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二:《集结号》,艰难的第一号
华谊兄弟是玩儿资本的高手。
2000年在筹拍《大腕》时,就引进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双方各占50%的投资,此后持续了四年的合作,基本模式是中国区版权归华谊兄弟,海外版权归哥伦比亚。这个分成方式,显然有大鱼吃小鱼之嫌,但在华谊兄弟的成长道路中,却是不可或缺的,若不是与海外一流公司合作,也许华谊兄弟仍然是一家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
在拍摄《夜宴》的时候,华谊兄弟从深圳发展银行贷过款,当时是以海外销售版权做抵押,还通过出口信用担保公司提供海外销售的保险,华谊为此要支付2%-3%的担保费,贷款成本高了很多。但这意味着,华谊可以进一步降低自有资本比例,用小资产玩转大电影。
然后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集结号》。 《集结号》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战斗历史,这就决定了这部片子会以国内市场为主,没有办法做海外版权抵押。怎么办?
贷款由华谊兄弟大BOSS王中军出马,成功,但是赢得并不轻松。
贷款方是招商银行,其给出的方案是发放贷款5000万元,除了华谊兄弟的的两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外,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还押上了《集结号》拍摄出来之后的版权。
坊间有一种说法,说得更为具体,那就是招商银行的领导去过王中军家,看到王府豪宅内艺术品琳琅满目,不小心打碎一个玻璃杯都值好几十万,加上数量众多,基本上王府的藏宝价值连城。所以,《集结号》不成功没有关系,只要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同意以个人名义担保,此项贷款就基本没有风险。
但是招商银行仍然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为什么?如果坊间的说法属实,招商银行以下的做法就显得有点讨厌。
一方面,规定华谊兄弟自己的钱花完了才能用招行的贷款。
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影片成本及支付进度。招商银行以每笔1000万元的方式发放了五笔贷款。最后一笔贷款发放时,《集结号》外景已经拍完,特技队也撤了,开始进入后期剪辑。
另外,随时检查拍摄进度。至于有没有干预影片内容、影片制作等等,不得而知。但是资本的力量在这里显得尤为强大。
《集结号》最终获得成功,实现了华谊兄弟及招商银行的双赢。这笔贷款,由于影响巨大,开始进入相关权力机构的视野,为文化企业(尤其是电影公司)筹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