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林旭东
职业:画家,纪录片研究专家
出生年份:1951年
那个时候没有正式电影,都叫批判电影。当时为了让群众批判一些电影,各个单位都会有一些票。我每次看那个批判文章在批判什么电影,就知道我马上能看到什么电影了。
新浪娱乐:从您有记忆开始,什么样的娱乐方式比较普及?
林旭东:小时候我身体不太好,家里不太让我出去,因为小时候我是过敏体质,特别容易跑出去,疯玩一通出了汗,容易感冒。家里人不太让我出去,经常把我一个人关在家里,我就只能看小人书。
新浪娱乐:什么样的小人书?
林旭东:什么都看,从《大灰狼》开始,再到《三国演义》,小人书也就是那么有限的几本,太不过瘾了,然后就拿笔照着小人书描着画。
稍大一点看电影就成为我主要的娱乐方式,看电影也是我童年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页。我妈喜欢搞社会工作事业,就把我交给保姆带,我的保姆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的丈夫家境不错,家里有铺子,他是烟纸店的小开,但是父母特别宠他,他开始到外头瞎闹,后来家里想把他留在家里,就让他抽上了鸦片。后来他的鸦片瘾越来越大,就把家里败的一塌糊涂,后来我那个保姆的公公婆婆被气死了,很早就要靠她出来帮人做工,维持家里的开销。她有一个女儿,后来因为恋爱上的不顺利疯了,她又要出来帮工,不能24小时守在女儿身边。
也许是作为寄托,她特别喜欢看戏,爱看电影。她特别喜欢看苦情戏,也许是心理有痛苦希望宣泄一下。当时保姆和保姆之间的社交往往都是通过菜场彼此认识,比较巧的是,她交往的保姆朋友里的一个好朋友的主人家是唱越剧的,还有一个好朋友的主人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她的那两个朋友经常会有一些机会去看他们的主人彩排,或者是可以看不花钱的戏。有时候下午家里没别的人,我的保姆想去看戏或看电影,不会把我扔家里,就会把我带上,我很小就跟着她看了很多戏。
新浪娱乐:那会儿您大概几岁?
林旭东:基本上是识字前,小学一年级之前,当时也看不懂,也觉得特别好玩。当时特别喜欢看古装的、武打的戏、翻跟头的戏,打得越厉害就越喜欢看。当时的动画片都是配音的译制片。实际上,当时也稀里糊涂的看了很多外国电影。
新浪娱乐:有哪些外国电影?
林旭东:非常非常多,当时看不懂,稀里糊涂地就看了,大了之后才发现大都是经典的名片。当时根本是看不懂,大了才知道是经典名片。我记得有一部影片是《广岛之恋》,当时因为当时打算公映,也配了音,最后没有公映。还有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当时叫《她在黑夜中》。
新浪娱乐:上学之后您还能看这么多的电影吗?
林旭东:自从那时候我就落下了看电影的习惯,当时上小学1年级以后,家里开始给点零花钱,也不多,就1块钱,但就有了钱我自己去看电影,那时候也有行动自由了,不用家人带着出去,当然如果功课忙耽误学习了,家人知道了还是会骂的。
我看的特别多的是星期日儿童早场,那会每个礼拜天上海电影院会专门给儿童放,但有时候不一定是儿童片,有时候也是给成人看的影片。
新浪娱乐:当时的电影票多少钱一张?
林旭东:很便宜,1毛钱1张票。这个习惯一直到上中学还这样。
新浪娱乐:上小学时候有其他同学和您一起去看吗?
林旭东:不多,因为那时候有零花钱的同学还不多。我妈还经常说,不让我张扬,说我有1块钱,因为其他家庭一般人不给孩子钱的。我妈妈当时说要锻炼我理财的能力,但是我经常到月中就没了。除了喜欢看电影之外,还要买小人书。
新浪娱乐:当时您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爱好?
林旭东:其他同学的爱好就比较多了,上海学生那时候流行打玻璃弹珠子,但家里人就不允许我们跟他们瞎玩。
新浪娱乐:文革之中,您是不是就没法再继续看电影了?
林旭东:甚至文革当中我还是经常去看电影,作为我自己非常重要的娱乐方式。那个时候没有正式电影,都叫批判电影。
新浪娱乐:什么叫批判电影?
林旭东:当时为了让群众批判一些电影,各个单位都会有一些票。我妈在居委会管文教,电影院经常会通知,居委会党员同志或者干部层可以买一些票,我经常去帮她买,然后我也会得到一张票,这成为我重要的来票途径。
当时,只要有新的批判文章出来,就像电影广告一样。我每次看那个批判文章在批判什么电影,就知道我马上能看到什么电影了。
当时正式放的电影很少,比如像《小兵张嘎》,我看了无数次,后来放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北朝鲜电影我也看了很多。我印象里一直不太喜欢看北朝鲜电影,什么《卖花姑娘》啊,都太软。当时我还是喜欢看阿尔法尼亚电影,很酷。
新浪娱乐:您现在也经常去听音乐会?
林旭东:我接触音乐比较早,开始我母亲觉得我应该有这方面的教养,要我去学乐器。但是在她的硬逼之下,反而造成我青少年时期的反叛心理。比如,一遇到钢琴课我就逃课,时间长了以后,她也放弃了,那我更放弃了。我甚至有一段时间对音乐很反感,觉得很痛苦。我真正开始欣赏音乐是在文革期间,当时什么文化信息都没有,除了八个样板戏,周围的朋友当时都在学画,朋友圈子爱听古典,就开始家里有一些老的唱片,就拿出来听了,听了无数次。仅有的四五张唱片交响乐唱片,大家彼此交换。当时我家里有几张我父亲从东欧出差带过来的唱片,有莫扎特的,舒伯特的,还有门德尔松的,经常听完了就会跟别的朋友交换,那时候就爱上了古典音乐。
新浪娱乐:文革之后,资源更加丰富了。
林旭东:文革当中还通过私人收藏,看了一些西方的古典名著。有个朋友他父亲当时在译林出版社工作,通过他借的,他父亲参加的当时叫白皮书灰皮书那个内部出版发行的翻译的一批书,那时候我就开始读一些哲学方面、文学方面的书。
文革之后,我考学到了美院,就突然一下子像窗口打开一样,觉得可以拼命吸收,能吸收得都吸收了。在书店里也一下子可以买到很多书,刚开始基本上书店到一批书就卖光了。当时有什么国外乐队来访问,或者国内乐队有什么重要的演出都去听。后来我开始大量地看电影是从80年代中期,有电影回顾展开始。那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就找一些专业书来看,才开始跟电影有关。
新浪娱乐:到了录像带时期,以及后来的VCD、DVD时代,您是不是也有很多珍藏?
林旭东:毕业以后,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教课方便我开始用录像带。影像资料虽然各个单位都有,我所在的单位学院广播学院也有,但是有些重要的片子还是借不到,需要自己备份。从那个时候,我从录像带开始搜集影像资料,当时的录像带资料非常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录制。我的主要资料来源是法国文化处的图书馆,我办了一张卡,每次可以借两盘带子,看完就录制,主要为了上课时候放。
后来发现VCD更方便,然后是DVD。我现在住的地方比较远,觉得看电影很麻烦,看片子主要通过DVD。
新浪娱乐:您会用电脑在网上观看在线电影吗?
林旭东:我对电脑了解很差,我的电脑应用效率很低,我基本上是用电视看DVD,没有用电脑看过片子。
新浪娱乐:您有看电视剧的习惯吗?我以前采访过一个老师,她说,“中国知识分子都不看电影,都看电视剧”。
林旭东:有的人可能是有这样,电视剧看的不多,可以大概说,我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完完整整看过一部电视剧。
我有一个朋友陈丹青,他当时在纽约,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看国内的电视剧。他跟我说起过很多电视剧,我是闻所未闻,有的也只是听说过,但是只看了一两集。看电视剧不能看完的原因我觉得是时间,老觉得是没那么多时间。因为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给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做些工作,时间经常受制约,有时候要赶个片子或者是有可能要等待审核通过,所以我不可能像一般人到时间坐电视前,有大段的时间去看电视剧。
有时候可能是一晚上看五六集,几个台都在播,这个台看完了,另外一个台在播前面一集。播完了再去找也很麻烦。我实际上是完整看过的电视剧很少,就是中间看几段 。
新浪娱乐:对您来说,1949年之后比较重要的电影,特别是内地电影,是什么?
林旭东:我个人觉得比较看重的电影,一部是《林家铺子》,一部是《小武》,对我整个成长过程来说,《红高粱》很重要。当时看这部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因为觉得中国人老是这么压抑,突然也能那么张扬。还有一部就是《黄土地》,当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幼稚,在当时的语境下看到之后很激动,看到其中有想倾诉的东西。
新浪娱乐:您觉得49年之后中国内地音乐在哪方面的建树最大?
林旭东:演奏方面突飞猛进,虽然整体合奏还是弱一些,但个人独奏方面这些年是人才辈出。 赵静/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