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着这样的印象,张在浦江民间几成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说他可以直呼书记县长的名字,和一些局长称兄道弟”。
这样的手法其实只是在重复往事。
1982年8月28日的《金华报》第3版曾以《张世强落网记》记述了当年的骗局:当时这个“貌不惊人、乳臭未干”的小人物,像果戈里笔下的“钦差大臣”,动辄坐飞机,来回于闽、湘、鄂、豫、滇及沪、京、穗、昆等十三个省市,同七个省市内的单位签订买空卖空的合同二十份,总金额四十二万多。1981年8月,已经诈骗到7万多。他当时不断出入于省委党校等处,与官员们称兄道弟。后来,最终以长春电影厂编剧的身份在云南骗吃骗喝数月之久,甚至骗取了某女演员的感情,而一众官员竟无一觉悟。
1982年6月,骗局被识破后,张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96年,在苦寒的青海“昆仑山下”改造了14年后才得以出狱。
民间集资渐近末路
小城浦江的身后,浙江民间集资的魅影早已隐现。浙江民间集资豪强已并不罕见,越来越多的人在金字塔崩塌之时进入公众视野。著名的“东阳女富豪”吴英正是通过十多名中间人向企业和民众大量借款。作为金字塔尖的最上端,2006年,她集资中的部分款项亦是来自浦江。和张世强一样,她的集资范围所涉,正包括县城浦阳镇和靠近义乌的经济强镇黄宅。“涉众型非法集资类案件成为我省金融领域犯罪重要类型。”浙江省公安厅2月15日发布的一份新闻通稿承认,国际金融局势的影响,加剧了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等成为非法集资活动的重灾区。
2008年一年,浙江省共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近200起,集资诈骗案件40多起,同比大幅上升。其中共立1亿元以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17起。
在丽水,非法集资已经成了难以治愈的痼疾。“一旦挤破,丽水的经济将彻底崩溃。”2008年7月爆发的丽水银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正是其中一例。该案涉及15900余户近3万人10亿余元,上至官员,下至扫地的清洁工和看厕所的老人,几乎无一幸免。
在台州温岭,一个名叫梁珠凤的女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伙同温岭两家公司的老板,以做承兑汇票生意和投资房地产需要资金为由,大肆高息借款,所支付的利息从4.5%/月-9%/月不等。去年6月13日,因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潜逃缅甸。此案受害者达32人,涉案金额2.155亿余元。
最新的消息是,丽水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副局长陶学军涉嫌集资诈骗千余万后潜逃,成为网上通缉犯,春节前刚被抓获归案。警方初步查明,陶自2008年9月至11月,短短两个月内,先后以还贷资金周转、投资办矿产等名目借得数额高达1500余万元人民币,并许以2-8分不等的利息。
而在浦江,“集资向有传统。以前大家都把钱给本地的企业或义乌的企业。”一名义乌当地的高利贷业者分析说,没有张世强,自然会有别人代替。在浦江以南地区,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时,往往求助于民间集资。“在企业利润丰厚的时候,都不会有问题。”
浦江本地的企业没有大的品牌,在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最低端。随着制造业的缩紧,企业必须为自己此前集资的钱找到出路。“当年都是两三分月息拿过来的,必须保证这样的利润,这时,张世强的所谓高利润项目,一边吸引普通民众,同时吸引有多余现金的企业。”
而当经济萧条骤然袭来,企业资金吃紧,开始向张世强们索回资金时,外表金光闪耀的集资帝国纷纷开始崩塌。从东阳吴英,到温岭梁凤珠,到丽水集资窝案,再到张世强的自杀,曾经疯狂一时的浙江民间集资似已走到末路。
知情人士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集资大户超界集团开始向张催债,为填补数亿窟窿,张世强曾向许多大型企业借款,但风声鹤唳之下据信几无所获,张世强的资金链遂告断裂。而据信被张世强欠款的企业,在浦江一带并非超界一家。
浦江县公安局副局长郑列贤承认,在浦江,的确“有不少企业跟张世强有关系”。他并表示,警方的前期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查这些资金的去向,钱到哪里去了。想尽一切办法追回”。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 发自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