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京报:港片北上 路在何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10:11 新京报
作者:张小北 曾经辉煌过的香港电影,如今在内地乃至亚洲市场上都面临着信誉危机的尴尬。 最近公映的《见龙卸甲》,内地首周票房将近4000万元,按票房来说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在口碑上却遭遇了恶评。大多数批评意见都集中在影片的故事、人物造型、对白等方面,说明香港电影在文化方面与内地的融合仍有漫长的道路。联想到之前恶评如潮的《江山美人》,虽然在3月份这个传统的内地票房淡季,《江山美人》还取得了3800万元的票房,但它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明显比这个票房数字要难看许多。 香港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的辉煌已成为往昔的荣耀。近年来港片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自从2004年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生效后,港片大举北上,但广阔的内地市场并没有给香港电影带来生机。其中原因很多,除了政策、审查等因素外,香港电影固有的视野狭窄、类型单一的问题,也是阻碍港片在内地市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何更好地发挥香港电影这支华语电影生力军的作用,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华语电影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票房不错、口碑惨淡的《见龙卸甲》,似乎在这个方面正逐渐开始一个有希望的尝试。《见龙卸甲》集合了香港电影的创意、人才和经验,内地的资源和市场,以及韩国的技术优势,创立了一种所谓的“大亚洲合拍片”模式,这可能会给香港电影带来新的契机。 电影是一个国家得以宣扬本国文化、推广价值理念、进入历史论述空间中取得自我诠释权的文化产业。既然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将自己的电影市场拱手让出,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优势下,如何为华语电影争夺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商业电影作为资本与媒体技术的密集聚合产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香港电影、华语电影乃至亚洲电影之间的界限已经渐渐模糊。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逼迫下,香港电影人和内地电影人应该抛弃门户、地域的成见,整合自身的资源、人才和经验,并积极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电影技术,才有可能在整个亚洲电影市场上和好莱坞一较高下。 大举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如果能抛弃单纯淘金的思路,必定会在内地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香港电影拥有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商业片传统,还有相对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充分结合内地的市场资源、题材资源和人才资源,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进行有效融合后形成的华语电影力量,将拥有一个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并有自我造血和发展壮大的能力。 这一点在对抗好莱坞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华语电影要发展就必须要立足本土市场,在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电影工业提供本土电影人才的同时,带动华语电影不断地适应和进化。如此,才能在和好莱坞电影争夺市场和观众的过程中拥有最重要的优势———能够打动中国人心灵的故事,一定会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二者并无区别。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