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化兵团携手作战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10:20 今晚报

  随着12月23日天津建卫筑城600周年钟声的敲响,百集系列片《话说天津》的播出也渐近尾声。为此,许多观众饶有兴趣地询问:丰富多彩的100个选题是如何选定的?门类繁多的单集脚本又是如何撰写的?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该片总撰稿人航鹰,她透露了许多有趣的创作、拍摄内幕。

  兵马未动 论证先行

  大型系列片《话说天津》,是迄今我市独立编撰摄制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文献片,其内容反映的时空涵盖了600年天津各行各业,洋洋洒洒,包罗万象。在这样庞大的范围内,必须做到定位准确、史料确凿。写什么?由谁来写?由谁审定?编撰组和摄制组如何磨合?种种难题,都对主创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摄制组兵马岂可擅动?十几台摄像机一动就意味着资金、人力、器材的巨大消耗。因此,事先的编撰准备工作十分艰巨。一年多以来,百集片历经“论证100天,撰稿100天,拍摄一年”的大兵团作战。

  从去年秋天开始,该片总监制王述祖多次召集我市专家学者论证选题,又经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多次召集撰稿人与电视台国际部编导组进行沟通座谈,最后才经市外宣办审定选题,拍摄后又经历史顾问罗澍伟审片敲定。

  这种“兵马未动,论证先行”的严谨作风,为后来的摄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多国部队” 联袂创作

  该片开创了我市来自文学、史学、民俗、工业、商业、科技、外经贸、海关、体委、农业、邮电、铁路……各行各业的撰稿人集体创作之先河,“多国部队”协同作战,各献所长,联袂百集。其中年纪最长的执笔人是82岁的历史学家许杏林,他还亲自率领摄制人员去找“地学会”的相关人员核实。

  《话说天津》历史人物多、历史资料多,要求撰稿人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天津近代史学博士于树香、文学评论家张春生、民俗学家张仲、地方志专家郭凤岐和戏剧专家高长德、黄殿祺、宋安娜、白金等诸位高手的“参战”,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撰稿队伍。该片内容涉猎领域广泛,撰稿人还来自文史馆、图书馆、医务、农业、市风貌建筑保护部门等各界人士。

  老少结合 社会关注

  该片的编撰创作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黑发少年与白发老者组成了“混合部队”。电视台国际部的编导、摄像人员非常年轻,拍摄这样一部历史片的难度可想而知。撰稿人大多年事已高,白发老者们给了青年人有力的支持。很多作者不能交了稿件就交差了,还要为年轻的编导们提供历史资料、图片,甚至带领他们寻找历史文化遗址。罗澍伟、白金、王向峰、张仲和海关、外贸、体委、邮局、铁路、大沽造船厂等各界人士组成了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炮弹”(历史资料)的“后方补给线”。

  各路撰稿人的稿子先在航鹰、白金处云集,他们经过初选,派专人送往电视台,再由电视台国际部的编导,根据电视片的创作规律对稿件修改、完善,再传给历史顾问罗澍伟审定,这才最终合成全片。

  据悉,应观众的要求,天津电视台已于本月12日在天津台六套每晚20:30播出三集《话说天津》的精编版,并将制作配上外语字幕的光盘。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