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题:赵汝蘅:踮起脚尖恋上“天鹅”的有心人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一九五九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京郊白家庄偏僻泥泞的乡间小路间,起飞了中国最早的一代芭蕾天鹅——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成立,成为现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一晃四
十五年过去,一批批“天鹅”们早已零落到各地,中芭也几易其址,搬到了北京南城一座红砖楼里,其中一只恋旧的“天鹅”久久盘旋上空……
她就是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
一九七二年,在二十八岁这个演员的黄金年龄,赵汝蘅却因严重的脚伤不得不忍痛脱下心爱的舞鞋。命运的变故没有改变她对芭蕾事业的热爱,在经过充电后她回到中芭担任一系列教学、排练、艺术研究等工作,直至一九九三年被正式任命为团长,由此掀开她人生中更为辉煌的一页。
赵说,我的工作是建立在许多先辈无私奉献基础上的。此话的确不错,但也正是她担任团长期间,把中芭的艺术品质和品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中芭真正得到世界的认可。
冷静、坚忍、果敢是她给大家的印象。公开场合看到赵团,从来不苟言笑,很有股可敬不可亲的冷傲味道;但说起话来,却一句句都奔着实在去:“年龄?你别猜啦,我今年六十”、“当团长最苦最难的时候?我觉得一直都挺难的”、“你别夸我,我真没什么才,是周围人一起帮衬的”……
人才流失,是每个领导可能遇到的问题。对此赵团淡淡地说:“芭蕾人才在全世界流动,这很正常。走了老人,来了新人。年轻人愿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留住人才方面,中芭的收入显然不是优势。据了解,中芭的主要演员年薪大概在十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这个数字与外间一些芭团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中芭不仅要在待遇上留人,更要在艺术创作和实践上留人。这几年每年都上演几部大戏,用不断花样翻新的剧目来锻炼青年演员,给她们登台实践的机会。”《大红灯笼高高挂》、《梁祝》、《黄河》都是近年来新排演的剧目,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并在世界巡演中赢得挑剔的外国观众的喝彩。
一直以来,为人称道的“中芭精神”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赵汝蘅在团里像个慈爱的母亲,关心爱护大家。“这种夹杂人情化的管理,只是在缺乏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下留住人才的一种权宜之计。”她略显无奈地说。
“中芭始终是靠演出来维生,很多想排演的新剧目都没时间来做。”她几乎语带苦恼。国外职业剧团的行政管理和艺术指导是截然分开的,而在中芭,上至排戏、演出、添置设备,下到人事安排、收入分配,事无巨细均得由她拍板。而处理与芭蕾艺术无关的事情几乎占据了赵汝蘅三分之二的时间。“聘请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中芭目前没有这个实力,无法承担高额的年薪,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太关注市场,和艺术指导经常发生冲突,这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赵汝蘅认为中国的院团改革从头开始,可以不因循旧有模式来探索新的方法。
至于她退休之后中芭会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赵汝蘅认为这不是问题。“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那不是因为我有才能,只是因为我‘有心’。中芭内部有才能的人很多,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改变。”
真心地热爱芭蕾艺术,是激励赵汝蘅一直走到今天的动力。当中国的“天鹅”在世界舞台上越飞越高,她含笑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