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周刊:偶像如何“卖音乐”(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2:10  新民周刊

  记得前些年诺曼·莱布雷希特的一本《谁杀了古典音乐》令爱乐者唏嘘不已。面对商业操作、经纪人等一系列与利益有关的字眼,那些昔日大师们的光环被硬生生地无情剥去……不过很快人们就从失望中回过神来并接受现实:古典音乐并没有死,只是换了种活法。在流行音乐纵横驰骋的今天,古典音乐仍被喜爱,它欣然披上了商业化的外衣,过着崭新的生活。

  良好的商业运作模式,是音乐家得以持续保持高知名度和成为偶像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此不得不提到陈其钢,可能很多人听说这个名字,是从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开始的。事实上,陈其钢在欧美的声誉毫不逊色于谭盾,这也是为何张艺谋选择由他来创作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的原因之一。为何同样取胜欧美战场的陈其钢在国内却没得到谭盾这样的知名度?这正是他对音乐商业化的态度所决定的。记得几年前陈其钢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座中曾经就电影音乐发表过评论,说自己不会去创作这类作品。这是一个个人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一批传统学院派作曲家对商业行为的排斥。

  谭盾的概念音乐、马友友的跨界合作、郎朗的肢体演奏,无论业内称之为不务正业还是愚蠢苍白,谁都已经无法阻止他们继续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赢得了市场!

  中国市场

  古典音乐在西方已在走下坡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音乐的未来将取决于今后20年它在中国的发展。”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罗塔如是说。那么,中国市场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谭盾在《卧虎藏龙》后接连创作多部电影音乐来迎合中国市场,包括商业味十足的《英雄》。他将人气飙升到更高,并紧随其后推出《水乐》、《纸乐》和《陶乐》,将迷离幻化的手法玩到极致,赚足了眼球,以至于业内人士跳出来指责他是在玩弄音乐,甚至批其是作秀。可他依旧我行我素,歌剧《秦始皇》粉墨登场。事实证明,中国市场对此很受用。虽然在欧洲,音乐会版的《卧虎藏龙》上演时曾遭嘘声和冷眼。

  马友友自然也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需求,除参与电影音乐的录制外(比如此次献艺于《东邪西毒》),这几年还经常来上海举办独奏音乐会。记得不久前的一次演出中,他演奏多首异域曲风的琴曲,尤其当他用大提琴表现马头琴的音色时,全场喝彩。

  跳脱纯古典音乐成为一个跨界大提琴乐手对马友友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创下许多纪录:如用大提琴挑战高难度的克莱斯勒、帕格尼尼小提琴乐曲;与流行歌手麦菲林合作灌录专辑,以大提琴和人声做完美的结合。1997年香港回归,他与谭盾合作了《交响一九九七》,1998年则与6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的音乐拍成了影片。他所录制的专辑囊括各种风格,包括《探戈灵魂》和《巴西迷情》,其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令中国乐迷为之疯狂。

  当然,目前中国市场最受追捧的大师,还数郎朗。虽然没有像两位前辈那样盘踞电影市场,却反而更占尽了“人和”之势——中国的琴童有多少,就有多少个家庭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音乐经纪和唱片公司最早知觉风气,环球唱片公司十分敏锐地瞄准了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最早推出的李云迪就已经露了些端倪。不过,环球很显然忽略了“欣赏水平”这个硬伤,南方人的温婉气质虽然成就了时尚感,争取了一批女性粉丝,却始终无法将古典音乐灌入大众的耳朵。这个腼腆的小伙子显然无法驾驭市场的洪流,在经历了一阵“王子生涯”之后,终于还是沦落到不温不火的境地,接连更换经纪公司也没能挽救起一落千丈的人气。

  对郎朗的打造显然很不相同,这个横空出世的艺术家带着美国偶像的气息。有时候,他似乎是一个没有老师没有传承的草根英雄。因为在他的自传里,所有国内的老师已经被尽数否定了一遍。他仿佛是个瞬间出现的奇迹,周身充斥着世界级音乐大师们赞扬的光环。他走的是一条与李云迪不同的路。李云迪每年只花半年时间演出、录唱片,其余的日子大多用于练琴,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方面下功夫。而郎朗呢,则平均两天就要演出一次,有时候甚至忙到干脆将演出当作练琴。他还不断高调地在公众面前出现,不论是在世界杯开幕式上演出,还是在白宫给中美政要弹钢琴,还是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抑或代言诸多高档品牌……一切都在暗示人们,这就是一个美国梦。

  郎朗用激情演奏迅速征服了国内观众。人们突然发现原本听不懂古典乐的自己,竟完全能看出个所以然来。那种夸张的摇摆颠簸和手舞足蹈完全打破了古典乐演奏一味的沉寂,没人知道下一秒他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说实在的,有多少人听出了布排陈设里的幻音?有多少人说得清楚大提琴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真的理解了老柴协奏曲?管它呢,反正中国演出市场,要的就是这份新鲜。

  他们成功了,他们选择走出文艺小圈子转身成为大众的偶像,人们不再透过西洋镜的小眼儿往里瞧,正大光明地观摩喝彩,似懂非懂,感觉甚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马友友 谭盾 郎朗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