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迷过一阵子名人的传记。当时买了一堆大名鼎鼎的名字放在床头,梦想能总结出一条扬名立万的秘笈,结果发现名人们往往从幼时就与众不同,而我等那时只知爬墙上树,全无忧国忧民之念,可见做名人也如踢足球一样,是要从娃娃抓起。
以上看的这些传记都是名家们被江湖风吹雨打过,老来坐在书房里挑灯看剑时所忆。然而快节奏的新时代已经让名人们没有耐心在日落时节才提笔,有点名气就开始写传列记。
既然是自传,林林总总的隐私都是卖点,而且半卖半送,搭上许多身旁名人的隐私,卖相就更好。倘若刘姥姥活到现在,写本《我在大观园的日子》只是小菜一碟,再来本《我为什么睡在宝玉的床上》,只怕最当红的网络写手也要砸键盘烧鼠标。
久不见影的陈志朋也出了自传,挤上了提前享受传记稿费的快车。入行16年的经历,说起来到也不短,既然做不了谭咏麟般的常青树,趁着大家都记得起那三只小虎的时候打打小结,卖点隐私,也是可以理解。但这也暗示已没什么折腾的后劲,赚一个米米是一个。
窃以为自传应是精彩人生的总结,如果是个人都来一本又一本,挖空心思粉饰或自嘲,再挖苦或吹捧点别人,明码实价地给隐私打上标签,就是纯粹满足自恋和偷窥的爱好,只能给这世界多添一点文字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