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2004中国电影:这一年连着一百年 (2004-12-26 13:41:18)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13:42 新华网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04年不同寻常,它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前夜”。当我们于岁末盘点这一年的收获时,发现它是电影百年庆典的“预演”。各路电影豪杰纷纷登场献艺,像是为了百年的期许,又像是为了百年的回忆。电影是电视诞生以前惟一能够找到出生日的一门艺术,它生得那样明白,活得却有些糊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时尚等因素都能将其影响和制约。百年电影史便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发展史。而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各种风格的类型片,有许多都在这一年里争相亮相,好像要完成一个历史巡礼,又似要布置一个历史橱
窗。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重拍:百年头接百年尾

  1905年(清光绪31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任景丰导演、谭鑫培主演的这部戏曲纪录短片,乃中国电影史之开山之作。身为年轻记者的姜薇,回眸百年,心绪难平,于2004年秋天策划并自任编剧重拍影片《定军山》。消息一传出,马上成为本年度电影新闻的一个亮点。已定为中影集团2005年重点影片的《定军山》,被中影集团总经理助理、策划部主任史东明赞为:“对明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年的献礼,因其突破传统,以轻松的故事手法告诉观众中国电影在百年中的变化,立意新颖,主题鲜明。”

  拨通姜薇的手机,发现她正在台湾采访,说起新片《定军山》兴奋自不待言:“我的剧本写了3万多字,预计明年3月投拍,故事时空交错,50%内容写现代,50%内容写过去,投资在1千万至1千5百万之间,准备请一位第五代导演执导。”

  编剧姜薇还介绍说,100年前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是一出老生戏,他扮演三国名将黄忠光彩照人。后来有一些反映中国首部电影拍摄的影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夏雨主演的《西洋镜》。这一版《定军山》,不再是一出京剧,也不想单一地告诉大家某一件事,而是想把历史和现实重叠起来。

  姜薇当编剧,是因她有幸认识了京剧谭派代表人物谭元寿老先生。在采访和聊天中,萌生了再拍《定军山》的念头。在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后,姜薇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如青年时代曾在日本学过照相技术的任景丰,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京剧的剧目最卖座,同时恰逢谭鑫培六十大寿,便决定拍摄这部京剧片,影片上映之时,人潮汹涌,蔚为大观。从此,戏曲片作为国产片的特有品种固定下来,梅兰芳曾于1920年自导自演了两部影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贺岁片《手机》:有二三十年代娱乐片遗风

  年初,电影市场便传来好消息:“贺岁电影《手机》全国票房目前已达到4200万元。”

  同时,社会舆论也发出负面声音:“《手机》引燃信任危机,老公接电话不敢再说开会。”“《手机》让不少高高兴兴来看电影的夫妻当场反目。”“一对夫妻看完《手机》后,妻子非要查看丈夫的手机,丈夫不肯,妻子上前去抢,丈夫大怒,拿起手机将妻子砸昏……”

  媒体对于电影《手机》的评论,以网络登载的主持人崔永元与自由撰稿人何东的一篇对话为尖锐之最,文章中有“无聊、肉麻、滑头、庸俗”这样的字眼。其中引用崔永元的一段话:“如果我7岁的女儿看了《手机》,跑来问我:爸爸,你生活中原来是这个样子啊?我怎么回答?!除了我女儿,还有无数个孩子会在影院看到这部片子,他们会想:哦,原来大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我们这一代毁了没关系,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电影学博士孙萌认为,从电影史的角度看,郑正秋、吴永刚、蔡楚声、谢晋、冯小刚一脉相承,都属于中国影戏传统的导演,用戏剧结构来编织故事,讲究把故事讲明白讲有趣。这与陈凯歌、张艺谋等强调影像、强调造型的导演区别很大。冯小刚曾任编剧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故事虽小,但人物鲜活,也很生活化。而电影《手机》的故事性是它能赢得票房的主要原因。有趣的是它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娱乐片《歌女红牡丹》、《空谷兰》、《掷果缘》、《多情的女伶》、《滑稽大王游华记》等,在商业性、消费性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拍片都讲究“生意眼”。

  田壮壮影片《吴清源》:溯源诗意导演费穆

  田壮壮执导的影片《吴清源》,秋冬之际在日本拍摄,外景地在大坂附近的近江八幡市。这是一座温润安静的小城,空气舒爽明朗,所有景物颜色与轮廓鲜明,这种环境里就充满诗情画意。影片讲述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与其说是回到一段快被湮没的历史,不如说是进入一段深邃的心灵忆旧。

  副导演杨蕊介绍说:“在日本2004年的秋冬,以一颗虔敬的心去捕捉和再现,那个棋盘背后瘦小而巨大的身影,那身影轻灵飘忽,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力量。最后一镜是,百济寺外风雨大作,木谷已被抬走,隔湖远眺风雨之中飘摇的百济寺禅房,有人过去拉开门扉,闪电,嗖地照亮室内棋枰一侧,远远的吴清源抬头凝视的正面,孤独看着夜空,像一尊庄严的汉白玉雕像,竟似定住了一空迷狂夜雨,让那情景呈现着极至的惨烈和安详。所有在场的人,都屏息静住,被那决绝的清冷和坚定攫住了心神。”

  田壮壮的影像是凝重的,因为只有这种凝重才合棋盘小宇宙和人生大化的肃穆庄严;他的影像又是灵动的,因为只有这种灵动才合人物辗转于乱世之中却如游走于无物的风范。日方的美术师吉田说,她没有想到导演和摄影拍出的是这样的充满泼墨感的写意影像,让她和她的助手非常震撼。扮演吴清源的演员张震,在这部戏里,不同于李安电影里的狂野不驯,更不同于王家卫电影里的躁动迷离,散发出一种完全异样的超绝的神采,没有太多的台词,没有激烈的动作,演员只用一点眼波的流转一丝微妙的表情,来传达异样丰富的内心。这是一种诗意的境界,使人想起四十年代末拍摄影片《小城之春》的导演费穆。

  费穆的《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史上诗意电影的代表,黑白影调扑朔迷离,断壁残垣乍暖还寒,兰花盆景袅娜月光,人物性格委婉深挚。出生于电影世家的田壮壮,其父亲田方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在上海做电影,仔细算来家庭传承下来也有70年的电影历史了,于是他对电影前辈的杰作有一种缘自血缘的挚爱。他说:“百年纪念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当时的电影不过是一种‘杂耍’,是以娱乐大众为己任的,而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脱离了原始的状态,进入艺术的行列,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中国早期电影的许多导演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有真正的文人理想,现在的导演却鲜有人能够做到,主要还是如何‘做人’的问题。电影的光环太大了,有人拼命想挤进去,却始终不得志,而另一些人想走出来,却永远无法走出。中国电影这悲喜交集的100年,我们应该珍惜,甚至无法十分坦然地去谈它,因为经历的太多苦难,使其背负沉重。”

  张艺谋《十面埋伏》:辉映首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张艺谋的功夫片《十面埋伏》,武打风风火火,侠客潇潇洒洒,镜头亮亮丽丽,观者沸沸扬扬。若从50年电影历史来看,好像它进一步丰富了国产片的类型;从更近些年来看,它似乎在步获奥斯卡大奖的李安后尘,追电影市场上武侠片的热风。但是,百年的视野却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无论是《少林寺》、《新龙门客栈》,还是《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它们都是在武侠片这一点上认祖归宗:70年前由张石川、郑正秋拍摄的影片《火烧红莲寺》(1928年)。片中,女侠“红姑”轻功卓绝,腾云驾雾,御风而行,与今日武侠片中侠客动不动就飞天的情景别无二致。

  影片《火烧红莲寺》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由“明星”公司独家拍摄,讲述红莲寺僧人作恶多端,被陆小青等众侠客所破的故事。“红莲寺一把火,‘放出了无量数的剑影刀光’,‘敲进了武侠影戏的大门墙’,三年之间,一集一集地续拍下去,竟达十八集之多。”之后,《黑衣女侠》、《侠女救夫人》、《关东大侠》、《乱世英雄》、《万侠之王》、《乾隆游江南》等同类影片接踵而至。今人但知《十面埋伏》热映,赚得票房千万,不晓当年《火烧红莲寺》亦火,短短几年间拍摄18集,观者如堵。有人统计,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227部武侠神怪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副所长贾磊磊说,“在《火烧红莲寺》之前,就有拍摄与20年代的《车中盗》、《王氏四侠》等武侠片了,只不过影响不大,而《火烧红莲寺》则带动了武侠片的市场,促成一个创作高潮。电影是商业机制下的产物,而人又有一种文化“原罪”,即对动作、对打斗的偏爱。武侠片则是一种避世、逃离现实的手段,也恰好符合电影的“做梦”功能,让观众沉在黑暗中摆脱自我不能自主的命运,感到短暂的麻痹、获得短暂的抚慰。”

  徐静蕾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呼应首部国产爱情片《海誓》

  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根据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同名小说改编,有姜文、李屏宾、曹葆平演员等加盟,在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审查后,于9月17日远赴西班牙,参加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这部影片在9月26日举行的电影节颁奖会上荣获大奖,徐静蕾获最佳导演奖。

  徐静蕾获得的是最佳导演“银贝壳奖”,她执导的影片以1948年的北京为背景,讲述的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徐静蕾除了担任导演外,还出任该片编剧,并亲自在影片中担任主演。据称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是仅次于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的世界第四大国际电影节。

  很长时间以来,爱情片并不是国产影片的强项,我们很少能坐在影院里享受浪漫爱情的美好,反倒是乐曲《梁祝》、歌曲《最美》、电视剧《过把瘾》、民间歌舞“二人转”在行使着表达这种感情的职能。中国电影人不会在银幕中讲爱情故事,至少没有给观众留下一部《爱情故事》(美国电影)那样的经典。但是,我们的电影前辈早早就涉足爱情题材,如1921年拍摄的电影《海誓》被认为是爱情片的开端,两年后有《劳工之爱情》,但对两性情爱的诠释过于浅显。而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拍摄方式,1920年秋,以绘月份牌美女为生的但杜宇,与朱瘦菊、周国骥等人,集资一千元,购爱脑门牌摄影机一架,创办了上海影戏公司,遂有了《海誓》一片;而徐静蕾亦是当下第一位获得独立经营权拍电影的私营个体。从而使我们看到电影拍摄的“个人行为”的历史重演。

  历史进入21世纪,年轻的导演徐静蕾又是怎样看待爱情和爱情片呢?她说: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时的感受与现在完全是相反的,那时觉得女主角很可怜,爱上一个负心汉。但现在我不会再用道德的角度去评论这个故事,只会觉得这个女人的经历确实有很多痛苦,但是每件事都充满激情。她的生命很充实,她的自我特别完整,她的这种爱情是一种极致。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记得阿城老师跟我讲过有位作家的一句话:“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爱一个人有这样的自由,而不是去计较值得还是不值得。我很想通过这部电影去纠正用“值得不值得”来判断爱情的想法。这是一种很纯粹的爱情,我就是想拍出一部这样纯粹的爱情故事。

  陆川的《可可西里》:使人联想1938年影片《挣扎》

  10月31日晚,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中国惟一一部参赛影片《可可西里》获得了评委特别奖,导演陆川在上台领奖的时候再次落下了男儿的“英雄泪”。

  影片《可可西里》讲述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的命运,八个人进山,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影片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无人区的荒凉,屠杀藏羚羊的血腥,自然环境的严酷,藏羚羊杀手的凶残,尽在镜头中显现。

  人们称《可可西里》是一部值得敬重的电影,描写人在危险境遇的挣扎,真实得像纪录片。导演陆川本人说:“我为什么会拍《可可西里》?因为这个题材充满了力量。可可西里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我也想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演绎故事。影片中80%的演员是非专业的,其中有许多人是从马背和牦牛背上被‘抓’下来的。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坐着都会心口疼,而这些演员们却能够不惜命地奔跑,毫不犹豫地跳入零下十几度的水中,是他们保证了影片的真实。它是一个完整的写人的故事,这是一种生存的挣扎和绝望。”

  说到导演陆川所说的表现现代人在生存现实中的挣扎,使我们联想起1938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电影《挣扎》。这部影片由于定勋编剧,裘芑香导演,吴蔚云摄影,描写青年农民冯根发与孤女小兰悲惨的爱情故事。虽然60多年过去了,生活中人们挣扎的内容已经大不一样,但是,人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事实是相同的。在那遥远的黑白片的时代,就有许多导演如郑正秋、蔡楚生、张石川、任彭年、程步高、洪深、沈西苓、费穆、胡锐等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描述边缘人的窘况,讲述倔强者的挣扎。他们的作品有《王老五》、《城市之夜》、《铁血青年》、《战地历险记》、《自由之花》、《生之哀歌》等。

  王家卫的《2046》:追随惟美的前辈导演史东山

  导演王家卫的新片《2046》,拥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主演梁朝伟、张曼玉、巩俐、王菲、木村拓哉(日本)、章子怡、刘嘉玲、张震、董洁。故事大致讲述了一个住在计时酒店的作家,遇到了一个住在2046号房间的妓女,作家于是以《2046》为名写了一个充满幻想的故事。这部影片被称为《花样年华》的续集并令人期待,但是,叙事的凌乱、情节的拼贴、意念的琐碎还是引起观众质疑,只是镜头运用、音乐处理、服饰道具等形式上的惟美追求一如往昔。

  谈起惟美的追求,早在1925年史东山导演的影片《杨花恨》中就得到充分体现,故事描写一个少妇,因为生活放荡,喜慕虚荣,被人引诱,离开丈夫后又遭遗弃,酿成了悲剧。女主演韩云珍因此片被称为“风骚派明星”。有意思的是,史东山和王家卫一样,也是学美术出身,研习绘画,喜爱音乐。他说:“电影(无声片)是件包含最广,魔力最大的东西,在美术上论起来,电影除了‘音’之外,无论‘色彩’的美,‘线条’的美,‘动作’的美,统言之,无论‘天然’的美,‘人造’的美,都能在银幕上有调有序地表现出来。”他于1926年编导地影片《同居之爱》,也是写男女之情,“堆砌了种种所谓爱的误会、妒忌、苦恼和所谓‘一时旧情故爱,齐上心头’的描写。”———无论惟美的观念还是故事内容,近80年前后的两位导演竟然那样相似。

  尹力的《张思德》:对接1934年的左翼影片《大路》

  大型革命故事片《张思德》,9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张思德》的总制片人为韩三平,导演尹力,编剧刘恒,主演吴军、唐国强等。

  报道称:“《张思德》重点在于刻画人物,用朴素的艺术手段展现人物的灵魂,导演尹力采取了黑白片的拍摄风格,就像是过去的老电影,影片一开始就让观众陷入到了黑白影像所呈现出张思德生活的岁月中,而到了结尾处———张思德的追悼会又采用了彩色影像,似乎预示着一种力量的延续,对于色彩不同的运用方法一下子消除了现代人与张思德之间那种陌生疏远的感觉,令观众为之感动。影片所表达的东西,看似一个普通战士的故事,其实在它背后蕴藏了许多关于人、关于道德和人类信仰的东西,在张思德身上,表达出了中国人朴实、谦和、善良的本能与自我奉献的精神,相信这部主旋律影片将对我们现代人的心灵产生一次难得的净化。”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左翼电影运动的活动范围包括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拍摄的黑白影片《大路》、《渔光曲》、《新女性》、《神女》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影片《大路》的编导孙瑜,摄影洪伟烈,主演金焰、陈燕燕等,描写工人的勇敢豪迈、公而忘私的乐观品格。由聂耳作曲、孙瑜作词的《大路歌》,以及聂耳作曲、孙师毅作词的《开路先锋歌》很快在当时流行开来。我们从《大路》和《张思德》两部影片的人物和影调以及精神内涵等方面,看到了银幕中一种缘自崇高信念的主旋律风采,跨越了一个世纪的门槛依旧昂扬……(完)(来源:北京日报)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