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南:我是“新媒体移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15:22  新浪娱乐
刘燕南:我是“新媒体移民”

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燕南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业界的资深人士和从业者,以及我们学术界的一些同行,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揭牌仪式和研讨会。很抱歉的是,我的演讲其实是没有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题目,所以我进今天这个会议场的时候我也没有准备说我一定报告一个什么样的确切的题目,所以我命名为是一个无主题的演讲,我在演讲的后期我们会谈到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我先讲讲我参加这个会的一个感受,我觉得我进入到这个会场以后,听了这么多业界的人士谈到了那样一些关于新媒体的知识和市场的动向。我的感受我是处在两个间离性的感觉当中,这两个间离性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是这种非常热络的市场动向和相对沉淀的关于新媒体研究的学术界这样界限之间的间离,我想咱们揭牌这个仪式之后,投入到新媒体的研究之后,可能这样一个转型,对我来讲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怎么适应市场的需要,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我们教学课程,包括我们这样一个社会服务迅速的转向和我们业界接轨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间离我觉得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一种转型,我觉得从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传统媒体的原住民,是一个新媒体的移民。在我学习和前期的研究生涯里头,我们基本上是以传统媒体为对象,研究它的传播方向和规律,受众形态等等。那么新媒体兴起以后形势所迫,我们需要转向新媒体的研究,但是这个媒体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我是一个新移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到这个绿卡,什么时候拿到新媒体移民的绿卡我还很难讲。但是我觉得有这么一个业界的需求,然后也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表达一个对这次的合作乐观其成的态度。

  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这次合作应该来说是一个强强联手,咱们激动集团有这么好的传媒的这样一些经验,然后还有这种牌照,对吧,还有资金的优势,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我们传媒大学来说我们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这个资源优势包括我们50年来电视研究和电视实践指导这样的一些经验,包括我们积累这样一些师资优势,还包括我们人才培养优势,以及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摸索出的在影视制作中间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一些经验优势。我觉得这些优势都很可能在我们今后的合作当中通过我们受众,通过我们的市场反映出来。刚才新浪的陈先生讲过了,现在的内容制作是围墙消失,我想既然是围墙消失,它其实就给我们新闻系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平台,或者说一个契机,我们很多学生他们制作的东西,我们在实践当中摸索出那样一些经验,它很可能可以直接转变成我们现实这样一些产品,甚至说是商品。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学校的这种创新的意识现在是非常不够。创新的氛围也非常的宽松,这个给我们今后的合作,包括我们激动集团新的这样一个视频网站的运作,我觉得都会带来非常好的帮助,同时对我们自己的研究也会有很好的帮助。我觉得这种合作我希望,也乐观其成的它能够做到教研相掌,然后研发相掌,以及我们的学术和市场效益这样一个双丰收,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是我讲的第一个。

  第二就是谈到新媒体的制作,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我不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个什么判断,我想说明的就是怎么样来做大这样一个品牌。我觉得最近几个关健词是这样的,一个就是所谓的微内容,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自媒体,就是自Web2.0出来以后媒体界的几个关健词,那么我想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关健词,就是所谓的主流媒体的再造运动,或者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应该是主流网站的再造运动。因为这个主流媒体的再造运动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它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有这样一些呼声和舆论界的一些探讨,他是说的传统的媒体怎么样和媒体来竞争,在我们整个媒体市场上形成一个新的主流媒体。那么竞争的情况和竞争的结局我们今天其实已经看到了,你去访问任何一个年轻一代的人员,你说你从什么样的渠道获得这个信息?他可能告诉你的不是传统的《人民日报》,甚至不是说中央电视台,他很可能是网站。不管这个网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或者是其他的商业网站,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媒体里头讲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

  我想在Web2.0,甚至刚才蔡总也提到他们致力于向Web3.0发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运动,就应该是主流网站这样一个再造运动。谈到所谓主流网站的再造运动和主流媒体的再造运动,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再造?这个再造的原因在哪里?其实我们可以从受众那儿获得一些证据,你比如过去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很多人说你第一想看到什么内容?很多人可能说我想看到的是娱乐,我想看到是新闻,那比较高端的人群可能看到的是新闻,还有更多的是想看到娱乐,所以过去很多调查,其实发现大部分一般的民众其实更喜欢看到娱乐,就是我接触传统媒体希望看到娱乐的这样的呼声,一度是压过了希望肯定信息这样一个呼声。我觉得原因是这样,第一个中国观众的娱乐需求没有更多的渠道去满足,所以他们只能看电视,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言论这样的一个出口相对比较稀缺。

  所以很多希望通过传统媒体来了解这样的一些动向和新闻言论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它会有一种挫败感。那么到了新媒体时代,我们也会发现这种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需求说从传统媒体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新闻,他更多的希望从新媒体上获得想要的新闻,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新媒体这样一个渠道,它的开放度,它的多元性要大大的强于我们的传统媒体,虽然这里头也有管制。那么我们看到受众的变化是什么的?就是你任何一个调查你会发现我们接触新媒体这些人都是一些年轻人,年轻人居多,而且基本上高学历的,未来他们一定会是这个社会的中间,高学历,年轻他会意味着我们这个网络媒体他就不可能没有生命力,因为年轻人意味着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传统媒体,比如说报纸已经在那儿惶惶不可终日说,我的报纸的受众群不断的减少。他们已经出现了拐点,不断发出这样呼喊的原因,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记得99年我们做过一个全国城市电视观众调查,当时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看电视和上网你一般选择什么?上网会不会影响你收看电视,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说,很多人认为上网不影响我看电视,他认为是兼顾的,他既看电视也在上网,那是在网络发展的初期。在网络上得到的信息不见得能够弥补或者扩充他在传统媒体得到的信息但是现在现在情况不一样了,Web2.0出现以后,从网络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它不只是一个媒体,它是一个平台,因为它是一个平台,所以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包括我们博客,包括我们所有自媒体,还有所谓的微内容,我们过去说的是大内容。所以这种微内容或者这种自媒体的这种兴起使得我们言论市场有了更大的丰富度,这种丰富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的年轻人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也出现了一种间离,他有的时候搞不清楚我作为一个个人在一个公共平台上我应该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我同意刚才陈先生的意见,媒体网站是一个公共平台,平台上的言论非常多,关于比较重要事情的一些议论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是这些绝大部分是纵意,而不是公意,就是有多少人是处于公心在谈论某一个问题这不一定。其实这就带来了所谓自媒体微内容和公共媒体大内容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想说的就是下面一点,在网络上我们说有意见领袖,它是一种民间领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这个平台是一个公共平台,毕竟这个资源是稀缺的,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可以拥有这个网站,对吧。所以这个里头它还是需要一种引导,需要一种文化的支撑。

  具体到我们激动集团这样一个新的网站来讲,我觉得他们在自己的公司介绍,还有一个内容介绍里头他提到一点很好,他说是“以赳客为核心,渠道为载体,文化为先导”。那么作为一个商业的网站,我们讲我们从学术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不是说很在意你这样一种商业价值,但是对于经商人,在商言商他可能注重自己经济效益。但是作为学术界来讲,我们可能还是注重怎么样在这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其实就是从经商本身来,你怎么样在文化的丰富性和先导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否则你经商再好,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或者没有一种健康的文化作为支撑你是没有托底的。我觉得这方面其实从我们学术界角度来讲,我想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也结合我自己本专业来说,我觉得既然咱们是一个学术教学机构,虽然是和业界贴的非常紧,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很多的制作人员很多的台领导,很多的制片人都出自我们电视学院,我们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孵化器,而且还不是说一般性的人才,有很多高端的人才从这儿出,我们刚才谈到凤凰卫视的台长,很多著名主持人都是从我们系出来的。从我们学术界上来讲,我们可能还不止满足于说在内容这一块和我们新媒体网站做一种合作,我觉得可能还要致力于一种所谓的建立标准,建立评估这样一种标准的努力。刚才主持人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未来管理方,或者说我们的这种行政机构可能对内容这样一个原创和它的监管都会加强。原创是我们内容上,就刚才我们谈到怎么样建立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要在原创上建立很重要的出发点。监管这一块,实际上我们也应该有所着力。我个人是这么为的,因为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个收视率调查,我可以说我们这一块做的非常好。

  当然了,传统的媒体调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从不重视观众到开始注观众,从开始注重观众到开始评估节目内容,它是一套的节目历程过来的。但是传统媒体有一个问题,你了解观众,你调查收视率你要做上门工作,这个非常烦琐,你要做内容评估,你得拿出他的带子来,每一个一个去看,这个也非常麻烦。但是在网络上做这种用户分析,或者这种内容的监控其实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它有非常好的技术做支撑。比如说我们过去已经有开发区的一些点击率这些的,还有一些话题的搜索,画面的一些分析,我觉得可能在这方面都可以做。

  所以我想讲的内容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单位,应该来讲它有自己的学术品牌,或者说这个品牌本身蕴含着一些公信力,客观公正这样的内涵在里面,这也是我们一种资源,我们也需要在这方面去开发他。而且学校有这样的一些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合作来把我们的这种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好能够在引导业界的健康成长这一块,也贡献我们作为学术教学单位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咱们的业界其实也是乐观其成,也是希望有这样一些比较好的东西的。那我的讲话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刘燕南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播研究所受众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主要有收视率研究、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电视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新闻理论、大众传播学、台湾报业研究等,她撰写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获得了2001年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