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之父”井上大佑:没有专利 我不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10:41  新京报
“卡拉OK之父”井上大佑:没有专利我不遗憾

井上大佑就如同日本卡通片中的万能博士一样,拥有多项发明,却对此不以为然。本报记者 周晓东 摄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卡拉OK的发明者井上大佑评为“20世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原因是“他改变了亚洲的夜晚”。的确,羞涩的亚洲人一向不善于表达,卡拉OK的产生一下消解了这个障碍。近日,井上大佑来到中国,谈到自己当时这个不经意的小发明,井上大佑总是一副“不觉得这有多么重要”的表情,的确,卡拉OK在这些年间改变了所有都市人(尤其在中国)的娱乐方式甚至人际交往模式,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因为不识谱造出了卡拉OK

  新京报:当时您发明卡拉OK的灵感是?

  井上大佑:我年轻时在神户一家夜总会的乐队当鼓手,但是并不识谱,所以每首曲子都要背下来。但是新曲子很多,经常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就想如果有一个机器能够代替我演奏这些曲子就好了,所以就发明了这个机器。它带有两个麦克风和一个钱箱,把钱放进去,机器就会自己播放音乐。最初的一周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上台唱,然后我就想了个好注意,找了一些人给我当“托”,久而久之大家就都来了。

  新京报: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个发明会改变世界上这么多人的娱乐方式?

  井上大佑:完全没有想到。我当时做这个发明只是想赚点钱,那时在神户吸引了许多人来唱,这个事实就让我够惊讶了。(笑)

  新京报:许多人说,卡拉OK的发明改变了人际沟通的方式,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井上大佑:许多日本人不善于在人前表达自己,但是拿起话筒唱歌,他就非常乐意。拿起话筒以后,他敢把不敢说的话,通过唱歌的方式唱出来。卡拉OK在日本流行,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卡拉OK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一些人越唱越空虚,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大家都去唱卡拉OK,让社会的文化氛围都改变了。

  井上大佑:确实如您所说有一些负面影响,除了你刚才说的之外,还有一段时间对卡拉OK引起的噪音问题反响也很大。但是我认为卡拉OK促进人们交流的好处比负面影响大,看大家怎么利用了。

  没想到这项发明改变了世界

  新京报:卡拉OK这种娱乐方式改变了世界,你觉得这种改变最大的意义在哪儿?

  井上大佑:比如说,我跟你呆在一起,我们可能会交流,可是旁观的人如果不认识,互相之间不会交流,大家通过唱歌可能会交流,最后大家会成为朋友,卡拉OK的这个特点,使得我对所谓的娱乐方式作出了贡献。

  新京报:听说当时没有申请专利,因此错失了许多名利。在以后的人生中有没有觉得遗憾?

  井上大佑:你说的这个问题,基本所有人都会问我,如果我发明这个机器是为了申请专利而发明,最后没有获得专利,我可能非常后悔,但是我造这个机器,没有想用它申请专利,所以没有什么遗憾的。

  新京报:您曾经被《时代周刊》评选为改变亚洲黑夜的人,我想知道您当时的感想?

  井上大佑:当时《时代周刊》亚洲的总部在香港,他们派一个印度记者,带一个翻译到日本采访我。告诉我说,《时代周刊》准备选择20世纪对全球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100人中有20个人要在亚洲选,他们告诉我的人选有甘地、日本有黑泽明。我当时没有想到会被选上,因为感觉自己哪里有那么伟大。所以当时就随便与记者聊聊。当时记者批评我,说我的卡拉OK的发明对世界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却一点自觉性都没有,一点都没有自知,当时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这个记者的这句话。(笑)

  新京报:你自己是卡拉OK迷么?有没有最喜欢的歌手和歌曲?

  井上大佑:我最喜欢的两个歌手一个叫西田佐知子,一个叫川岛英五,都是六十年代有名的女歌手。最喜欢她们两个的歌。

  我可不是只发明了卡拉OK哦

  新京报:您发明卡拉OK以后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井上大佑:发明机器以后,首先经营一段时间卡拉OK机器公司,从公司退休以后,我就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一个卡拉OK行业协会,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离开协会以后,就开始制造蟑螂驱逐机。(为什么要制造这个机器呢?)因为蟑螂会把卡拉OK机器弄坏。我的孙子与孙女有一种皮炎,为了自己的孙子和孙女,我现在又在发明一个不需要洗剂,通过电分解,可以把水清洁的机器。

  新京报:能不能介绍几个您在别的领域的创造发明?

  井上大佑:我讲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吧。我曾经得过忧郁症,后来我养了一条黄金猎犬,这只猎犬对我的病治愈有着很大的帮助,我现在养了八条狗,准备建立狗学校,这个学校主要是帮助别人治疗忧郁症的狗训练学校。

  新京报:对于上这个学校的狗的品种有什么限制吗?

  井上大佑:这个学校的狗,不管是品种,还是血缘关系,或者是大小,都没有特别要求。我自己家的狗从黄金猎犬这么大,到吉娃娃那样小的都有。

  卡拉OK进化史

  1971 卡拉OK诞生

  在日语中,Kara解作“空”,而Oke则是乐队的缩写语,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无人伴奏的乐队”。1971年,井上大佑为了不想记乐谱就有了此项发明。

  1978 激光影碟机问世

  录像机出现以后,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卡拉OK也就变成了听觉视觉并举的综合系统,并且有了字幕的提示。七十年代末期(大约在1978年),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卡拉OK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有了很大的提高。

  1989 北京出现卡拉OK歌舞厅

  卡拉OK在中国的传播速度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歌舞厅。当时,有些饭店酒楼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专业艺术团体乐队,音响、歌手为客人演唱。1989年,北京出现了专门的卡拉OK歌舞厅。

  1991 KTV经营模式传入中国

  在日本,有些中老年人,怀念自己青春时的美好时光,通过演唱旧时的歌曲,抒发怀旧的情感,但又不便于在众人面前演唱,营业场所就特为他们开辟了小型的卡拉OK包厢,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的KTV,使之如愿。这种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来,1991年,开始传入中国。

  1994 本土卡拉OK遍地开花

  卡拉OK风潮在1994年后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大陆的卡拉OK场所随处可见。还有人说中国的星级酒店和国外的星级酒店明显的不同就是中国酒店大多数都有卡拉OK。还有一个让老外们看不懂的景象是,90年代的中国许多饭店餐厅都有卡拉OK吃饭两用包厢,叫做RTV。

  1996 量贩KTV在中国出现

  量贩式KTV开始在中国出现,这种我们就不用多费口舌了吧!

  专题统筹:李世聪 专题撰文:康沛 贾维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