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张献民(blog)
职业:教师,电影工作者
年龄:老了
电影节经历:很多,可以写好几页纸,就算了吧
1 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节?
过节嘛。有的公立机构想突击花钱制造软效应。有人想露脸。但根本的还是为本地百姓创造文化活动。而不只是创造谈资。对产业的贡献顶多是让资本家多挣钱而已。所以本地老百姓能去参加还是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人流。大家需要热闹。这就是说:我们需要的电影节,政治和商业在里面都只能低调的以附属形式出现。
2 您为什么去电影节(去电影节的目的)?
展示和观摩。思想交流也很重要,就是半夜的聊天。当然那也是个信息集散地。
3 您去过哪些电影节?最好玩的电影节是?印象最深刻的电影节是?最无序的电影节是?和中国的电影节最接近的电影节是?
去过很多。今年已经去过鹿特丹(以两部作品监制的身份),香港(纪录片评委),台北(台北电影奖评委),釜山(亚洲纪录片基金和广角亚洲纪录片评委),还有独立影像年度展(我们自己组织的)。
自己组织的当然印象最深。
台北一直吃便当,鹿特丹我自己付房钱所以只能住在一条船上(这个有我手机图片为证可以发给你),釜山让我住大套间比我北京的公寓还大。
今年最好玩的一件事是香港半夜在酒店房间里十来个人商量成立一个“火钩国际”。
最无序的当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前年去的,很中国。终评委两个老外问我“好电影都哪里去了?”,嘉宾老外在机场没人接,中国导演发现自己的作品画册里没印上去,而且放映场次跟预先通知他的不一样,而且没有任何人给他解释,短片初选时从外地去的评委发现他是唯一的评委,就是说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导演被通知到时候发言,到时候却被别人替掉了。
4 您第一次参加的是哪个电影节?是否符合您对电影节的想象或期待?
好像是自己跑到戛纳,人家不让俺进去,就跑到海边玩去了。
5 华语片在国际上的势态如何?
太热了。不一定是好事。
一个是国内跟不上,那些奖项没有能够帮助在国内建立更良性的市场。
二是很难判断现在更年轻的、无法在国际上获奖的独立作品是否能够有助于建立一个低端的市场循环。
6 您觉得电影是什么?电影节是什么?
你妈贵姓?
7 您能给初次参加电影节的导演支招?
一天吃两顿,见人尽量别讲中文,别到处合影留念,多看别人的电影,公关是一定要做的。
8 您是电影节达人吗?如何成为电影节达人?
啥?我叫张献民不是张达民。
9 您对电影节的态度是啥?您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参加电影节吗?
比教书更有意思吧。我平时教书。
电影节也很喜欢我啊。总有人来要东西要电话,也不付我咨询费,一年这样的事情总有二三十桩吧,新浪报道过的首尔的那个活动今年认识我以后一连找了我四次,还来了几十封电邮,这谁受得了?国内的活动来咨询的也越来越多。忙不过来能怎么办?
10 您觉得目前电影节对于影迷的意义何在?哪一个电影节最贴近影迷?
粉丝和明星的关系固然是人气的助推器,但我想不要太认真,就是各地的活动不可能全部指望这一点。所以节目、编排、与本地观众的对接很重要。最贴近的是那些自发的青年人活动,没有名分也找不到赞助的那些。
11 目前我们大家熟知的只是三大电影节,三大对整个世界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三大之外您认为值得推荐的电影节有哪些?
三大有啥了不起?我们两会已经开到十七大了吧?
12 您能具体说明电影节的选片原则吗?
不选烂片。有两种选片人:第一种认为他看不懂的就是烂片。第二种认为他看得懂的才是烂片。所以所有电影都可能是烂片。
13 电影节的组织部门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的选片原则如何?他们各自的特点何在?他们对中国导演的亲睐如何?
非盈利民间机构。就是咱们的民政部门基本不让注册的那种。自生自灭。组织原则接近现代企业管理。老子退休儿子接班、明显偏袒等事情有时候也会出现,董事局可以弹劾关键人员嘛。还没有当代艺术自由,比较论资排辈。
14 在全球范围内,电影院的观众被新媒体分流,越来越少的趋势下,电影人需要怎样做?
新浪就是新媒体。电影观众这几年一直在增加啊。做电影的人太多了,有别的挣钱途径的就闪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