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实施申购,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影视文化公司,华谊兄弟的融资模式并不容易被复制;这无疑给融资渠道匮乏的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曙光。继日前《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诸多利好消息相继传来,中央财政将设立百亿元总规模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再次成为提振人心的好消息。北京、陕西、宁夏、浙江等地的文化产业基金蓄势待发。
产业基金进入黄金期
9月26日,国务院公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规划还提出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然而,破解融资难的瓶颈却很难一蹴而就,占文化领域内主要业态的中小企业或者个体经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仍是不保险的代名词;文化创意类企业的资产估值体系缺失,因此靠银行授信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融资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以北京为例,从2006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就从战略高度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来发展,每年拨款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但华盛弘艺影视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于波认为,这样的资金规模不足以支持一个行业真正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期较长,在发展初期实际一直是“砸钱”的过程,融资中的担保又是文化企业所欠缺的。资本市场中惟独产业基金的特点决定其可以长久支持文化产业。“产业基金讲长期回报,存续期一般在10-15年,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与产业基金发展的15年期限非常适合。早在2002年,梁定邦担任证监会顾问时,曾力图联合中国电视家艺术协会的卡通委员会及祥泰证券,共同成立一只传媒基金。但当时国内大环境并不成熟,只能以失败告终。”但于波认为,时至今日,建立产业基金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14只基金,且原有的审批制已经过渡到备案制,发改委的体制创新给中国产业基金的创立开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所以对于产业基金来说,现阶段堪称黄金时期。
除中央财政将于近期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预定为100亿元外。日前,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市场处、证券期货处处长湛龙表示,北京确立了“1+3+N”的三层结构的股权投资发展基金架构,其中“3”中包括备受关注的文化产业投资的3只引导基金,规模为50亿元,年底之前基本构架有望形成。而今年6月,注册资金22亿元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由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兼任董事长,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此外,江苏省政府设立的20亿元规模的文化产业基金、浙江设立的2.5亿元规模的东方星空文化基金等,都是由政府主要出资,民间资金跟进,配套性质的混合型经济体的基金管理公司。
产业基金等待政府信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小锋日前曾在文化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创建文化投资引导基金成为产业融资重要途径。引导基金不用直接投给企业,而是作为龙头基金、母基金,推动其他的投资。对文化产业来说,这种基金实际上也是政府的支持措施。但基金一定要交给专家管理,交给专业团队进行市场化的管理,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约束。
在深交所工作长达10年的于波对此有深切感触,“只有市场化运作产业基金,才能对后续融资起到良好作用,如果一只基金在一个周期内投资回报非常理想,让基金投资人获得高额收益的话,其后续将会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且能形成示范效应。形成了自身品牌后,又将募集到更多的社会资金,因交由专业人士管理并将产生比较个人投资更稳定收益的模式。
于波表示,在建立文化产业基金时,政府的支持和前期投入至关重要,实际上,民间资金必须看到政府实质性的支持和表态后,才愿意跟进。政府的任何资金投入作用都非常巨大,它是一种信号,将作为撬动杠杆,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增加投资信心和投资保证。
产业基金最大问题来自管理
“产业基金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未来的管理,即使政府出资,也无法做市场主体,这样将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交由商业机构直接操刀管理较好,同时在政府领导和监管下,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收益也将达到预期效果。”
文化产业基金对商业化运作要求更高,财政拨款时对收益考虑得不太周到,那么对产业发展不会起到真正作用。如果只是政府投资、不经由市场化团队运作管理的话,其管理者的责任感将大打折扣。且纯由政府来操作的话,基金的市场性必然会差一些。
专业的基金管理要求,要有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专业团队,管理团队直接参与投资公司的经营,或者持有公司股权,与公司所有人形成共同利益体。很多文化公司是从“野蛮生长”的状态过渡而来,其内部管理更需要基金管理团队的参与和改造。
于波认为,除了给投资的公司带来资金和管理经验外,文化产业基金扶持文化企业还有一个好处,它是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可以掌握行业整体的资源状况。如果基金同时投资了几家公司,那么这些公司的资源都可以调配,达到产业链内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使用。此外在改造智力结构和风险控制方面将达到更加规范的程度。商报记者 李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