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十一期间的音乐节季,全中国最忙碌的大概要数十三月的老板卢中强了。他所经营的厂牌不但承接了重庆龙水湖畔国际音乐节80%的PR工作,还是丽江国际啤酒音乐节、厦门音乐的主要协办方。“原定国庆期间有17个音乐节,但因为奥运会等特殊情况,深圳和南京等地的音乐节都被压了下去,否则我会更忙。”见到卢中强的时候,正好他在约见十三月的重要商务合作伙伴——固铂轮胎橡胶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辜思历。这个品牌出现在谢天笑的环保唱片封套时,还曾经以为这是唱片公司获得的一次性赞助,没想到时隔半年之后,这两个看上去很跳Tone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并且产出了一整套值得借鉴和研究的营销哲学。
听说重庆龙水湖畔国际音乐节结束后,有官方人士提到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的摇滚之都,十三月月唱片会参与这个计划吗?
卢:迷笛音乐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是人们心里中国的伍德斯托克,摩登走的是更加时尚更加青年文化的路线,北京流行音乐节亮出的都是国际大牌,丽江音乐节抬头就可以看到雪山,什么都无法与这么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相比。重庆的优势在哪里?按照今年的这种路线,音乐节再做一年就做不下去了,毕竟国内的乐队资源有限,请国外的大牌成本太高,而且跟其它的音乐节重复,没有自己的特色。从今年起,十三月会协办3届重庆音乐节,很快我要飞去重庆与广电局的领导见面谈明年和后年音乐节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我向他们提议要走一条品牌之路,让音乐节延伸开去,变成一个全年持续发挥影响力的事件。比如,一年做52场电视节目,发掘西部地区新疆、西藏、云南的音乐资源,发掘戏曲和民族音乐,以人文为主干,制造国际影响,打“世界音乐”(World Music)牌。
大家很关心这个在西南内陆的音乐节收益如何?
卢:重庆音乐节的票房是700万,加上赞助商给的费用,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但结果算下来还是亏了。音乐节在重庆的宣传做得相当大,光硬广的投入就达到850万。今年的音乐节出现了井喷的态势,明年估计会有更多的音乐节出现。大家应该考量一下投入产出比,考虑一下如何去平衡收支。08年是十三月音乐节营销的一次试水,明年将是正式收益的一年。目前可以预见的盈利方式包括:音乐体验区、品牌管理、品牌使用及艺人经纪。
音乐节营销有哪些因素组成呢?
卢:无论是音乐营销还是音乐现场体验都其他商业领域都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是在目前的中国音乐领域,尤其是中国音乐节和摇滚乐领域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之前也有一些机构尝试这种模式,但是最终失败,总结起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衔接处出现了问题。无论是音乐营销还是音乐现场体验,不仅需要好的资金输入作为保障,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平台,好的用户体验,具有前瞻性的主流媒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种方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
轮胎制造业和音乐厂牌,这看上去像是两个不相干的产业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呢?你们之间的合作是什么样的状况?
辜:轮胎是一个很难被注意到的产品,即便是开车的人,也很少会去注意大街上跑的车用的是什么样的轮胎,音乐会带来关注度。我以前也几乎不听摇滚乐,后来去看了谢天笑的现场,看到台上台下那种投入的状态,很受震撼。他的音乐是可以和我们的产品个性结合起来的。在明确了结合的定位之后,就看如何去填充这个概念了。和十三月的合作,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相互极度的信任,凡是十三月延伸的东西,我们都会带进来做。第二是行动力,老谢发片、拍MV,中国当代音乐重庆高峰论坛的赞助,我们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赞助到位。这在一般的外企来说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把不可控的因素都事先说清楚,就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还有一点,很多公司在与娱乐界合作的时候,都会有不合理的要求。但要记住,音乐厂牌只是一个提供音乐产品的平台,而不是公关公司。如果你去看NBA现场就会知道,好多被赞助的现场活动其实没有被转播,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一个企业投资音乐节,其实是1:3的关系,比如你给一个音乐节100万,可能还需要花上另外300万来做推广。(原刊《音乐时空》)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