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解读《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3:44  竞报

  近日,由调查机构mu-sic2.0联手10多家合作音乐服务相关网站所做的《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公布。这份报告投放样本数量超过32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411份。根据报告显示,已有一半消费者不购买或者极少购买CD,但愿意为数字音乐(blog)付费的人却也只有33%。记者邀请了三位业内人士,一起解读这份报告。

  解读人宋柯(太合麦田(blog)唱片公司总裁)

  刘思齐(星文唱片公司副总经理)

  张秦(blog)(中国音乐流行榜制片人)

  问题1:CD时代终结?

  数字音乐是大趋势报告显示:

  50%的消费者已经不购买或者极少购买CD,只有12%的消费者仍会经常购买CD;即便是购买CD的消费者,也仅仅只有12%的消费者的花费超过600元以上;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有26%放弃了原来购买CD的习惯,而这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互联网,40%是因为选择了MP3,46%因为可以在互联网免费收听。

  宋柯:这个数字差不多,从消费方式来看会是这样。几年前我们已经说过数字音乐发展是趋势。

  刘思齐:其实买CD的人才是音乐的忠实支持者。去年我们的效益增加了25%。也许带宽达到一定程度,高品质的音乐可以方便下载的时候,数字音乐可能会有大影响,现在还算不上。不过,总的盘子是小了,比五年前缩水了40%到60%。但是,购买高价唱片的人增多了。而且,真正对CD产生影响的不是数字音乐,而是“免费”,有免费的东西,当然会吸引很多人。

  张秦:购买人群是少了,现在买CD的人很多是买发烧碟,还有一些人买的是偶像。

  问题2:下载付费难实现?

  首先撤下免费午餐报告显示:

  虽然很多人认可数字音乐这种形式,但是只有33%的消费者愿意为音乐MP3付费,而他们潜在的最大付费动机最主要的是因为找不到免费的来源;其次的动机是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另有近1/4的消费者则愿意为更高品质的MP3付费;消费者对音乐是否正版并不是太在意,只有14%的消费者认为会因为正版付费。

  宋柯:33%只是意向上的,真正会付费的可能更少。我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调查,这个数字还要低一些。这个问题就向邮箱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达到很高的付费率,数字音乐最终也可能是这样。只有提供合理的增值服务,才有可能让付费下载的比例提高一些。我认为最终可能有30%的比例。

  刘思齐:有免费渠道的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继续提供免费午餐的话,华语音乐可能会消失,大家都去做那些口水歌了。

  张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规范环境,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法规,改掉吃免费午餐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问题3:“现场运动”不算成功?

  票价能再降降就好报告显示:

  虽然近来音乐现场演出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报告显示有72%和46%的消费者表示在最近的半年和一年内没有参加过音乐现场活动;而在过去一年内参加过音乐现场活动的消费者,60%的花费在500元以下,仅有1/5的消费者超过1000元。

  宋柯:这个数字是有可能的。和电影比,我们的演出在硬件、价格和品质上还不算好。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看明星,需要高品质的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本又很高,价格下不来。明年可以做演出的场地增加了,价格有可能会降下来。而且,看电影的人也不是很高比例,对演出来说,比例不重要。

  刘思齐:不是不想看,是看不到。因为价格等很多原因,真正想看这些演出的人可能反而看不到。这三个问题提供的数据似乎都很悲观,但是文化方面的需求其实是很大的,关键看我们能够提供什么给大家。

  张秦:原因很简单:票价太高。这个问题已经说了很久,但是我们的演出形不成连续场次的演出,很难分摊成本,价格很难降下来。在香港,一个歌手可以连续办十几场演出,成本分摊下来可以低不少,所以票价也比我们低很多。这方面需要我们想办法改善。

  记者观点提出的问题很棘手这个调查报告其实不能算很准确。问卷数量太少,而且通过音乐网站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相对单一。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看,受访者大多数都是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群,不能代表主要购买力。但它反映的几个问题的确是当前人们所关注,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能提出问题,也算是一种进步吧。竞报记者丁博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