报刊剧评集萃
2003年2月伦敦
《欧洲舞蹈》(2003年3月)
“…舞蹈演员们在舞池中轻盈地翩翩而过,在瞬息间将人文精神像波浪一样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忘我地热切地融入到舞剧的境界当中去…我们西方人总喜欢认为在文化上我们比东方人要博大精深得多,可是作为一部纯粹的豪华壮丽又充满激情的作品,卡若卡拉带来的享受是无以伦比的。”
《每日电讯》(2003年2月8日)
这是一位极具感染力的热情派舞蹈工作者。从摩洛哥到伊朗遍布了他的足迹,他走访各地去寻找包罗万象的阿拉伯传统文化中散落在各地的数千盘歌曲的录音和舞蹈的舞谱。他个人就注解了124种苏菲派舞蹈技法。他积攒的档案可以作为这个专题的专门档案,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奇特的舞蹈故事展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侧面。我们怎么可能不被阿伯德-哈里穆·卡若卡拉在他的国家所做的一切而感动呢?
《每日电讯》(2003年2月15日)
“…我怀疑伦敦的舞剧界看到过这样美丽的舞姿…神奇壮观的服饰令人目不暇接,热泪满盈…一个舞蹈剧团用自己的艺术为东西方架起一座桥梁…热情洋溢地演绎了拉威尔(Ravel)的“布雷若”(Bolero)中的乐章,在阿拉伯乐器的演奏下乐曲听起来超乎寻常…“两千零一夜”比波扎特(Bejart)要强百倍…
《周日快讯》(2003年2月16日)
“…卡若卡拉剧团此次阵容中两位演员曾出演俄罗斯的Boris Eifman's“红色 Giselle”,有三位在《两千零一夜》担纲…卡若卡拉剧团用坚实厚重的舞步征服了我们的心,因为他们热爱舞剧的每一分钟…”
《周日电讯》(2003年2月16日)
“孔雀剧院(Sadler's Wells 剧院),因为刚上演的波扎特的“特勒莎妈妈(Mother Teresa)”遭到批评界的攻击而处于低潮,却因为来自黎巴嫩的卡若卡拉剧团的出色表演迎来了对东方文化的好评如潮。《两千零一夜》舞蹈演员们用真诚与热情献上了一出引人入胜的绝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