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金钟大赛的“流行”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11:10  深圳商报

  作者:秦健如

  目前,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以下简称“金钟大赛”)正在深圳进行总决赛阶段的比赛。2007年首设的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今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笔者不妨也来凑一下热闹,对金钟大赛的“流行”进行一番解读。

  一重解读:流行,该高居“庙堂之上”还是深入“江湖之远”?

  人们常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的庄严、正大、高妙。对一个音乐赛事冠以“金钟”之名,正是为了体现其“国家级”地位。金钟大赛是高居“庙堂之上”还是深入“江湖之远”,的确需要好好思量。因此,当本届金钟大赛首次宣布向社会自由音乐人敞开大门之时,招致以“专业”自居的音乐人的腹诽;加上各分赛区的比赛场地设在众目睽睽的广场上,导致一些分赛区的“专业选手”退赛和抵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对于音乐而言,“流行”其实就是一种普罗大众集体制造的社会潮流。想当年,无论是“西北风”、摇滚乐、校园民谣还是网络歌曲的走红,都是在一夜间风起云涌、蔚为潮流的。当今,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兴起,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越发多元。金钟大赛如果仍然“高高在上”地评选自己的流行音乐,无疑将离“流行”的主体——大众越来越远。因此,本届金钟大赛深入民间、向社会自由音乐人开放,无疑是一个大胆而识时务的举措——只是,在具体的比赛操作环节上需要再行完善,使得比赛既有大众参与,又能保证它不失国家级的水准。

  对“流行”的另一重解读是,金钟大赛是流行音乐比赛,还是流行音乐人的比赛?

  在笔者看来,作为一项音乐大赛,其考察、评选的主体当然应是音乐本身。但从金钟大赛目前的操作来看,这次比赛更多考评的其实是歌手。比如总决赛的导演夏枫就直言不讳地表示,金钟大赛就是要打造类似李宇春的乐坛“偶像”。

  值得肯定的是,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和金钟大赛相继由深圳承办,彰显了深圳着力打造“流行音乐之城”的努力。但是,“流行”永远都是具有引领性的。有多少传唱全国的音乐作品能在深圳诞生和唱响?有几位具备全国甚至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流行音乐人能在深圳起步和腾飞?这或许是衡量深圳“流行音乐之城”最客观的标准。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