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LIVE在唱片中常常翻译为“现场”,它的另一个意思是“生命”、“生存”,也可以理解为“活生的”、“有生气的”。事实上,这个单词道出了一个永恒的真谛:音乐永远是现场欣赏最好!
欣赏爵士乐就更是如此了。艺术家只有和现场的听众不断交流,才会自我陶醉,才会在舞台上擦出即兴的火花,同时,也可以使听众主动投入到那生气勃勃的氛围当中。这种听
音乐的感觉,和被动套牢在唱片冷感的录音当中,应该完全是两回事儿。
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真正聆听到高质量的现场音乐,机会很少很少。为此,我们只能借助于唱片这种“罐头”聊以自得。虽然它并不“新鲜”,但可以被加工得比较“完美”。所以,如果你真正喜欢一位爵士音乐家,又无缘现场接触的话,那么,退而求其次,去找他的现场录音来听,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黛安娜-克瑞尔(Diana Krall)是今日乐坛极少数实力和美貌并存的爵士女歌手,说她是“天后级的爵士女神”,未免牵强。不过,她的出现,真的激活了如今这个市道中大多数盼望好音乐的乐迷昏昏欲睡的神经。毕竟,现在要找到一位既富有个人魅力,又有真材实料,同时还能捕捉现代人心灵脉络的艺人,确实是非常难得。因此,黛安娜-克瑞尔的脱颖而出,就显得太及时了。她在商业上取得压倒一切的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她的美声和美貌,几乎聚焦了全世界所有品味成熟人士的兴奋点。
去年仲夏黛安娜曾经到访上海,并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过一场小型的演唱会。不过当时该场音乐会被一家国际名牌包场,不仅事先媒体没有“爆炒”,而且不公开售票,即使想看也一票难求,可以说很好地满足了一小撮人“贵族般”的优越感。
不过,被拒之门外的乐迷大可不必伤心,你可以随VERVE新发行的这张现场录音唱片,到巴黎的奥林匹亚歌剧院去寻觅黛安娜的芳踪。事实上,笔者也曾经身临商城剧院听过黛安娜的“上海秀”。老实说,彼时刚刚丧母的黛安娜现场状态十分一般,仅仅像是走过场在应付那班附庸风雅者。而周遭的大部分阔佬反应也相当木讷,一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黛安娜-克瑞尔是谁,他们的门票,也许都是买名牌时商家附赠的。世态也许就是这样。我至今都为参加那场黑市要价一千元大洋的“堂会”而暗暗后悔。
比较之下,这张来自巴黎的现场录音就太超值了。无论歌手的即兴发挥,乐队的规模和阵容,以及现场气氛,和录音的传真度都是非常顶级的。而且,即使半夜,你都可以到古老的音乐厅中和黛安娜约会。
这张现场录音录制于2001年冬天,黛安娜在欧洲巡回演出期间。可能是鉴于当地听众和乐评的挑剔,黛安娜的是次音乐会的阵仗被安排得甚为超级。在乐队组合中,黛安娜除了带去了自己在多张录音中的“御用”的贝司手约翰-克莱顿、鼓手杰夫-汉密尔顿和吉他手安东尼-威尔逊,还特别邀请了西班牙古典吉他手约翰-皮萨诺,以及敲击乐手达科斯塔。另外,更专门配备了由阿兰-布洛德班率领的欧洲歌剧院管弦乐团来进行伴奏,像“Let's Fall in Love”、“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等就依靠悠扬的管弦乐烘托出了异常梦幻般的气氛。
在演唱会上,黛安娜除了安排有经典的Swing曲目,流行的浪漫情歌比例显得颇重,弗兰克-辛纳特拉的名曲“Fly Me To the Moon”、“I Love Being Here With You”等歌曲,显露出她多方面的才华。事实上,当我们注意到黛安娜迷人的歌声时,又怎能忽视她高超的钢琴技艺。她在“Devil May Care”、“Deed I Do”、“In Case of You”中的自弹自唱,非常忘我,将感情完全倾注在奔驰的音符当中,挥洒自如。
1995年我游历巴黎时,曾经到访过举办这次演唱会的Olympia Theatre,这座透发着历史神秘感的古老建筑,曾经吸引着许多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在这里献艺。古典的不说,像当代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创世纪乐队、保罗-西蒙、彼特-加布里埃尔,以至于吉米-亨德里克斯等等大牌巨星,都曾现身于这一高贵殿堂,独特的现场音响效果无与伦比。此张黛安娜的现场录音,仍然有VERVE主席托米-李-飘马亲任监制,加上金牌录音师埃尔-施密特的操刀,结合优异天然的建筑音效,录音的活生感和舞台空间感,Hi-Fi得让人无言以对。高级音响发烧友耳朵又有福了!
总之,黛安娜-克瑞尔的这张《Live in Paris》,足以令你体验到爵士乐生命的感染力。(朱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