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电影发狂】2010香港金像奖提名影片的十大关键词

该帖被浏览 34 次,回复 0 次

【电影发狂】2010香港金像奖提名影片的十大关键词

   2010年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出炉后引起笔者无限思考。香港不是欧美那样全民信教的地区,因而香港社会的价值观不似此类地区般保守。这些反映到电影艺术上,主流香港电影便呈现出了B级片的风格。这些影片的意识形态既无法跟欧美民众对接,又无法符合中国内地官方意识形态。这既是香港电影的优势,又是治不愈的致命伤。

  香港电影的没落跟市场的变化关系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香港电影本身。香港电影人被时代抛弃了。他们仍在影片中宣扬暴力、乱伦、偷窥、色情和赌博等价值观。这些影片既无法在海外成为主流,也不能在中国内地大行其道。

  

  201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名单中我们看到,这些被提名影片悉数与中国内地官方形态有着强烈的对抗与冲突。在未施行分级制度的中国内地,此类影片一旦上映,势必对纯洁无瑕的中国内地观众造成无法治愈的永久性心理创伤。

  

  不幸的是,本届香港金像奖中的部分影片已被中国内地上映了。接下来我们便揭开这些香港电影虚伪的面纱,看穿这些被提名影片下流的心肝脾胃肾。

  

  十、暴力

  

  

  

  暴力是香港电影的一大主题。本届提名名单中,《新宿事件》《天水围的夜与雾》《锦衣卫》《风云II》和《风声》等都有着浓重的暴力情结。这些暴力虽多少服务于剧情,但除《天水围的夜与雾》外,其他影片似乎都在拿暴力做卖点和噱头。其中《风声》更是拍成了“祖国版”的《电锯惊魂》。

  

  九、色情

  

  

  

  

  

  

  

  

  

  色情电影曾经也是港产片的一大支柱。随着市场的变化,香港色情片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色情基因还留在香港电影人的血脉里。像《花木兰》《赤壁:决战天下》和《风声》等片都在卖弄软色情。这三部影片,一部是一个女人和很多男人吃宿在一起的故事,一个是一个女人色诱古代干部的故事,另一个是一帮男人下套SM两个女人的故事。另外,《天水围》和《锦衣卫》这类片子也没好到哪去。

  

  八、乱伦

  

  

  

  《白银帝国》虽然讲的是一个富二代的平地崛起,但故事主线却多半在描述爷俩儿争一个美女的情节。这样的乱伦戏让许多后妈看来会很不舒服。养子看了也难免学坏。影片似乎没有批判父子俩的性生活和性道德问题,反而把一个混帐富二代给整光辉灿烂了。

  

  七、偷窥

  

  

  

  有人说中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的灵魂跟不上了。事实也确实如此。有许多被动人士开始绝地反扑,在网上购买监听设备。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窃听他人隐私都是违法的。《窃听风云》虽有救赎价值观,却提醒了许多人寻求此道。

  

  六、卖淫

  

  

  

  中国内地是没有妓女这一行业的。然而,《天水围的夜与雾》臆造了女主人公是深圳的外来妓女。这种为了商业利益进行的杜撰严重污蔑了中国内地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这种脱离实际的影片为的只是增加卖点,哗众取宠。靠卖淫桥段吸眼球的做法只能让影片成为历史的跳梁小丑。该片是注定无法成为主流的。这样罔顾事实桥段的片子也根本通不过内地电检。

  

  五、赌博

  

  

  

  《游龙戏凤》的开头便是刘德华扮演的富家子在澳门看上了赌场小姐。影片对赌博轻描淡写,好像主人公是在酒吧一样。如此美化万恶的赌场,是在歌颂万恶的旧社会和荒淫的资本主义。《十月围城》更甚。甄子丹扮演的烂赌鬼最后居然成了拯救自己姘头和别人二奶的英雄。

  

  四、意淫

  

  

  

  看过《少数派报告》的人都知道,头脑里的邪念算不算犯罪始终是不好界定的。你不能因对方的邪念惩罚对方。这就让喜欢意淫的观众有了生存空间。《叶问》便很好地利用民族自卑感意淫了历史,骗取了大量钞票。《十月围城》拿下了《叶问》的接力棒。影片意淫了历史,歌颂了虚构的英雄事迹,壮肥壮大了当代国人的民族自尊。

  

  三、民粹

  

  

  

  民粹是危险的。《新宿事件》里却在鼓吹民粹。片中的华人奉行民粹主义,最终招致灭亡。影片不反思民粹本身,反倒认为他们民粹得不够彻底。这是一种近乎法西斯主义的民粹腔调。好在伟大的广电没有引进这部糟烂电影。

  

  二、扯淡

  

  

  

  很难严格界定艺术与扯淡间的区别。吴宇森的《赤壁:决战天下》肯定是扯淡的。本来《三国演义》是部扯淡小说,但作者扯得还算有点文化。在那个没文化的年代,这部小说可以被奉为上乘之作。但影片《赤壁:决战天下》丝毫没有艺术性可言。你既无法把这部影片当作史诗片看待,也无法把它当成无厘头闹剧来看。“扯淡”在中国是有文化根基的,在电影里还大肆扯淡,实在危及孱弱的中国当代文化。

  

  一、放屁

  

  

  

  《十月围城》里没有对孙中山和他倡导的民主的半点讴歌。影片通篇都在讲孙中山到香港给当地人造成的痛苦和麻烦。而那些为保护孙中山死去的臭豆腐男、车夫、铁扇公子、烂赌鬼和春哥等人悉数不是奔着孙中山的思想去的。他们完全是跟风革命的阿Q。影片歌颂了一群阿Q,获得了18项提名。这出闹剧有够讽刺。(Mr.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TOP

发新话题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完成后可按 Ctrl+Enter 发布]  预览帖子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