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电视夹缝中的50年:适者生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17:20 华夏时报
2008年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份,很多吸引眼球的事情都将在这一年里发生。和你我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电视和电视剧也悄然地迎来了它50岁生日。 中国影视文化的主菜 50年过去,电视剧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已悄然转变了自己的身份,逐步加重着在社会大众心中的位置。看电视剧已成为我国社会现实中最流行的、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回想一下当年的《霍元甲》(blog)、《血疑》、《神探亨特》等电视剧的万人空巷,你就该知道电视剧的魅力有多么强大了。可以说电视剧影响了中国近20年的文化生活。 电视剧是叙事类型的电影派生出的一种产物,在西方有很多社会学家把电影看做是人类社会进入传媒时代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对电视剧的评价一直不高,而且仅仅停留在大众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层面。而且,电视剧的文化轰动效应也远不如电影。但我国情况却恰恰相反,一部普通的中等投资的电视剧可以轻松地拥有上千万观众,而一部中等投资的国产电影能吸引多少个观众进入电影院呢?所以,电视剧才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主体,电影在中国倒是边缘角色。 在两种力量的夹缝中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国产的电视剧在艺术的创造力和制作水平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国内会涌现出那么多的韩剧迷、日剧迷、美剧迷。同样一些媒体及专家学者们也一直在对国产电视剧的陈旧、单一、艺术创新不够、跟风情况严重等问题口诛笔伐。更有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于电视剧的从业者,认为电视剧的编导和制片人需要虚心地向国外学习。 而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影视工作者,因为他们和国外的电视剧作品并不是在同一种创作形态下工作,却创作出足以抵抗进口影视产品的力量。 文化艺术作品历来都是在艺术和商业的双重考量中生存的,而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及我们的电视人面对的夹缝却不仅是艺术和商业之争,我们的创作者更多的是要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与电视剧商业多元化创作的双重压力下形成的夹缝。而且这个问题是我国电视剧创作者自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在我国诞生伊始就面临的一个问题。 冲突造就的文化介质 作为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的创作者,在面临两种力量的双重影响和制约下,不得不努力寻找出一种可以迎合双方的创作方式,以期在商业的文化需求和满足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的同时,找到电视剧稳定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可能。这就是我国电视剧创作中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编剧、导演、制片人的一个问题。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作为我国最强大的大众娱乐文化商品的电视剧,必须按自身的艺术规律、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制作,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介入,电视剧的创作和创作者往往难以完成角色转换,而电视剧产品也往往成为集中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的一种文化介质。 所以,我们的电视剧产业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制片商像官员,时刻警惕不能让自己的产品跨过政策的红线;而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倒像是制片商,一天到晚要求影视产业应该市场化有竞争力,要超过引进的海外电视剧。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我所说的国产电视剧的艰难可能大家就能理解了,而我们电视剧创作者具备的非凡才华也就可以看明白了。在那么多的非艺术创作及文化层面的制约下,他们依然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作品,还不应该让我们更加尊重和承认他们的价值么? 把决定权交还给市场 电视剧是需要呵护、需要扶持的产业,它让国人有了一种娱乐的方式,这样的娱乐很好,消磨时间,宣泄情绪,甚至可以增加GDP而控制CPI。如果有一天没有电视剧了,恐怕很多人都会不干,起码电视台的领导就先急了,因为电视剧是现在电视台最稳定也是最大份额的广告收入来源。 所以,在电视剧迎来它5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扶植我们的电视剧产业,如何保护尊重电视剧创作者的创造力。一种文化应该和物种一样,保持多样性才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也一样,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冲突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地保持电视剧商业多元化创作的可能,尽量保护创作者按照艺术规律生产创作的积极性。 WTO针对文化市场的保持期即将结束,我们的电视剧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国内的自我竞争,更多的还是来自海外电视产品的强大威胁,所以既然要形成产业,还是最好把决定权交还给市场。作者:刘誉 祝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