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胆咪小提琴
演奏:丹尼尔-加德/刘学树
编号:TACET 117
德国TACET唱片公司的制作概念非常讨音响玩家的欢心,他们热衷于向发烧友呈现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录音器材在音响中的细微特色。几年前,他们曾出版过两张展现不同珍贵麦克风录音效果的发烧片,音色各尽其美,极具示范性,一度被玩家视为试机必备的唱片,流传甚广。尤其是那张收录有斯图加特合奏团演奏的波凯里尼、萨马蒂尼、斯卡拉蒂、柯莱里等意大利音乐家作品的专辑(编号:TACET 74)更是受到极度的好评。
最近,TACET又推出用2支Neumann U47与两支Neumann M49收音的小提琴独奏录音,当然值得抢听为快。资料称:这两支电子管麦克风都是录音界的经典名器。录音同时使用经过两年时间改良的“德律风根”M5录音机和TACET自制的全电子管调音台,来进行母带的制作,并且在后期合成和剪接时完全不借助电脑音频系统,而是凭借录音师的经验以手工完成。录音师认为,要制作出真正顶尖的小提琴独奏录音,其实难度远胜于乐队合奏,故而更具挑战性。
这个新的胆咪录音同时发行180克的厚版LP唱片。曲目除克莱斯勒的“维瓦尔第风协奏曲”,是唯一用管弦乐伴奏的,其余均是老柴、艾尔加、舒伯特、舒曼、依萨依、马斯涅等创作的耳熟能详的小品。小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加德的名气虽然一般,但琴音还算精准、不过度卖弄技巧,速度上也不追求什么刺激感,这样恰好忠实体现了小提琴特有的音色。而为加德进行钢琴伴奏的刘学树(音译),据说是在德的中国钢琴家。
本片刻画出的小提琴音色和质感几乎可以给满分,空气感和细节描绘也相当迷人,立体感强烈,比例也很精确。但唯独缺少一点的是,上张“TACET 74”中那种弦乐的透明度,和鲜活多汁的音色感染力。想必,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胆咪声音特质有异,另一方面,也许这次TACET录音师要追求的就是那份“真实而无音染”的效果吧。
片名: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演奏:郎朗/巴伦波依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编号:DG 474 291-2
我国旅美青年钢琴家郎朗在为美国本土唱片公司TELARC录制完成2张专辑后,于今年年初顺利转会世界第一古典唱片品牌--德国DG唱片公司,从而和另一位中国钢琴王子李云迪会合,成为当今国际录音界最受瞩目的又一位中国钢琴演奏家。郎朗真正赢得世界的注目,盖因于他1999年时获得的一次机遇。此时,已小有名气的他突然有机会代替安德列-瓦茨参加音乐会演奏,一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令他浮出海面。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位钢琴大师都是这样开始横空出世的,巧的是,他们顶替别人演奏的也多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看来的确是考验新星的试金石。当时与郎朗同台演出的,是蜚声世界的芝加哥交响乐团,指挥则是艾森巴赫。当天激情澎湃的演出竟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芝加哥的乐评界慷慨地给予他一边倒的好评,从而在2000年,郎朗继续被邀请与这一世界顶级乐团同台演出。
郎朗加盟DG之后,经过唱片公司高层和郎朗本人的缜密研究策划,最后决定将首张全球发行的唱片曲目仍然定为这首让他一战成名的“老柴一钢”。此外专辑还选录了一首门德尔松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是门德尔松为女友苔尔芳创作的作品,属于冷门曲目,现存录音稀少。
作为郎朗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前两张TELARC的唱片皆为现场录音),DG公司的黄金制作班底几乎倾巢而出。录音场地选在非常靓声的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大厅,担任协奏的卡士是郎朗当年“处女秀”的老搭档--芝加哥交响乐团,只不过阵容更加超级,由该乐团首席,指挥大师巴伦波依姆亲自执棒。郎朗热情洋溢的演奏风格与气势磅礴的作品相得益彰,交织出无限斑斓。本片录音效果为DG近年难得一见,音色、动态和乐团气势皆为顶班。
片名:TELARC多声道SACD样板碟之一
演奏:爵士、古典名家名乐团
编号:TELARC SACD-60006
TELARC是世界录音科技界最具积极反应的唱片品牌。时间的脚步走到了21世纪,以打败传统CD为己任的SACD、DVD-AUDIO开始相继浮出水面,一直在唱片录音科技方面扮演领导者角色的TELARC怎甘落于人后。事实上,早在1998年,TELARC就开始与SONY的SACD研发部门合作,使用尚在摇篮中的SACD核心技术DSD数码系统,录制了大量的古典和爵士录音。
此张TELARC发行的SACD样板碟中,便演示了该公司近年采用多声道技术制作的15段音乐。曲目的涵盖面颇广,爵士、蓝调、古典、跨界、流行都有涉及,选曲既注重音响性,也凸现可听性。尤其是爵士和蓝调部分的选段,会让你感叹TELARC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以外,艺人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TELARC的这张多声道SACD样板碟没有因为精选了各张唱片的精华,而对各个原版母带的录音电平作均衡处理。不是他们偷懒,而是经过尝试发现,这样做会得不偿失,使得音响效果劣化,故而只能照搬原来电平。不过,为了避免听者在聆听过程中每听一首都调整一次音量的麻烦,乐段的排序是按照电平的高低来进行的--前高后低,前后差别达45%之多。这样,越往下听,你便越想扭大音量。
TELARC声明,此次拿来制作SACD样片的母带,未必都是DSD录音,但经过后期巧妙的混音加工,都能炮制出异常惊人的环绕声效果。由于SACD的采样频率是CD的64倍,TELARC建议音响迷聆听这张唱片时应该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不要有任何数码处理。同时建议聆听者将多声道音响中一切效果模式如“体育场”、“夜总会”、“音乐厅”、“电影院”等全部旁路掉,因为那些适用于家庭影院的环境音效会将工程师精心混音的环绕声效果彻底变质,破坏音乐的真实表现力。
片名:舒伯特二重奏
演奏:吉尔-夏汉姆/索尔彻
编号:DG 471 568-2
这张《舒伯特二重奏》是以色列小提琴家吉尔-夏汉姆第三度推出的“For Two”系列录音。这个系列中《德沃夏克二重奏》是夏汉姆与妹妹奥莉的合作,其余两张都是他与瑞典吉他演奏家索尔彻搭档的录音,这其中,包括那张被发烧友视为惊世天碟的《帕格尼尼二重奏》(DG 437 837-2)。本片是他与后者最新的合作。至于吉他手索尔彻在DG的录音,较著名的则有《披头四名曲》、《前奏、歌曲、致敬》以及与长笛家嘉洛瓦一起录制的《Piazzolla for Two》。
本片共有14首曲目32段之多,全部都是舒伯特一人的作品,包括庞大的“D大调奏鸣曲D384”、悦耳的“乐兴之时D780第三号”、优雅的“高贵圆舞曲D969第三、四号”、经典的“琶音琴奏鸣曲D821”以及感人的“圣母颂D839”等等。除了14、15、16段由索尔彻独奏外,其余全部都改编成小提琴与吉他的二重奏,每首曲子都保留了舒伯特独特的音乐美学,自然、真诚、没有丝毫华丽。
夏汉姆在本碟中似乎收敛起外放绚烂的技巧,用最不加修饰却又细腻的语汇,跟索尔彻的吉他对话着,时而悠扬,时而低回。多数时候,索尔彻都扮演着绿叶角色,负责打节奏与刷和弦,但他也经常走自己的旋律线,让两把弦乐器来段精彩的对位,有时甚至反客为主,导引着主题让夏汉跟随。此碟2002年2月在多伦多的古尔德录音室灌录,音响效果丰盈真实。夏汉姆的小提琴琴体共鸣充满木头味道。音色除了醇美厚实,中音饱满,高音延伸更是非常委婉美妙。绕梁三日的琴音在吉他玲珑剔透的音色配合下,再度酿造出醉人的音响美感,我辈发烧友怎能不叹为听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