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抵制《大长今》走向抵制中华文化
在看《大长今》之前我对韩剧的评价比张国立还差。
一个偏安小国能拍出什么大东西?场景又简单,演员也不漂亮,就算开着汽车住着洋房,也在折腾婆媳关系、邻里相处。我搞不懂别人怎么会对这样的电视感兴趣。我不订电视报也不注意节目预报,晚上有空就拿着遥控器乱点,如果新转到的频道里演员的长相有点韩国味,不到半分钟我换台。半分钟是一般人忍耐垃圾影视的极限,张国立竟然忍着看了一集,他还真了不起。
我看这部电视全是冲超级女声合唱的主题歌《希望》来的,既然别人弄出来的歌曲不错,说不定剧情也不赖。顺便说一句,韩语的主题歌也不算好听,谁要说韩国歌手好我跟谁叫真--我们用参加选秀活动的五个大学在校生就足以把它唱好听了。闵政浩在济州岛设伏杀倭寇的场面让人提不起劲来,韩国人在长城上拍过宏伟的战争场面么?中宗的大殿也太狭窄,容纳不下20个朝廷官员,韩国人见过在乾清宫接见群臣的中国皇帝么?中央电视台随便拉一个大作出来也比韩国人阔绰百倍。
当我真正开始收看《大长今》之后,我的观点由不得自己了。每一集的起伏都太快,一件事没有结束又出现另一件事的重大转折。我简直不敢相信节奏如此紧张的电视剧竟然能连续拍70集。如果让《还珠格格3》的剧组来拍至少要拍270集,剧情节奏则按比例递减。我没看过别的韩剧,说不定也有韩国人会把它拍成几百集,可惜还没注意到中国有几部电视剧又长又高潮迭起的。要写70集的好剧本可不容易,曹雪芹把《红楼梦》写到第80回就用了一辈子,害得另一位好作家给补上20回。韩国的导演和演员也不见得比中国高明,剧本怎么造出来的反倒让我关心。
也许大学时参加过文学社的后遗症,我看电视经常琢磨下一步怎么发展。武侠、言情看着看着就有了门道,什么时候闹分手,什么时候产生误会,什么时候打来打去,什么时候杀人灭口,不等电视演出来自己已经出了可能的几种判断。如果我的判断能对十之七八,看下去也就没劲了。国产的古装片普遍没劲,不是因为我判断力强,而是他们本来就没用上好剧本。认为没劲的观众可不止我一个。
长今的故事吸引人的不仅仅是情节的紧张,更在于对实际生活的多层次展示。在这个庞大的古代韩国社会体系中,每一个人都涉及到同其他角色的联系;在同一件事的背后,都有无数的角色各自奔忙。有些人看起来无关紧要,却在潜伏很多集后突然冲向前台。我们的平常生活都是在自己视线之内的,应该感谢电视剧这种多层次展现生活细节的商品,没有它们,我们对人世的理解未必会达到现在的水平。就算你去长城或乾清宫去拍片子,也不证明你对人生的感悟程度。比如说皇帝,中国的电视要么拍成大智大勇的圣君,要么拍成十恶不赦的暴徒。中宗把御膳竞赛中的山莓果评为最好的食物,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皇帝,听到了知心话的皇帝。中国电视对皇帝的评价都是后人强加的,根本没考虑古人对于皇帝一职的理解。
观众不是对中国自己的产品缺乏情感,而是没有从中看到足以展示中华文化内涵的东西。我们喜欢诸葛亮,也喜欢馒头,但是我们不知道馒头是怎么产生的,诸葛亮和馒头究竟有什么渊源?我们畏惧伤寒症,也尊敬张仲景,不过哪里在电视里见到过人们谈论张仲景治疗伤寒症的疗法?这些片子本来该中国人自己拍的,让韩国人拍出来,居然有中国的电视人不感到羞愧。
我猜测,《大长今》的剧作者应该不止一人。创作班子要历史顾问、饮食专家、医疗专家、文化史专家、民俗专家……共同完成一个宏大的文学构架。对于穿插在全剧内的各种生活知识和历史知识,观众巴不得能多记下来些,让学校正儿八经地向学生传授,孩子反而没兴趣。虽然拍电视的是韩国人,内容却秉承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韩国人连使用古代汉字也不避讳。如果要真正地抵制《大长今》,必须要抵制它的灵魂所在。那么,下一步我们是否会考虑抵制中国的传统文化?
李英爱算不算大明星,不能有另外一个大明星成龙来决定,而是看是否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才是电视剧的最重要观众,媒体只能向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想要超越韩剧,就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有谁知道剧作者为了制作《大长今》要翻阅多少历史典籍,要考证多少与古代中国有关的传说?韩国人能崇拜我们的好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韩国人的好东西?张国立只看了一集《大长今》就开始抵制韩剧,还能指望这帮人能吃透韩国人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质,还能拍出能卖到韩国去的好片子?
中国观众对《大长今》的喜爱不是源于对祖国影视界的背弃,而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回归。如果以那些低俗的国产古装戏代表中国,那么不看也罢。《还珠格格1》还能凑合看,《还珠格格2》是垃圾,《还珠格格3》是垃圾中的垃圾。没有《大长今》警醒,我们继续拍摄此类电视剧的时间可能更长。如果张国立执意要抵制,那先别管《大长今》了——韩国人的创作班子也许正在向更高的电视剧制作水平发起冲击。在下一部片子里,韩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力说不定更加令我们震惊。
成都 严国昊
yanguohao@tfol.com
2005.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