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动漫业重新开始蠢蠢欲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究竟暗示着中国动漫产业即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中的“一枝独秀”?
2009年春节电影的贺岁档中,一只本土羊脱颖而出,一路高歌,以9000万元的票房收入,打造了中国国产动画片的一个奇迹。
如果你还不认识喜羊羊和灰太狼,别人一定会说你过时了。随着“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这部500多集的动画片已经由刚开始针对6岁以下的儿童创作发展到现在的老少皆宜。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动漫业重新开始蠢蠢欲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究竟暗示着中国动漫产业即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中的“一枝独秀”?
国内外动画产业发展的鲜明对比
世界动画产业规模较大的有美国、日本、韩国。美国是动画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在80多年的发展中,依托发达的经济力量、雄厚的创作和技术力量、完备的市场化组织力量,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动漫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业,产值达200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世界市场的65%、欧洲动漫产品的80%来自于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即便是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以上的这些数据足以让中国的动画从业者们兴奋。中国是动漫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可中国却没有产生出譬如kitty猫,皮卡秋和米老鼠之类的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新浪网的一份网络调查表明,1100位网民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最喜欢的动漫形象中,无一来自中国。和同为娱乐业的网络游戏备受投资人亲睐的局面形成对比,动画产业的投资及并购案例并不是很多。中国并不缺动画产品,也不缺相应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扶助,技术,从业人员也具备相应的素质,可为什么本土的动画作品常常输给舶来的产品,中国的动画“叫好不叫座”呢?
中国动漫产业的三点弊病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动漫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
1。创意产业缺乏创意
国内动漫作品缺乏创新设计思路,不断地循规蹈矩,没有新颖的东西,故事里的形象大多是借鉴国外的作品,东拼西凑。卡通人物的动作也惊人的雷同,缺乏新鲜感。同样是以熊猫为原型,迪斯尼的“功夫熊猫”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映10天,票房收入轻松过亿。另外,中国的动画公司善于出产教学型的动画,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火星娃学汉字”。此类的动画片总显得张力不足,收视率并不低,可盈利的能力却不高。
2。营销推广能力不强
动画制作者往往缺乏市场意识。10年前从中国购买了《哪吒闹海》20年版权的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小商人杜尼?约克,靠着在欧洲发行改版的《哪吒》起家,盖起了令人羡慕的杜尼约克大厦,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发行、制片商。数十年前在日本放映《哪吒闹海》,日本的一家服装公司赶制了大批印有哪吒造型的文化衫,当观众们穿着文化衫兴高采烈地走进影院的时候,服装公司的老板也同样笑逐颜开。而中国的无论是电影还是连续剧,其缺乏完善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攻略,前期不能吊足观众的胃口,中期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后期选不到喜爱的衍生品。本土作品的不温不火,也不值得奇怪了。
3。产业链脱节
参考日本成熟的动画产业链结构: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的深度开发及新动漫产品开发—良性再循环,这就是日本动画产业的模式,之所以说这个模式比较完整,是因为每个环节都非常专注,已经形成规模化,之间的衔接也非常的好。产业链条分工合作非常清晰。而中国的产业链条还不成熟,之间的配合也缺乏默契。无奈众多动画公司成为别人产业链中的一份子,中国动画“代加工”的称谓由此而来。
喜羊羊与灰太狼算不上大手笔的制作。一般国产动画的投入是3000-5000元/分钟,若运用三维技术,费用很可能就要上万。而喜羊羊每分钟的成本是2000多元,如此低成本的制作,却引起的极大的市场反应,无疑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从内容来讲,喜羊羊抛弃了教学式的动画路线,结合时下非常流行的一些元素,生动活泼,另外,仅仅依靠电视台支付的播映费用,远远不能补贴动画制作的成本,这也是众多动画公司的结症。眼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衍生品随处可见,这无不得益于公司在项目启动之前,就为日后衍生品的开发预留了接口。同时,喜羊羊也打破了以往动画形象应用于玩具,文具,食品等领域的思维模式,将形象授权延伸到了更加广泛的行业。
喜羊羊的成功,给本土的动画企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这支独秀能挺拔多久,还依赖公司的整体战略及源源不断地创意。作者:张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