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请别戴高帽 冯小刚:《天下无贼》没有思想性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09:07 千龙新闻网

  《天下无贼》上映10天,全国票房猛涨到8000万,国产贺岁片这块大蛋糕冯小刚依然是分到了最大的一块。但是与以往冯氏贺岁片不同,很多观众最后是哭着离场的,这让一大批专程为“冯氏幽默”而来的人大跌眼镜。在铺天盖地的影评中,一种观点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天下无贼》代表着中产阶层的选择倾向,它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气质,是“鬼才”导演冯小刚的转型之作,是他向电影主流靠近的标志。

  《天下无贼》是中产阶层趣味还是大众娱乐?是向主流靠近还是坚持冯氏路线?近日冯小刚接受了本刊专访。我的风格是变了,不能被观众牵着鼻子走

  《天下无贼》的票房已经超越了《手机》,您在拍摄时预料到了吗?

  我们从票房这个角度来说是节节高,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一定是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我认为发挥是稳定的,不是那种大起大落,是稳定的而且往上走的。

  有个跳高运动员叫布博卡,他每次就多跳一厘米,每次都拿世界冠军,因此它保持了十年。我也是每一次都在往上涨,每一次1000万的幅度往上去,为了避免被人说成是布博卡,于是就希望别一千万一千万的涨了,这次是争取往上涨个三千万。

  《天下无贼》最后刘德华死了,好多观众看完都哭了,这是您一个刻意的改变吗?从喜剧到悲剧?

  其实我们导演要把电影拍成什么样,最重要是由剧本决定的。《天下无贼》如果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就觉得它不过瘾。既然是守护,那必须得付出代价,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就守护了一个天下无贼的理想,代价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认为这都是从技术层面上考虑的事,这种编的电影就是要在剧情上、人物关系上编织得一波三折。

  但是很多观众去电影院看冯小刚的电影就是冲着它好笑,有一种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独有的幽默,但在看完《天下无贼》之后,会觉得这是一个悲剧,老百姓认为您变了。

  在他们不了解我的时候,看到了《甲方乙方》觉得好笑,也就接受了。在接受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给观众一个新的,你不能让你所有的创作完全被观众牵着鼻子走,我在每一年每一阶段的心情都不太一样,在这个阶段就是想拍这样的一个片子,觉得一定要把它拍出来才痛快。我觉得我要保持我的主动性,当然我的主动性并不以损害观众的利益为前提。

  也有人觉得这部电影特别平和,是不是您性格的改变导致了电影的改变,和您最近经历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希望越自然越好,我就反对把电影弄得特别悬,因为它真的是没有那航天飞机那么高深,电影哪有那么高深啊?有人从这电影里解读出来了那么多的东西,我有时真是看不出来。我都四十多岁了,真的没必要去装。你不把自己这事说得特别悬,仍然有很多观众尊重你,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事。如果是你把这事说得特别悬,说得谁都不懂,最后大家说:“哎呦,大师!”我特别不以为然。

  就比如说《天下无贼》这戏,要想参加电影节,博得外国评委的欢心,这很简单,就是结尾的时候,告诉观众傻根儿其实一点都不傻,他心里全清楚,所有的人其实都被他玩儿了。电影完全可以变成那样,所谓的黑色幽默,那马上会有影评说什么解构啊、颠覆啊,所有烂七八糟的词他们都用上了。但是观众不会接受,你想让观众接受,《天下无贼》只能是现在这样。

  《天下无贼》没有思想性,不要给我戴高帽子

  《手机》之后,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那《天下无贼》之后您觉得会出现哪些给社会带来影响的讨论?

  我觉得在社会上它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要说《手机》有一点深刻这我倒同意,但我真的觉得《天下无贼》谈不上深刻,它有什么深刻的呀?这就是一娱乐片。

  其实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不是“天下无贼”这四个字,觉得比较有兴趣的是一个说梦话的人谁也没有把他从梦里叫醒,一车的人都希望把他叫醒说“唉,醒醒,天下有贼!”恰恰是两个贼不让人叫醒他,让他相信一回天下无贼,有意思在这儿。

  有些人认为冯小刚逐步代表了中产阶层的兴趣取向。

  我摸不着这话的脉,当然大家都可以随便说,风格上有转变是肯定的,我自己也承认这事,除此之外,我没觉得拍这个电影的智商就比拍原来的电影的智商高。

  现在大家都讲道德多元化,很多影评都说《天下无贼》正好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体现这一点。

  大家总是希望电影能赋予某些东西,我写剧本的时候完全没想过这些事,要承载这个传达那个,如果想这些事根本没法写这个剧本。在我写剧本的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怎么能让故事进行下去,然后让下面的段落有期待感。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商业片,一个娱乐片,我扣住好看这一点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给这电影戴上一些戴不到它脑袋上的帽子呢?

  你给我戴一个好帽子,你说我对人有好的影响我挺高兴,然后按照这个思路下去,你也可以说我对社会有不良的影响,到那时候我就该急了,我说哎呀那不行,不能给我戴这帽子。那为什么给你戴好帽子你就戴?因此,就什么帽子都别给我戴。

  你给我戴这些帽子的结果就是使电影创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受桎梏,人家会说你看创作者也承认电影就是有这样的功能,这对中国电影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认为对商业电影大可不必认真,电影就是一个梦,跟现实不能画等号。

  娱乐听起来好像有点浅薄,但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功德无量的事,你能给大家带来快感,这是很了不起的。大家日子过得也不容易,一堆的愁事,你让他在这两个小时里感觉到快乐我觉得这个真的需要点真本事。

  没有票房,我就改行

  是不是因为您在票房上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您觉得要不要这些帽子无所谓?而另外一些导演呢,可能在票房上永远都达不到您一半的水平,但他必须要有所得,只能在精神上需要一些理论的帽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来补偿。

  有道理,就是说总要得一样,有愿意给自己头上戴一大摞帽子的,有愿意光着脑袋的,我起码是那个愿意光着脑袋的导演。每个导演和每个导演的活法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切不可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种想法去做,要尽可能的客观看待,大家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扰,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

  如果您没有现在这个票房呢?

  没有这个票房,那可能会改行。作为一个导演你丧失了对观众的判断能力,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儿啊。

  说到票房,您有什么秘诀吗?

  没有,所以我才觉得匪夷所思。我觉得对观众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应该是个难事儿,什么时候我喜欢而观众不喜欢了,那我的电影事业就瞎了。

  您的生活肯定是和普通百姓不一样的,怎么能这么贴近普通市民的心理?

  生活可能不一样但情绪是相同的,我平常和什么人都接触,如果把自己当成一电影人,天天扎在电影的那个小沙龙里,陶醉在自己的情绪里,就拍不出大众喜欢的电影。

  所有人都想挤进宫殿,而我只想在旁边盖一座房子

  您曾对金鸡奖发表过意见,说金鸡已经到了更年期。但也有影评说您这部片子是向所谓的电影主流比如说向金鸡奖这样的奖项靠拢的标志。

  我觉得那是一个误会,其实《手机》我就跟制作方说了,别往那儿送,但我又不能完全左右我的制片方,那是人家花的钱。因此我只能建议他们:“你不是要走市场吗,你找我不就是为了这个吗,你为什么还要非得弄点那玩意呢!”

  我觉得我这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就行,用电影把观众服务好,这话已经讲了好多年了,还是要不断的强调。

  我记得您曾说过第四代电影人进去一个宫殿把门关上了,第五代把窗户关上了,你只能在旁边再盖一个房子,那现在您在自己的房子里呆着感觉如何?

  不是说我只能在旁边盖一房子,是我要在旁边盖一房子。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往这个宫殿里挤,凡是进去的人都要严防死守,我进来了,就不希望你再进来了,堵门堵窗户,防房顶防地下。但是他们都共同陷进了一个要进宫殿的思路,所有人都在往一个地方钻牛角尖,认为只有进到这个里面才叫作电影,就从来没有人想过不进这里也行。

  我说旁边盖一座房子是另一个没人想到的思路。我干嘛非进宫殿里头去啊,我自己单盖一个房子不就得了吗!这就是我的思路,而不是说我挤不进去了。一个导演就应该想自己的片子,你走你自己的路,你怎么走着痛快或是舒服你就怎么走。我现在觉得这样挺好。

  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拍艺术片的导演挺有内涵的,拍商业片会不会觉得跟人家在文化素质方面有点差距?

  我觉得能够把大多数观众俘虏了,需要的是大智慧,你说你拍这东西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只有少数人看了觉得好,我觉得这是小智慧。

  也可能是我们的认识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你的这个内涵必须被别人接受了消化了,你这个内涵才能起作用,所有人看完了不接受或是说看不下去,那你不是成自言自语了吗?

  那您不希望得到电影节的奖项吗?

  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就是没给你奖你的电影也是这样的,电影是六十分还是九十分,拍完了就已经定下来了。给你奖不给你奖,这电影都还是那么多分,并不是因为给了你奖,你的电影就变成一百分了,你没达到的那部分还是没达到,你已经达到了的就算不给你奖你也还是达到了。

  那您说的六十分、七十分是由谁来评的?

  这应该是由观众评出来的,观众花钱买了你的电影票,如果他说不值,那就是六十分以下;他说值,就六十分以上了;他还跟别人推荐,那分数就又涨了;别人看了还说好甚至看两遍,那得分就更高了。

  可有的电影评奖并不考虑观众,没有公映过的影片就参与评奖了。

  我没有选择做一个这样的导演。

  我是一个被科技进步仍到垃圾箱的老同志

  以往冯小刚的电影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软广告,一直遭所诟病,这次在《天下无贼》中,他选择亲自为MSN做一个正片前的硬广告,广告虽然很成功,但是冯小刚对MSN却是一无所知,“说老实话,我原来对这些比较陌生,这只能说明我很无知。开始他们希望我帮助出一个创意来制作这个短片的时候,我还在想什么是MSN。但是我后来发现工作室里的年轻人都在用,他们还嘲笑我,这时我才意识到实际上MSN已经渗透到很多年轻人的心里去了。我觉得我是一个被科技进步扔到垃圾箱的老同志了,我是1958年出生的,我经历了打电报、写信、公用电话的时代,后来就算有了手机还是有很多功能都不会使。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用Email我只会回信。我觉得人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应该采用敞开胸怀的方式去接纳它,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作者:张磊 郭小寒 王语凝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