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问我“好莱坞电影公司会收购网络游戏公司吗”(或者反过来“大型网络游戏公司会收购电影公司吗?”),我会给出与我回答“未来的美洲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这样的全服务银行有可能把旗下的投资银行重新剥离出来吗)”这个问题一样的回答:
为什么不呢?
没错,为什么不呢。
斯皮尔伯格已经被邀请去导演EA的游戏了,接下来一定会有网络游戏公司邀请电影编剧去编写游戏剧本、电影编曲去创作游戏音乐、电影摄像去指导游戏画面、电影演员去扮演游戏角色(而不仅仅是代言游戏)。
电影和网络游戏(起码是部分网络游戏)有着天然的姻缘。随着电影受众不断年轻化的趋势,电影受众和网络游戏的用户的重合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无论是电影还是网游,它们都需要可以推进的情节、可以渲染的情感和可以带来感官享受或者刺激的画面,也都需要给受众营造情绪和制造意外。电影和网游的关系就是包子和饺子的关系,两张皮完全不一样,里面都可以是猪肉白菜。电影是游戏最好的发射器,它可以能把一整套人物关系以及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在一夜之间普及到电影受众人群中。网络游戏接下来又可以以此为基础,让电影铺垫好的故事在一个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得到延展和升级。
其实,想明白了,你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看成是另外一个形态的电影—网游的开发商就是电影的制片方,网游的运营商就是电影的发行商和院线,网游卖点卡的销售网络就是电影院,用来网游的电脑和电视屏幕就是电影的银屏。
电影公司要想做大,通常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横向相加成为大型跨媒体的传媒娱乐集团;或者纵向相加通吃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的完整电影产业链。美国的创意产业比较发达,内容资源和相关人才储备比较充沛,题材几乎没有禁区,电视频道高度市场化,电影投资发行和放映之间又有一道反垄断的法律高墙,因此只能走前面一条路。中国正好相反,上游资源严重匮乏,优秀编剧、导演屈指可数,题材方面限制较多,电视频道不对外开放,很多老板对与房地产结合的终端有着天然情结,电影投资发行和放映之间又没有禁入规定,因此中国的电影公司做到一定阶段后最有可能走的是后一条路。
也因此,最有可能在电影和网游的整合方面迈出一大步的可能还是美国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倒是中国那些已经上市的网络公司有可能打中国电影公司的主意。
最适合进行网络游戏开发的电影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1. 电影的品牌和影响力足够大
2. 人物足够丰富和多变
3. 故事有足够的张力,未来的结局足够开放
4. 场景足够宏大和立体
5. 有潜力像007、变形金刚那样一部接一部地拍出许多“续集电影”(Sequel,指沿用另一部电影核心元素的电影)来
6. 适合植入大量道具和广告
即便在中国,电影和网游也已经开始结合。前不久,完美时空投资拍摄了一部电影。当然,这种结合还非常的原始,和《时尚先生》前年投资拍电影差不多。
更主流的做法是电影公司通过业务层面的合作把电影的网络游戏改编权授予一家网游公司,作为回报或者一次性实现销售收入,或者获得未来网游运营的收入分成,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游戏的创作团队在这样一个构架下很难参与到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来。我之所以认为未来的电影公司(或它们的母公司)很可能会和网络游戏公司走到一起,是因为只有让网游开发和电影开发同步,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未来电影和游戏互动的远景图:
电影的前开发和游戏的前开发紧密结合,电影中本身就留出了很多未来游戏可以用来延展故事和植入道具和广告的“开口”—第一集电影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嘎然而止,最终真正的结尾电影观众需要到指定网站根据自己对于电影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开放的结尾)—每一个选择都会直接带领电影观众进入以电影为基础的网络游戏,并且充分利用前面铺好的开口和伏笔不断延伸电影开启的故事—在一年之后,游戏又会自然而然地“收口”,为续集电影作好铺垫,甚至让玩家疏路同归地在游戏中进入一个特定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实际上就是续集电影的开场五分钟—然后,游戏中断,大片上画,所有的玩家必须在观看了续集之后才能继续把游戏进行下去—当然,续集之后又有游戏,游戏之后还有续集……
我觉得这事想想就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还相信这事迟早会发生。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