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缺乏明确宗旨 上海电影节晋级一流需调整定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10:24 中国电影网
上海国际电影节热度欠佳 由两年一度升级为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于6月在上海拉开帷幕。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于安东尼-明格拉的突然逝世,曾一度遭遇筹备困境。不料这一噩耗引爆了媒体的追踪报导,熟悉经典作品《英国病人()》的网友纷纷表达哀思,反而为稍嫌平淡的上海电影节瞬间提升了社会关注度,其后关于导演王家卫是否继任评委会主席的传闻又激起层层浪花--然而正是这两条热点新闻,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话题”强势拉入了广大公众的视野。相形之下,之前一直处于筹备状态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则表现得过于沉寂,不论是已经结束的奥斯卡()和香港电影金像奖,还是刚刚宣布入围名单的戛纳电影节,风头均盖过我们的“本土唯一国际电影节”,遥想起前十届的举办情况,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的寂静无声其实并不是特例。 与其他电影节的综合差距较大 虽然名义上跻身于世界9大A级电影节行列,但是真正放眼国际业界,上海国际电影节从举办规模、参赛作品质量、国际影响等各种指标上与夏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与中国电影的综合实力、整体氛围、国家对电影节的重视程度、上影节本身的运营规模和操作经验等都有莫大的关系,更何况,至今为止只举办过十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当属A级电影节队伍中的年轻一辈,而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电影节均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因此全世界对上海电影节的熟悉和认可程度自然达不到一流国际电影节的水准。 大多数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亮相都属全球首次,获提名的电影其后的口碑与票房均不错,因此戛纳素有“风向标”的美誉。以去年为例,去年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的《潜水钟和蝴蝶》、《密阳()》、《我在伊朗长大》,包括获提名的《老无所依》等影片,相继在其他大型电影节上和票房市场上有不俗表现,即使那些不能走入主流票房市场的独立制片或艺术影片,也至少能博得世界影迷的青睐。而反观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评委会大奖分别为来自德国的《完美计划》和来自瑞典的《逃往疯人院》所获,固然不能以导演和影片的知名度来妄论影片的质量,但至少这两部影片远远排在了主流之外,在“非主流”的年度佳作视野里也没有它们的身影,甚至算不上影迷“人气榜”上的翘楚,换言之,这类影片的参赛不能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吸纳人气,在上海电影节上的获奖也没有为影片增添光环。 这样看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片质量、影人知名度都不甚响亮、阵容相对较平淡,而正因为缺乏人气旺盛的影人和作品,上海国际电影节亦无法获得媒体和民众的巨大兴趣,参赛成员与上海电影节之间没有达到相互烘托的“双赢”效果。 即使不谈与国际电影节的差距,在国内,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状态也只是不温不火。距离开幕时间已然不久,各项筹备和宣传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国内的舆论却没有对它产生足够的兴趣。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性A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显得颇有“来头”,其地位和重要性理应在国内其他电影节之上,但是从目前的形式看来,它的声望和影响力却远不及金鸡百花电影节和香港金像及台湾金马,这不仅表现在知晓度、关注度上,还表现在其评奖的效力和奖项的含金量上。上海电影节颁出的奖项缺乏代表性和说服力,既不能权威地肯定影片的艺术价值,也不能暗含强劲的票房号召力,换言之,无论对于对于业界人士还是普通观众而言,能否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都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至于对未来电影制作方向的启示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声势则更微弱。 要想真正符合“国际电影盛事”的身份,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电影节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