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刘德华。一想到这个电影,就想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在各种宣传中,他们也是绝对的中心。而刘德华新科“金马影帝”的头衔也在宣传中被反复提及,但几乎很少有人注意:片中还有两个“影帝”。葛优———戛纳影帝;范伟———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新科影帝。
两个“国际影帝”在刘德华这个“地区影帝”旁边默默做着绿叶。
说这些,不是狭隘地比较“孰大孰小”,而是从这个小插曲看到:“国际影帝”,好像并不是中国电影的财富,甚至丝毫不重要。
葛优近几年乏有佳作,他新拍的恐怖片也无甚反响。那个拍一部就“留”一部的葛优不见了,如果不是在冯小刚片中再度出现,他就有点像一些歌手,平时不见,春节晚会露个脸。
葛优不是不努力,但演员再好也是被动的,要靠国际级导演。但是现在,张艺谋已转向市场化,起用的都是偶像级明星;陈凯歌也在新片《无极》中用张柏芝和张东健打天下;“第六代”导演又没有国际名气,甚至不太敢请葛优。葛优处在尴尬境地中。另一方面,适合葛优演出的角色,如果以他为主角,那么必有浓厚的旧时代背景,但那一背景已为国外所熟悉,不可能再有惊世骇俗的视角和吸引力,而若以他为配角,也就只是绿叶一枚了。
至于范伟,“国际影帝”的影响几乎是零,还需要和赵本山在电视剧里耕耘,在电影中兢兢业业做配角,不会有人专为“影帝”量身定做。
两大“国际影帝”的现状,是国内电影环境发生变化的表现。这一变化是标志性的:中国电影已经向“中国式好莱坞”模式大步迈进,市场关注、投资回报已经在电影源头,即影片内容、主角选择上施加绝对影响;中国电影不再是以人物塑造为主的时代,不再是突显人性并以此震撼世界的时代,不再是展现悲剧性事件的时代。
难怪中国电影不能讲深度,因为国际市场已经打开(至少在日韩),让国外观众看“懂”非常重要;即使作品有情感深度,那也要由偶像级演员的俏脸表现。另外从某种意义说,《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票房成功加速了以上的进程。这一进程必然会牺牲一代中国电影人,其中包括被遗忘的“国际影帝”。
我们对此倒也不必感到悲哀,“中国好莱坞模式”也确实会诞生好片。我们要等待,等待中国观众对现在的电影模式开始厌倦,等待中国的史诗性大片、经典人物传记片的出现,等待它们和商业大片同占市场,一如真正的好莱坞。
等待是必需的。只是不知要等多少年。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