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徐帆:海派原创的活力与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11:59  新浪娱乐

  “腔调”,是上海滩的一个新流行语;有“腔调”,也就是强调做人、做事的品质、章法与个性——其实,这个词本身就浓缩了海派文化的精髓,用它来形容新近改版的东方卫视,自然是一件贴切的事情。

  的确,我们看到,在“风从东方来”使命句的召唤下,作为海派电视在沪上、全国乃至全球的代言人,东方卫视刚刚度过了它改版后的第一个月。虽然,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一家电视媒体的发展周期而言,是非常短暂的;虽然,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还很难看清发展趋势,也很难做出经验总结。但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优质的起点,这就是承续海派积淀、因应世博契机的一种崭新定位——做有“腔调”的海派电视。

  其实,细心的电视观众、业者与学者早已发现,自上海卫视于2003年金秋时节更名以来,东方卫视——这一大气而又精致的新呼号,就是一个典型的有“腔调”的海派文化样本:“东方”二字既是地理的概念,更是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关键词,体现了华人在世界的格局以及世界对华人的想象;而英文的Dragon TV(龙卫视),力求以“龙”为象征,在全球进行华语大传播,更显示出东方卫视卓越的胸怀、视野与格调。

  时过境迁,在东方卫视建构影响、收获美誉六年后的今天,海派电视的“腔调”就不仅仅是一句呼号了。这条传媒世界中的“东方龙”通过又一轮的改版,在上海本土整合电视资源,在全国范围扩展影响版图,更在全球华语传播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于是,我们看到了“新闻立台、文艺兴台、影视强台”的整合传播策略,而在此传播策略的影响下,新版东方卫视“大比重高格调的原创节目,形塑了电视传播效果的复调”——此间的“格调”、“原创”与“复调”皆值得一书,它们建构起了海派电视独特的“腔调”。

  “风从东方来”的格调引领

  “海派”,是海纳百川的,是历史,也是未来;“腔调”,是兼容并蓄的,是内容,也是形式。在此般的媒介文化理路中,我们可以说,新版的东方卫视是国际的,是前沿的,是时尚的——简单说,东方卫视,是有格调。

  格调,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气质,绝非一蹴而就。东方卫视在当下的愿景,既有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开埠近一百七十年来的文化传承、金融血脉与全球想象为背景支撑;又恰逢2009,建国六十华诞;2010,上海世博会——国家、城市的盛举成为卫视发展的优质氛围。于是,“风从东方来”展示出的独有传媒格调,自然就应该引领中国电视文化向前迈进,引领一代电视观众走向世界,引领我们的媒体、社会与国家和谐共进——这就如同东方卫视新任总监田明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综合影响力的第一”,也印证了SMG总裁黎瑞刚当年在东方卫视刚开播时所说的,“选择了我们民族打造属于自己的传媒品牌的光荣与梦想”。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应该引领”并不等于“已经引领”。面对当前“激战正酣”的电视竞争格局,面对其他新传播形态的冲击,“同志仍需努力”,但SMG并没有仅仅以收视率,一种经济市场运作的短期指标,来看待东方卫视的发展。在兼顾大众收视的同时,SMG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媒体进行自我要求,并倡导高端的影响力,传播海派特色的传媒格调及节目产品。 

  比如,东方卫视在“文艺兴台”的改版战略中,对大量新推出综艺节目的格调与品质,就颇为强调。在整体节目的宗旨与方向上,上海的电视业者向全国观众承诺提供积极健康、趣味盎然而又没有污染的“绿色综艺”;而更吸引人的是,东方卫视的各档综艺节目,将在一个崭新的概念——“真实综艺”的引领下,借力两岸三地的众多明星、演艺资源来共同打造一个有格调的海派电视平台。而所谓“真实综艺”,也就是要用综艺节目真实反映、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它将呼应东方卫视在地方卫视中播出比重最大的新闻节目,一同用“真实的力量”,提升更广大受众的电视“收视质”。

  海派原创的活力与魅力

  如果纵观当前的中国电视界,乃至整个传媒界、文化界,原创的思想与表达,每每让步于浮皮潦草的模仿与抄袭,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低水平,高竞争”;而某些“有识之士”,却从另一个方向曲解了原创的本质,他们眼中只有新的事物,他们心中“新的”就等于“好的”,为此“走一路,丢一路”,最终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但是,东方卫视的此番改版,没有“天下一大抄”,也不会“只有新人笑”,这颗受观众喜爱的“番茄”,变得更加新鲜诱人,而没有变成“芒果”、“橙子”或其他:我们看到,《全家都来赛》秉承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卡西欧家庭演唱大奖赛》的家庭传播观,在卫视黄金时段大版块播出,在全国取到了较好的收视反响;而《东方新闻》、《东方夜新闻》等老牌新闻档的改版,对原有核心的节目“标签”进行保留,并在细节上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前者为信息需求扩展时长,后者为高端受众延后时段并增加评论。

  此外,上海世博会将至的大大视野与大格局,东方卫视的原创之风,也不仅仅只在阿拉上海城里厢吹拂。于是,在这一个月里收看东方卫视的您,可能会被特殊的“三届大会”所吸引:《舞林大会》引两岸三地知名华语主持人同台共舞。此外,节目还被引入到宝岛,在台湾华视晚间黄金档播出,并创造了高收视表现——这就是真正原创的节目内容,其跨区域竞争力的最佳印证;《笑林大会》借曲艺的形态让南北文化、京派、海派同台共艺,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电视媒体的表率;《民歌大会》,由百位音乐人联名倡导,对百首民歌精心改编,并由百位明星倾情演唱。“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民歌,作为华人乃至华族的一种特殊的心灵吟唱,在东方卫视的广域平台上,传播出世界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的确,一个国家不能输出价值观,是难以在世界之林立足的;而一家媒体若不能打造原创的传播产品与观念,也将难以在中外传媒领域立足。我们坚信:东方卫视的“番茄”活力与海派魅力,将会因原创之风而愈加彰显。

  节目、观众与世博的三重复调

  复调,说的是若干独立的音乐旋律,有机结合在一起。复调一定不单调,并且,复调也不仅仅是多样而已。多样,很可能仅仅是互相平行、自说自话而言——因此,只有复调,方能互动协调,形成交响。

  而如果摊开新版东方卫视的节目单,我们很难用新闻、娱乐、影视或者时尚等单个字眼来总括它的风貌,在每日、每周的播出编排中,我们既能满意于“天下大事看东方”,又能感受到“综艺一条线,群星耀东方”的风采,还能在精妙编排的首播、独播剧中找寻“生活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生活”——海派的电视大餐,或许没有大排档的生猛爆炒,但却是有品质、有章法的,在确保传播个性的同时,达致交映的效果,这就是海派的“腔调”。

  与此同时,有“腔调”的海派电视,也是为了有“腔调”的观众群而打造的——他们追求个性的美好生活,致力于高端的精神享受,并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自我的完善捆绑在一块儿;他们是高端的,是新锐的,他们书写着改革的“进行时”,更代表着国家的将来语态。在这个意义上,又一种超越荧屏的复调形成了,那就是有“腔调”的东方卫视与其有“腔调”的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大历史—社会框架下的时代共鸣。 

  此外,新版东方卫视与上海世博会在精神气场上也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复调。世博会的口号“Better city,Better life”,告诉我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让我们理解什么是“We are the world”,四海如何一家。那么,电视传媒该怎样行动,能够成为“Better media”?又该有怎么的担当,从而响亮地喊出“We are the media”呢?我们只能审慎地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东方卫视找到了自己的新起点。但是,东方卫视能否走向完满的终点?还是说,东方卫视的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

  或许,这个问题不需要给出直接的答案——让我们先回溯到一百年前,早在那时,《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在上海就发现,年轻一代、有知识的中国人对世界性事务已然具有浓厚的兴趣——不过,他们主要还得通过在华的西文报刊来获知;那么,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以东方卫视为代表的上海媒体乃至全球华语媒体,在世博会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资格和能力来为现时年轻一代、有知识的中国人提供全球信息与观念呢?或许,这个问题也不需要给出直接的答案——做有“腔调”的海派电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作者: 徐帆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