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约翰-列侬没有音乐风格?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04日11:52 音像世界
与约翰-列侬有关的文章,多半是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及作品内涵,很少有专门谈论他在音乐上的建树的,原因无非是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和平、博爱、理想主义是高于一切的,他繁多的个人故事和悲剧性结局也是很好的谈资。此外,那张影响很大的精选集《Collection》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它的选曲话题色彩要浓于对音乐本身的考虑。若论及约翰-列侬的音乐风格,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多大的话题性。
这几天把约翰-列侬的唱片一张张从箱底翻出来,反反复复地听,才发觉约翰-列侬的个人风格与“披头士”并不完全相同。
从总体上看,约翰-列侬的个人音乐风格是“披头士”风格的延续,可以找出一大堆作品来证明这一点。人们熟悉的约翰-列侬个人作品主要由两大类,一类是流行曲或带点民谣风格的流行曲,像“Imagine”、“Beautiful Boy”、“Love”、“Happy Xmas”、“Jealous Gug”等,旋律悦耳,节奏舒缓;另一类是R&B老摇滚风格,诸如“Instant Karma!”、“Power To The People”、“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I'm Losing You”、“Move Over Ms L”还有《Walls And Bridges》专辑中的“What You Got”和“Surprise,Surprise”都是例子,这两类风格在“披头士”作品中也很常见,但是第一类风格的作品约翰-列侬处理得比较舒缓,“披头士”的就会比较快一点。
其实约翰-列侬的个人风格比“披头士”更为美国化,像在《Mind Games》和《Walls And Bridges》两张专辑中就有不少低沉缓慢的、气氛伤感的民谣和乡村布鲁斯风格的作品,美国味很浓,“Old Dirt Road”、“Steel And Glass”、“Nobody Love You(When You're Down And Out)”、“Aisusmasen(I'm Sorry)”、“I Know Know”都是很好的例子。其它如“Scared”这类迷幻味很浓的作品,也可以视为美国西海岸嬉皮士运动和迷幻摇滚影响的产物。
当然,约翰-列侬的个人创作在音乐上的建树远不如“披头士”那么富有创新精神,甚至可以说颇为保守。很显然,他对作品内涵的重视要远胜于音乐风格形式上的开拓。但我觉得他没错,因为对摇滚乐来说,没有内涵就没有生命!(一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