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陈其钢:音乐诗人的独自行吟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14:26 音像世界

  高维安

  陈其钢简介

  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家庭,自幼接受音乐教育。197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单簧管专业,1983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4年赴法,得到二十世纪音乐
大师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赏识,破例纳为关门弟子。他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十余年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近年来,陈其钢对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兴趣,并与张艺谋、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创作了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专辑《蝶恋花》被世界权威的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评选为本月全球十佳古典音乐唱片,成为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作曲家。

  第一次听到陈其钢的《蝶恋花》的时候,音箱里传出来的是音乐混和着花腔女高音再混和着京剧女旦的韵白,心里想着这应该是一个很妖的男人吧,居然可以写出这样的音乐,是妖冶,是香艳,也是凄厉和忧伤。专辑的文案上写着,这是作曲家对于一个女人的一生的描述,九个乐章分别是女人一辈子当中的9个阶段。对于女人,陈其钢用了9个形容词,纯洁,羞涩,放荡,敏感,温柔,嫉妒,多愁善感,歇斯底里以及情欲——看过听过之后不免有些惊愕,女人的好,女人的坏,居然都如此轻而易举地被概括了,女人的一辈子,就在这样的乐章里被串连起来。

  突然想起来,在中国的文学传统里面,伟大的诗人和词人们都是热衷于写女人的——虽然很少有写诗的女人,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却始终保留着最柔软的一个属于女人的角落。那么,这个写着现代音乐的作曲家陈其钢的身上,或许还有着这样的一种古典诗人的气质。

  听着听着,便想起海德格尔的话:人,要诗意地活着。

  我只想坚持自己

  1983年,陈其钢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他考取了教育部的出国研究生,次年便远赴法国继续深造。20年后的一天,和他坐在音乐学院的一个小小的休息室里面聊天,陈其钢说,那是他很早就想好了的决定。可是在20年前,去西方学习音乐,这对今天的音乐学院学生来讲可能很轻易的事情,当时却显得异常艰难。每年,可以公费出国的留学名额只有1个。为此,陈其钢准备了很久,他整整比别人多准备了2年的时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陈其钢说他都会给自己想好一个至少关于未来两年的计划。有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自己的明天要做什么,陈其钢应该就是吧。

  到了巴黎之后,陈其钢找到了20世纪的西方音乐大师梅西安,这个从东方远道而来的年轻人身上的才华和坚持吸引了享有盛名的音乐老人。在别人认识到陈其钢的才华之前,他就已经这样说过,“这些作品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创造和极高的才能,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欧洲音乐构思的完美融合。”对于陈其钢来说,这是极其贴切又极其赞赏的评价,于是,中国人陈其钢便成了当代音乐大师梅西安在晚年的关门弟子。

  陈其钢说,自己是个很自我的人,正是自我,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自我,看起来是格外的诗意。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说话,从东方到西方,一直以来严格的学院教育始终没有束缚住陈其钢的音乐自由。在西方,他并没有追寻着西方古典音乐的踪迹向前,而是决定走先锋派的路线,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然后在音乐里探索着深埋在自己内心的表达方式。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个性,用最精致的手段,创造最精美的形式,表达最直接的内心感觉——而这似乎正是中国的老庄哲学中的艺术本体论和西方唯美主义的自律论的自然结合。

  远离让我更接近她

  在陈其钢的音乐里,有太多的中国传统元素被自如地运用在以先锋的外衣包裹着的现代音乐里,成为一种精神脉络似的情节。

  譬如《蝶恋花》里面大量的京剧韵白的运用,在造成听觉上的突兀的同时,却又显得非常贴合传统东方女性骨子里面所特有的气质,很是绝妙。那种极其敏感,抑扬顿挫,委婉缠绵的声音,传达着那种属于东方女子独有的妩媚、性感和生命力。

  在收录进这张专辑里的另外两首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出现。《五行》的名字和灵感本身就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学说,它起源于中国先民心灵中的生命体验,涵盖万物的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自然界一切元素的基本形态,是古人体验世界的本源。陈其钢便试图从这个本源出发,表达着属于这个世界的相生相克却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在对自然的抒情中用他自己的方式体悟生命。而至于《逝去的时光》,更是以中国古曲“梅花三弄”作为主题,耳熟能详的中国民乐在陈其钢的巧妙的重新解读之后,具有了另外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陈其钢说,在他那里,传统和现代,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算术。或许,那应该是一种复杂的情结与情结交融的过程,20年前被西方音乐所召唤,然而在进入西方音乐的过程中,又蓦然发现了一个东方人的精神里面抹煞不了的情结。所以陈其钢说,有时候想来,正是远离才会让他感觉到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更加接近。在面对西方社会和西方的音乐的时候,陈其钢突然找到了一些原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在西方人眼睛里的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东方元素,它们其实本来就深藏于自己的骨子里面的。

  有人说,乡愁乡愁,正是离开了家乡才会有的忧愁。那么也许这句话在陈其钢的音乐里面也被印证了。听完他的音乐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也许一切就像他自己概括的那样吧,他是一棵移植到法国多年的“中国树”——不只是传统元素的运用,更是中国传统文人音乐中的印记,那种惆怅,那种忧伤,那种怀念,都在他的音乐里面汩汩流淌。

  追忆似水年华

  陈其钢说,在他看来过去的岁月总是最美好的,经过了记忆沉淀的东西,再回味起来的时候,总是充满留恋。这样的感觉听起来就像普鲁斯特,总是在琐碎的回忆里体验快乐。譬如从前的两张电影票和一场错过的电影也会有它的美妙——那是在儿时的北京城,陈其钢跟姐姐两个人揣着电影票乐颠颠地跑去看电影,却被告知没有电影放了。曾经属于一个孩子的无比的失落现在想起来却也涂上了一层美好,时间总是替我们过滤掉了很多不快乐,徒留下幸福在回忆里。

  正因为这样,就有了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听过整张专辑之后,居然还是藏在中间的《逝去的时光》带来了最多的感动和最大的震撼。也难怪,因为陈其钢说,“这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有感而发的一首。”乐曲以古曲“梅花三弄”为主题,一开始,让人联想到在暗夜里的凄凉和寂寞中,一缕清新的印象,沉思地、爱恋地回到曾经的往昔。往事在记忆里远了,然而回忆却在音乐里近了。所有的绚烂和壮美最终变成了逝去的伤感,却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永恒。

  回忆起创作过程,陈其钢说,“这个作品和我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是一段特定的生活给我的一个冲动,而一旦冲动过去,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过去了。这个作品是从这儿来的,但作品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要比前面那个世界宽泛。这就是写作者与最终作品结果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所有的结果不管是好的坏的或痛苦的,都是美好的。而且这个作品不仅是一个人的历史,还可以想到整个世界的历史,它表达着对于一个时代逝去的一种遗憾。今天我们拥有科技带来的一切便利,但和我们过去那个什么也没有的年代比,从前的那种宁静再也找不回来了——自然给予的美好被现代文明遮盖了。”

  听陈其钢的音乐,在音符和旋律的背后,似乎还藏匿着更多的属于作曲家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问陈其钢为什么他的音乐听起来都带着一点凄凉的基调,他笑着说也许这也是他为人的一个基调。一直记得陈其钢说自己是个极其腼腆的人,20多年前在中央音乐学院念书的时候走路都喜欢溜边的年轻人,却可以在沉浸音乐中的时候立刻飞扬起来,甚至会有一点点的自恋和狂妄——这就是陈其钢。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