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盘点)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最佳影片

本主题由 viva37 于 2010-4-13 18:36 移动
该帖被浏览 50 次,回复 1 次

(盘点)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最佳影片

  (盘点)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最佳影片下(2001—)

  曹斌锋 辑录

  

  《卧虎藏龙》——第二十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1年,台湾导演李安的一部《卧虎藏龙》席卷了全球,虽然受到广大中国武侠电影影迷的质疑,但是却在好莱坞创造了新一波的中国功夫神话,同时,本片也获得了该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大奖,其中就包括了最佳影片奖。其实隔了多年之后再看本片,或许与我们一贯熟悉的武侠电影大相径庭,但是本片所营造出的道家出尘风味,以及影片中所蕴涵的浓重中国式哲理却又是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真正的武侠精神。自此开始,香港电影逐渐摆脱了固步自封的阶段,开始更多地开展与外界的交流合作,除了更紧密地进军内地市场外,也逐渐引进东南亚、日本、韩国,甚至是好莱坞的先进经验,请进来,送出去。香港电影的国际地位也逐渐获得提升。

  

  《少林足球》——第二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2年,是周星弛的一年,这一年里,《少林足球》不只创造了至今无人可破的票房记录,更在金像奖上获得大丰收。周星弛也成为香港影史第一位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完成大满贯的电影人。不过平心而论,这其实只是金像奖做出补偿的一种措施而已,毕竟有太多的电影人受偏见所累,而最终无法在金像奖上获得奖项了。香港电影在这一阶段走入了最低谷的时期,港产片的年产量从最高峰时的三百多部锐减至不足五十部,众多电影人丢掉饭碗。所以尽管《少林足球》创造了最佳票房记录,却还是远不如03年,《无间道》系列影片的救市作用。

  

  

  《无间道》——第二十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3年,因为非典肆虐的缘故,金像奖差点被迫腰斩。而《无间道》的获奖却起到了振奋与提升广大电影人,乃至市民精神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年之后,同名的好莱坞改编电影在奥斯卡的获奖,更证明了香港电影的国际水准。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内地第五代领军人物张艺谋导演起用全港产片班底所拍摄的武侠电影《英雄》虽然在最后的竞争中败给了《无间道》,但是这一举动却开始了内地大片的时代,同时,港产片元素以合作的方式在内地浴火重生了。

  

  

  《大块头有大智慧》——第二十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二十三届金像奖,是属于杜琪峰的一届。在这一年里,他的两部影片《PTU》与《大只佬》(《大块头有大智慧》)同场竞争,最终由后者获得最佳影片。杜琪峰作为新浪潮后期代表人物,终于在香港电影最艰难的时期,一举成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不过可惜的是,脾气火暴的杜琪峰因为与金像奖组委会关系不融洽,早就不出席金像奖颁奖典礼了。

  

  《功夫》——第二十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5年,周星弛慢工出细活的《功夫》再次成为金像奖最佳影片。只是每过三年,才推出一部电影,使得广大星迷们都觉得有些太漫长了。

  

  《黑社会之龙城岁月》——第二十五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6年,杜琪峰的史诗巨著《黑社会之龙城岁月》再次夺冠。可惜,本片由于过度渲染暴力及帮派内部事宜,在内地上映时,被删减过多,十分影响观感。

  

  《父子》——第二十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7年,新浪潮时期的重要导演谭家明凭借一部《父子》终于在金像奖走过二十七年之后获得肯定。也算是替新浪潮时代的导演们划下一个完美的句号。

转发此文至微博 TOP

该帖被浏览 50 次,回复 1 次

(盘点)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最佳影片上(1982—2000)

   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届最佳影片上(1982—2000)

曹斌锋  辑录

   自1982年,由《 电影双周刊》倡导举办以来,香港电影金像奖已经伴随着香港电影,以及我们这些香港电影的忠实拥趸二十七个年头了。随着第二十八个年头的来临,香港电影到底是会渐渐被消解、融合,直至成为所有电影人所向往的大华语电影,还是再创辉煌,凭借小而有力、灵活多变的制作模式,以及来自海洋、港口文化的博大胸怀,重新奠定自己“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沉下心来,仔细看看这二十七年来,香港电影以及电影人们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吧!

  

  《父子情》——第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方育平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有着美国留学背景的他,却无疑是香港电影界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父子情》一片讲述的是一位顽劣少年与父亲从小到大的斗争过程,谁知,当他终于了解父亲的苦心,学成归国之时,却意外地发现父亲已经过世。整部电影全部由当时不知名的演员出演,同时也没有同时期其他电影奢华的气质,在一整个香港社会都沉浸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好梦中时,将镜头深深地潜入从未被电影界人士所关注过的香港底层社会人民,气质清新淡雅,非常有特色。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本片直接被选为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

  

  《投奔怒海》——第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投奔怒海》以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越南问题为突破口,其实切入的却是人性在压抑大环境之下本能的选择。虽然题材颇为政治以及敏感,但是许导演却兼顾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甚至从其中,也能让人体会到之后在香港蔚然成风的英雄片的热血风格,可以算的上是在那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佳片。许鞍华导演也以此成为香港电影界十分难得的具有男性导演大气磅礴与女性导演细腻的领军人物。

  

  《半边人》——第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隔年之后,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又再次将这一殊荣颁发给了方育平导演的又一力作《半边人》。虽然在这一年里,经典清宫电影《垂帘听政》等强片林立,但是延续早期金像奖鼓励新浪潮电影的特征,《半边人》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片。不过可惜的是,因为选片题材太过边缘化,实在不符合香港电影市场商业化的需求,方育平导演之后再没有更出色的表现了,反而一直致力于电影教育工作以及记录片的拍摄,这或许也是他一直坚持底层文化、写实文化的必然归宿吧。

  

  《似水流年》——第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似水流年》与《投奔怒海》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开始与大陆电影人交流合作。《投奔怒海》一片其实全部是在海南岛完成的拍摄,而《似水流年》讲述的根本就是内地与香港那份割舍不断亲情的故事。同时本片也使得斯琴高娃成为了第一个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宝座的内地女演员。

  

  《警察故事》——第五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86年,对于金像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经过了四年的摸索之后,金像奖已经逐渐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从最初的抢班夺权,替新浪潮电影正名,而逐渐转向培植一个崭新的市场,培育更优秀的香港电影,直接催生了香港电影第二个高峰期的诞生。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警察故事》获奖。

  

  

  《英雄本色》——第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英雄本色》的横空出世宣告了香港英雄片时代的到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导演吴宇森凭本片一路成为世界级的“暴力美学”大师,周润发发哥则成为了华人地区最具有魅力的男演员。但是其实在这一届金像奖中,无论是方育平探讨移民问题的《美国心》,还是关锦鹏初试啼声,欧化文艺的《地下情》,甚至是小宝尔东升直面社会问题的《癫佬正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片。只是在这个时代里,《英雄本色》实在太过抢眼罢了。

  

  《秋天的童话》——第七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88年,虽然英雄片正盛行,但是金像奖的天平却倒向了一部文艺电影——《秋天的童话》。这部由张婉婷导演的爱情电影深情隽永,虽然没有火暴的场面,但是以情动人,也是香港影史上的经典名片之一。

  

  

  《胭脂扣》——第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胭脂扣》以“人鬼恋”包装了一段华丽的历史,而张国荣梅艳芳则将片中那一段惊世绝恋诠释得令人心服口服。但是这其实掩盖住了本片另两位主演——万梓良与朱宝意的出色表演,正是他们相对平行的俗世爱情,才衬托出如花与十二少感情的凄美。许鞍华弟子关锦鹏至此展现出自己对于女性心理超强的把握能力。

  

  

  

  《飞越黄昏》——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飞越黄昏》是一部以黄昏恋为题材的电影,号称香港电影界文胆的张之亮于平凡之中显不凡,把一部本来很容易流于琐碎的电影拍摄得淡而出味,手法清新而自然。冯宝宝与吴耀汉两位老戏骨也不负重望,生动的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阿飞正传》——第十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1年,《阿飞正传》横空出世了。其实幕后的故事很多,比如一直不得志的王家卫是怎样靠耍嘴皮子,才“骗”来了第一笔投资,同时又把诸如张国荣、刘德华、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这些一线明星“哄”到了剧组;更离谱的是,本来电影公司老板邓光荣是做好了连拍两部的打算,但是在超低票房面前,一个巨大的悬念也因此留在了电影当中。但是不管怎样,代表了一整个香港以及时代的颓废气质,再加上摸棱两可却别有寓意的对白,使得《阿飞正传》成为了香港影坛的一朵奇葩,而王家卫也由此成为了香港电影最异类的一位导演。

  

  

  《跛豪》——第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2年,得奖的影片是《跛豪》,取材自真实案例,由香港电影界最传奇人物——麦当雄监制完成的这部传记片一举成为了本年度金像奖最大的赢家,也开创了香港传记电影的一时风潮。

  

  

  《笼民》——第十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3年,张之亮的《笼民》一片爆冷,打败了《阮玲玉》和《男儿当自强》,确实有些令人费解,但是这只是建立在另外两片都是大卡司、大制作,宣传推广力度强大的基础上,而很多的影迷朋友,很可能到现在也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笼民》其实走回了早期方育平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路子,但是制作手法却不落俗套,以群戏勾勒出了一个香港当时确实存在的社会现实,整部影片悲而不伤,还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氛围,这个奖确实当之无愧。

  

  《新不了情》——第十三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十三届金像奖是属于《新不了情》的一届,除了因为本片横扫了各大奖项之外。尔东升导演特殊的浪漫主义情怀也终于获得了金像奖的肯定。

  

  

  《重庆森林》——第十四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5年,王家卫卷土重来,这一年内,他导演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两部影片同场角逐,最终由《重庆森林》获得最佳影片奖。王家卫的最高峰时期也在这两年内到来。虽然王家卫所导演的影片在香港影坛从没有获得过太高的票房,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始终坚持大卡司,大制作的精品路线,却使得他成为各大奖项上的常客,甚至红到了诸如嘎纳、威尼斯等国际影展上。所以假如要评选香港影坛最具有商业噱头的导演,确实非王导演莫属了。

  

  

  《女人四十》——第十五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6年,许鞍华的影片《女人四十》不只是横扫了金像奖最重要的六大奖项,更获得了同年柏林电影节的肯定。新浪潮时期的导演终于成功地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而《女人四十》一片的大满贯也成为至今无法被人逾越的高度。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是直接引发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辉煌的最重要原因。也正是如许鞍华、王家卫、徐克、吴宇森这些导演支撑起了一整个香港电影的繁荣。但是随着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电影却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低潮期,首先是大批作为影市繁荣基础的小成本影片失去生存的土壤,其次则是大批优秀电影人的外流,(吴宇森与周润发正是在这一时期前后远赴好莱坞发展,并取得了一定范围的成功,)导致了香港影坛的人才匮乏。再这之后,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是真正优秀的电影却依然还是会诞生的。

  

  

  《甜蜜蜜》——第十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7年,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一片再次上演横扫金像奖的戏码,一举囊括了包含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大奖。这部借助《甜蜜蜜》一曲串起全片的讲述新移民二十年艰辛的电影,以其淡而有味的剧情、巧妙的结构和对于香港二十年历史的概括性描绘成为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大香港”电影,也成为广大影迷了解香港的重要物证。

  

  

  《香港制造》——第十七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8年,香港回归之后的首届金像奖。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成为最大赢家。这部成本极低(只花了50万港币),制造颇为粗糙的影片,以一种横空出世的姿态成为当年度华语影坛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影片。影片通过对几位生活在社会底层香港青年残酷青春的更为残酷的白描,表达了后九七时代,弥漫于香港的一种末世情绪以及一种无归属感的漂浪状态。本片成为众多八零后青年的精神指标,也使得长相十分诡异的李灿森成为众多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野兽刑警》——第十八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1999年的《野兽刑警》同样是一部描绘灰色地带与绝望情绪的影片。黄秋生成为香港影坛最诡异的金像影帝。不过单从影片本身素质而言,本片或许是历年来最薄弱的一部,只是在一整个市场都低迷的情况下,本片的获奖也在情理之中了。

  

  

  《千言万语》——第十九届金像奖最佳影片

  2000年,《千言万语》获得最佳影片,许鞍华导演成为金像奖的三冠王。但是其实本片的政治指代意义远大于影片本身的素质。

转发此文至微博 TOP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