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片头音乐21年没变、每晚7点准时和大家见面的《新闻联播》改版消息一经传出,即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
虽然央视对《新闻联播》改版的事宜始终三缄其口,但各大媒体版面还是对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记者梳理了《广州日报》等全国30家媒体报道的高频词,结果显示,《新闻联播》已经悄然增加国际新闻时长的举措备受关注,但观众更期待的还是其在舆论监督方面发力。
高频词:
国际新闻
在统计的30家媒体中,《成都商报》等25家媒体均提到,《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已由年初的3-4分钟增加到5-8分钟。
分析
国际新闻加量观众买账
《新闻联播》增加国际新闻信息量的这一动向,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同。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苗棣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一个国内重要的新闻平台来说,过去的国际新闻信息量确实有些少。
也正因此,节目的国际新闻加量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高频词:
舆论监督
对《新闻联播》改版的报道中,加强舆论监督也成为改革的必要。《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也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分析
不会只是一片“莺歌燕舞”
“过去的《新闻联播》,舆论监督性的报道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今后它将形成多元表达的机制,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可能会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加强和改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此前接受采访时分析指出。
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白岩松也公开肯定了这种说法:“《新闻联播》不会只是一片莺歌燕舞,只要尊重新闻规律,只要它是新闻,就应该出现。”
近日,《新闻联播》曝光“谷歌中国”仍然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内容,立即有网友发帖称,这是加强舆论监督的第一炮。
苗棣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增加舆论监督是应该的,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因此报道的频率也比较高。
高频词:
氛围
12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都是严肃、不苟言笑的氛围,这次改版,大家希望能够改成相对轻松的氛围。
分析
内容好氛围其次
苗教授分析指出,其实氛围并不重要,只要内容好,就算是严肃的氛围也无所谓。“有观众想让主持人站着微笑着主持,这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国外的新闻节目也都是坐着而且不太笑的。”他说。
专家释疑
节目特殊地位决定关注度
苗棣教授指出,《新闻联播》地位特殊,它代表了中央的声音。另一方面,它一直是严肃的风格,从播出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它的改版很受关注。
而无论《新闻联播》怎样改变,它的受众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为看《新闻联播》的受众有很多是年龄偏大的老观众、干部阶层以及外国驻中国的记者。”他说。
《新闻联播》年谱
1978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闻联播》名称1979年底,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1986年1月29日,头条播发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消息,打破了“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1987年,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从录播改为直播2006年6月,李梓萌、康辉加入《新闻联播》2007年12月,海霞、郭志坚亮相《新闻联播》
文/实习记者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