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水平差、准备写通史
陈旧2004年12月,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正式提出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的职务,并在2004年12月21日得到了浙江大学的确认。关于金庸请辞的原因,社会上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金庸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另外一种普遍的说法则是金庸社会性事务太多,顾不过来。而在日前某媒体的一篇调查报道中,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即:金庸违规取得
博导头衔,也不具备相应的历史学术水平,请辞可以说是他力不从心的结果。记者昨日分别致电研究金庸的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与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潘耀明先生,两人对该媒体的说法均很不以为然,严家炎教授还指出,真正不负责任的是那些学生,现在反来闹事,很无聊。
学生水平差引发人际纠纷金庸请辞之前,在他门下就读的有3位博士研究生,分别是卢敦基、王剑和朱晓征。日前,朱晓征曾经对媒体说:“查先生辞去博士生导师职务。跟我反抗他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我希望与查先生和解。”另一位博士生回忆2004年初听金庸讲座的经历,“听着听着就不对了,金庸说宋代官员和皇帝议事时是坐着的,然而史料很清楚地记载着,官员与皇帝坐着议事这一制度正是在宋代取消的。作为一个古代史的博导,具备这样的常识是起码的。”对此,严家炎教授觉得很可笑,“一个学生来说金庸没有水平?他自己又懂多少?”在电话里,他还专门和记者谈起了朱晓征:“当时北大历史系一位也姓朱的教授找到我,说清华大学一位叫朱晓征的想报考金庸的博士,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学生,只是向金庸转达了这个事情,也不是推荐。后来这个学生找过我一次,才得知她的研究生论文迟迟没能交出来,言谈中的学术观点也比较混乱。”
授予特殊人物博导不算违规在该报道中,浙大历史系教授何忠礼指出,当时浙大给金庸评博导资格的时候,他曾经参加过由历史系老师组成的基层评议,“别人都是三本著作和若干论文厚厚一叠材料,只有金庸是一张空白表格上面写着查良镛三个字。”何忠礼说,金庸对历史学基本不懂,带博士完全是误导学生,取得博导头衔自然也就属于违规行为。对于何忠礼的直接批评,严家炎教授很不以为然:“一个对金庸没有研究的人,他的说法本身就难信。金庸取得博导头衔是违规的说法极其不负责任。他的状况大家都知道,说他没有学术论文简直可笑,他有很多论文,业绩是学术圈公认的。授不授予博导资格,浙江大学是有决定权的,一些特殊的人物,并不一定要遵循所有的硬性指标,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称作违规。”
辞职原因是要写《中国通史》作为金庸早年的副手,潘耀明先生昨日告诉记者,金庸在明清历史方面很有研究,特别是清史,家里办公室都有很多史籍,所以说他没有学术水平是不负责任的。谈到请辞的真正原因,潘耀明说,金庸打算写一本隋唐史的专著,必须全身心投入。严家炎教授也说:“金庸辞职一大主要原因是太忙,每天收到的信都有几百封,而他一直在准备写一部通俗大众的《中国通史》,讲一些比较生动典型的历史故事,希望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历史,让枯燥的学术变得深入浅出。”(栩/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