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迪士尼的“沪港”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11:31  21世纪网

  在对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相关媒体报道进行了长达3年的否认后,华特迪士尼公司(NYSE:DIS)终于证实,其已与上海市政府就项目事宜制作了联合申请报告。

  但迪士尼发言人Leslie Goodman在1月12日发给媒体的电子邮件中强调,目前“还没有达成交易,没有得到项目批准”。Goodman还表示,相关报告将上交中国中央政府审核,且申请过程将耗时日久。

  微妙的是,迪士尼官方宣布上海迪士尼乐园计划,与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扩建谈判恰好“撞车”。

  12日,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对本报记者称,扩建谈判仍在进行之中,并表示,不会评论其他主题公园的报道。2008年12月底,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关焯照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香港政府可能担心上海一旦建迪士尼,会抢去不少内地客,扩建也无补于事。

  迪士尼上海项目的进展,与当初香港迪士尼兴建的背景如出一辙。1998年,香港经济陷入亚洲金融危机,迪士尼得到进入中国的机会;11年后,当中国经济面临外部需求减弱的挑战时,迪士尼又得以在上海再下一城。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上海市政府与华特迪士尼将分别在上海项目中持股57%与43%,这也是香港政府与华特迪士尼于香港迪士尼乐园持股比例的再版。而在香港迪士尼的合作中,香港政府实际投入了90%的资金,却仅获得57%的股权,一直颇有争议。

  12日,香港迪士尼乐园发言人称,暂时不能答复“当初是否与港府有任何非竞争协议”。本报记者查阅香港库务局与旅发局1999年签署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相关法律文献,并未发现有关同业竞争的限制性条款。

  不过,2006年3月,香港迪士尼尼行政总裁安明智曾在广州表示,若华特迪士尼要在中国建第二个主题公园,则后者不会早于2010年开业。

  但安明智当时已明确表示,“亚洲旅游市场非常广阔,将来或者有新的迪士尼尼乐园落成,市场永远也不会达到饱和。”而近日有上海媒体报道称,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2014年开业。

  抄底,一直是迪士尼的拿手好戏。2008年11月,华特迪士尼首席财务官Tom Staggs在与瑞银召开的投资会议上表态称:“领军企业有能力在行业下行期间获得显著份额”,华特迪士尼将继续进行“国际扩张”。

  但华特迪士尼自身也必须应对行业下行的压力。

  在瑞银投资会议上,Tom Staggs承认,2009财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迪士尼主题公园与度假酒店的预约率预计将下跌6%。为此,迪士尼不得不在旗下的美国迪士尼乐园推出“住宿四晚,额外赠送三晚”的酒店促销活动。

  资料显示,主题公园与酒店业务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仅次于电视业务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在2007和2008财年分别为公司贡献了106.4亿与115亿美元的收入。

  瑞银分析师Michael C. Morris提醒称,在上述促销开始前,华特迪士尼曾预计2009年财年前两个季度的酒店预约率将大跌一成,而即使促销有所成效,也将牺牲利润率。巴克莱资本分析师Anthony J. DiClemente预计,2009年,该项业务收入将倒退至103.3亿美元,要到2010年才能回升到2007年的收入水平。

  瑞银和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还称,2009年,华特迪士尼总体业务营收将倒退两成,税前利润将跌13.5%,而其负债额将达149亿美元。这还未包括,迪士尼按照其持股比例,为发展上海项目可能投入的近百亿或更高的投资,引致的资金包袱。本报记者 覃羿彬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迪士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