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喻德术)拍电影,找银行,正在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投资趋势。
前天,光线传媒从北京银行获得2亿元贷款;昨天,光线传媒旗下的光线影业宣布将开拍8部新片。
四五年前,从银行贷款拍片还是一件新鲜事,因为少有银行敢冒投资电影这个风险;而现在,银行与影视企业之间的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3月,华谊兄弟公司就从中国工商银行获得1.2亿元贷款,用于《风声》等四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
当时,1.2亿元已经创下国内影视企业贷款的数额之最。而短短3个月之后,光线传媒就从北京银行拿到了2亿元贷款。
钱一拿到手,光线传媒就坐不住了。昨天,在京高调宣布将投资8部影片,它们分别是已经开拍的《神兵小将》、《阿童木》和《全城戒备》,以及即将开拍的《夜行侠陈真》、《聊斋》、《箭》、《四大名捕》和《花田喜事2010》。
8部影片中有5部投资过亿,投资最多的、多家公司合拍片《阿童木》甚至达到了5亿元,投资最少的《神兵小将》也有2000万元。
银行撑腰,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拿到这2亿元的贷款,比我赚了2亿元还高兴。”
王长田解释说:“因为把这2亿元贷款用于电影投资,它将给我带来更多的2亿元,也许是4亿元,也许是6亿元。更重要的是,我们与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解决了后顾之忧。”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的电影投资,看来真的是要“不差钱”了。
今日追访
放贷前考核标准有四项
今天上午,北京银行的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是否给电影的制作发放贷款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
据该人士介绍,该行放贷拍电影需要考核的标准有四项:首先,题材和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其次,制作公司是否有较强的实力;第三,影片制作班底,包括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是否有经验;第四,演职人员的队伍是否具有较强号召力。
该人士同时表示,在给影视制作公司发放贷款时,北京银行设置了多种贷款的担保方式,提供的是组合式贷款,而这种模式也很适合影视制作公司。 文/记者何怡
银行撑腰投资中国电影一览
2005年底 深圳发展银行为冯小刚的《夜宴》提供了5000万元专项贷款,开了先河
2006年初 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预售合同作为担保,从渣打银行获得1000万美元的项目贷款
2006年底 招商银行为冯小刚的《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无抵押授信贷款
2007年底 北京银行为陈嘉上执导的《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抵押贷款
2008年7月 北京银行向保利博纳电影公司和光线传媒分别提供1亿元授信贷款,支持后两者影视剧的制作和发行
2009年3月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宣布对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打包审批,核准发放项目贷款1.2亿元,用于该公司的《风声》、《追影》等四部片子的制作和发行
2009年6月 北京银行向光线传媒提供2亿元授信贷款,创下银行向影视投资的最大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