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成名后的小沈阳努力通过电影作品和今年的春晚来表现自己的阳刚,但还是绕不开“俗不可耐”和“娘娘腔”等质疑。日前,美国《新闻周刊》发文称,小沈阳在中国的“一炮而红”,彰显了当下社会的“宽容度超过了想像”,并质疑小沈阳是如今“最低俗的中国人”。
莫名其妙地被美国媒体扣上“最低俗的中国人”的帽子,小沈阳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对“最低俗的中国人”的质疑进行了回应:“我不知道什么被视为俗,但我知道观众喜欢我的表演。”同时小沈阳也大吐苦水,认为自己这个“罪名”背得有些冤枉:“这(二人转)只是一种逗人笑的表演形式,是为了更贴近真实生活。”他直言自己只是希望通过表演把快乐带给观众,观众的笑声是第一位的。
其实对于美媒体关于小沈阳是如今“最低俗的中国人”的批评,估计很多喜欢小沈阳表演的观众也不太买账,从小沈阳和其同门以及本山传媒集团对外的有关声明中,我们更能体会出一种被冠之以“最低俗的中国人”称呼的冤枉和叫屈。对于小沈阳而言,春晚上一炮走红确实让其观众影响近乎定型,虽然他在以后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不断地通过影视作品来刷新自己的艺术形象,但很多人心里都清楚,自己喜欢的仍是那个带有一丝“娘娘腔”、动辄“着浓妆、带发卡、胡蹦乱跳、不时蹦出一句酸不拉唧的小笑话”的小丑角色的。
美媒的“最低俗的中国人”的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对于一个艺术从业对象而言,这也从一定成都上指出了自己的表演和舞台行为上存在的诸多缺憾和不足,对于小沈阳而言,“被低俗”实太过,但其舞台表演行为难道就没有这种缺憾性的痕迹吗?重复的造作性表演,没有任何去伪存真加工的民间段子,动辄雷同的“娘娘腔”和时有粗俗行为的舞台举动、舞台道具,这些岂不是值得商榷和应加以改进完善的内容?
所以说,小沈阳被批“最低俗”后,不必忙喊冤,更不能一点不在意,而应该理性对待,认真反思,对自己的表演行为和从艺态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审视,如果能以这个“被低俗”为契机,对自己的演艺事业和演艺之路进行必要的矫正和完善、拓展,那对于小沈阳而言,对于观众而言,才是裨益无穷之善事。
□孔之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