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光线传媒暂时没有收购海外电视台的计划。“但是我们会进行节目内容的输出,不是输出单个内容,而是经过规划,对节目进行打包后捆绑式输出。”王长田解释说,此前,光线传媒制作的电视节目已经在东南亚等海外电视台播出,但单个内容输出力量较为薄弱,很难产生规模效益。所谓的打包输出,就是一天在海外电视台播出几个小时的内容。
尤小刚
海外收购计划因金融危机放缓
对于收购海外电视台一事,尤小刚表示已经关注很久,并已经与不少国外电视台商洽。
“我们原来考虑把中国节目编排后,通过购买外国媒体进行海外播映,收视受众的定位不止是华人。”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尤小刚海外并购的计划。“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受到了相应影响。”尤小刚没有详细透露海外收购的进展情况和计划收购哪个国家的电视台,只表示收购正处在商谈过程中。
与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法相同,尤小刚也认为在境外收购一个电视台并不难,关键是怎样运营,播放什么内容,将来频道资源如何获得?国外电视台种类众多,覆盖范围、传播方式等不尽相同。“是‘公媒’还是点播,是否入户,这些对电视台日后经营状况影响很大。”
尤小刚表示,内地资本收购海外电视台当然是件好事。是否会对中国节目输出起到很好推动作用,还要看具体购买目的。
专家点评
海外文化领域收购难成趋势
“无疑,金融危机给中国民间资本进入欧美传媒领域带来了机会,这也是国内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汽车、矿产等领域也出现了并购现象,而中国资本进入国外文化领域在此前并不多见。但是,这种收购形成一种趋势还不太可能,毕竟这样的机会很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美媒体的日子也不好过。几天前,美国百年老牌杂志《商业杂志》将被出版商出售这个已经沸沸扬扬传了数月的消息终被证实。与其他新闻类杂志的处境一样,汽车公司等大型广告客户的广告开支缩减,使得《商业杂志》挣扎于盈利的边缘。今年上半年,其广告收入减少了1/3,持续过去7年里的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内地民营资本收购国外电视台的新闻最近也并不少见。就在本月11日,温州商人叶茂西公开表示,英国本土一家卫星电视台已被其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这家名为PROPELLER的电视台不仅是欧洲第一个100%放映全新原创节目的数字卫星电视频道,更曾荣获去年“全欧洲最佳卫视电影频道”奖项。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平时想要收购一家国外的电视台几乎是不可能的。”叶茂西的助手表示。PROPELLER自成立之初一直由当地政府资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地政府暂停了对其的支持,电视台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叶茂西是在今年初随中国经贸代表团出访英国时获知这一信息的,随即,他便以西京集团的名义与该电视台达成初步收购意向,并最终下定收购的决心。在天星传媒成功购得洛杉矶天下卫视一事中,金融危机因素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两起内地民资收购海外电视台的收购目的不尽相同。收购英国PROPELLER电视台的西京集团,其业务涉及矿产、地产、制造业、广告印刷和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它收购PROPELLER,主要是起到传播中国文化和为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的作用。
“现在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进入欧洲的很多,但一直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而像BBC之类又要价太高,一般产品和企业不容易承受,所以我们收购电视台后,肯定会增加中文节目,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叶茂西的助手马总表示。
“每个个案的收购目的都很复杂,有些是商业发展,有些是个人趣味,不可一概而论。”尹鸿表示,购得电视台后如何运营,能产生多大影响,影响又能带来什么效果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发展观察。
尹鸿认为,文化产品并不是买下了就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可复制性,文化产品若想很好地发展,还要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花费几百万美元收购一个国外电视台,花出的钱就好像在国内投资一两部电视剧一样,相对于购买过程,运营过程中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另一方面,无论是英国PROPELLER电视台,还是洛杉矶天下卫视,都还仅仅属于收费电视范畴,其收视率无法与落地到户的公共电视频道相提并论,电视台的受众有限。
“虽然电视台影响力有限,但它们作为中国进入西方传媒业的实验,将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许多宝贵经验。”尹鸿表示,虽然两家收购电视台的效果还未显现,但这种做法对于中国文化占据主动性、中国进入西方传媒业都具有很好的开拓作用。
网友点评
收购国外传媒应区分商业与传播性质
侠之大者:作为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核心区域,欧洲是世界舆论中心之一。看看以往的报道,我们会惊诧于欧洲世界和我们的隔膜。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笔记本电脑生产线的时候,德国某主流媒体报道此事时所用的插图,竟然是“文革”黑板报风格的工农兵怀抱IBM!中国30年改革开放巨大的变化似乎根本没有被欧洲感知。这次温州人收购的这家电视台,地处英国,能覆盖整个欧洲。这让我们对这家电视台充满了期待。
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双向过程,其中受众的信息接受和解读,有选择性和能动性。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也是竞争性的,传播什么信息,怎样传播信息,传播者当然可以决定,但受众会不会选择接受,传播者无法决定。即便受众选择了接受信息,也不一定按传播者的意愿进行解读,把人的脑袋想象成一个枪靶的理论和时代都过去了。
收购国外传媒将利于完善海外市场产业链条建设
马阳坤:收购电视台后,将在电视台发展规划方面进行大幅度调整,利用这个宣传载体,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礼仪、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以及产品品牌、精英人物等,激发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对中文的热衷。
中国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制造业大国,是因为真正的制造业是一条多环节的完整链条,大致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代工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广告运营、批发零售。据可靠统计,“代工制作”这一环节,也就是内地的制造业的主体,利润只占到整个制造业链条利润的不足10%。
从产业链条竞争的角度,温州商人的海外“广电抄底”无疑技高一筹。广告运营作为上游环节,很可能为温州商品销售渠道的铺设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广告运营可能带动的其他环节的良性互动,也为日后温州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民间道路:中国文化能否借道走进欧洲?
BIGTREE:欧洲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传播空间。为了保护欧洲本土文化,欧洲各国对来自美国的影视产品采取严格的配额制度;同时,规定电视台播出内容中,欧洲本土生产的影视节目不得低于50%的份额。这一制度最终形成了所谓“欧洲壁垒”这样的文化保护效应,但也成为欧洲盗版市场难以根除的主要根源,美国的流行文化很多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流入欧洲。上述情况是“叶茂西电视台”要想在欧洲生存下去必须面对的传媒环境。
另外,什么样的电视台才能被接受?作为商业集团来做这样的事情,还要考虑一个如何升值的问题。如果把这家电视台改造成为“温州电视台海外频道”模式来操作,恐怕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很难立足。办一个欧洲人喜欢看的电视台,一定要看看欧洲人愿意看什么,而不是随意地按照国内电视台宣传模式来规划栏目内容。
来源于新浪博客
商报记者 李雪/文 王晓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