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批片公司的生存之道 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15:58  南方都市报
批片公司的生存之道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要玩批片这个游戏,就要遵守规则,即使这规则一点也不公平。

批片公司的生存之道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黑色闪电》

批片公司的生存之道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孤堡惊情》

批片公司的生存之道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古墓迷途》

  ●2003、2004年,两三万美金就可以买断一部进口片,贵一点的也不过三四万美金,轻轻松松就可以赚一两百万;七八成的民营公司都一边偷笑,一边躲在家里数钱。

  ●今年三月上映的一堆小片,除了《孤堡惊情》、《天地逃生》和《特工强档》突破千万,其他大都是在六七百万徘徊,《迷魂陷阱》、《决战豪门》首轮统计只有500多万,还有一些连这个数字都达不到。大部分批片,都以亏本收场。

  曾是许多公司的小金矿

  “喂,我是省电影公司的小吴啊,我刚才发了一个《阿黛拉的非凡冒险》的稿子到你邮箱,请你明天一定要帮忙发一下啊!一定要尽量发大一点啊!谢谢!”对方挂断电话之后,小吴立即拨通另一位记者的电话,几乎一字不落地重复上面的内容,直到同城的六家媒体全部通知到人。但此时,小吴并不能完全放松,因为要等到明天报纸出街,他才能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见报的位置有多大。

  刚进公司一年,小吴没什么经验,也无法胜任大型影片的宣传。一般批片的宣传,除了组织媒体提前看片,就是发发通稿,既没有发布会,也不用安排复杂的明星采访。所以,批片宣传这个难度系数较低的任务,就理所当然落到了新人的头上。不过接触过几部影片之后,小吴已经习惯看到报纸上豆腐块一般的消息,是关于自己负责宣传的那些批片的;他也不再抱有期望,期望批片可以像分账大片那样在报纸上登一个整版。但是,如果哪家媒体没发他的稿,或者比豆腐块还小,他就得长叹一口气,然后继续拿起电话。

  如果时光倒流至六七年前,小吴就不用这么辛苦了。那时,内地每月才十部新片上映,看片的渠道也不如现在丰富,观众对分账大片和批片几乎全无概念,只要是没看过的外国电影,就会进电影院去看看,哪用得着这么操心。而发行方的宣传工作人员,也无需每到公映前就北京、上海、广州满世界地飞来飞去,给各地的院线和媒体提前看片,同时两边赔笑脸,先求影城经理多排些场次,再请记者为影片多费些笔墨。

  2003、2004年,两三万美金就可以买断一部进口片,贵一点的也不过三四万美金,轻轻松松就可以赚一两百万;七八成的民营公司都一边偷笑,一边躲在家里数钱。

  那些年,批片成了不少公司的小金矿。2006年,一部德国电视电影《列车惊魂》(DeathTrain)在内地上映,没有国人熟悉的大明星,也不是北美大片,一开始谁都不知道票房能到多少。结果上映后一路走高,最后竟然收了1380万。那时一部批片的成本在5万美金左右,银都在线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可以获得票房的35%左右,也就是480多万。他们买片只用了四十来万,刨去拷贝和宣传成本,一部电影就挣了300万。而一年前,连几乎没有内地发行公司看好的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也曾创下近千万的票房成绩。

  即使是刚过去的2009年,批片的日子也还算好过。一年40部进口片,摊到每个月,市场空间也不算局促。比如去年三月上映的法国影片《时空穿越者》,当时就独占了两周档期,而这样的待遇,如今也就只有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可以享受。

  如今想要获利很艰难

  进入2010年,几乎每个月都有15到18部影片上映。就算外来的和尚再会念经,一个月15部电影,多数观众只能选择两部。批片的观众开始分流,身为进口片的优势也不再明显。而且,随着国内银幕数的增加和票房基数的上涨,国外的片商也开始涨价,一般批片的进价已升至5万-10万美金,像前文提到的《玩命快递3》和《敢死队》,价格当然更高。

  协助推广批片五年,赵刚虽然没亏过,但压力也越来越大。他算了笔简单的账,以前每部片做100个拷贝就已经非常充分,现在要覆盖全国的重点城市,最少也要追加到200个,那就是200万(按最基本的费用标准来算);加上50万版权买断费、50万译制费,光成本就已经高达300万。票房收入中,影院和院线拿走约40%,“被协助”的中影或华夏拿走25%左右,协助推广的民营公司可获得约35%。所以,如果公司还想再做点宣传,一部批片要卖到近九百万(公司获得近315万)才能回本。

  九百万是什么概念?今年三月上映的一堆小片,除了《孤堡惊情》、《天地逃生》和《特工强档》突破千万,其他大都是在六七百万徘徊,《迷魂陷阱》、《决战豪门》首轮统计只有500多万,还有一些连这个数字都达不到。虽然《迷魂陷阱》的协助推广公司称,经过见缝插针的放映,该片票房其实累计了700多万———这部片10万美金买断,200个拷贝,幸好几乎没在宣传上花什么钱,刚好不亏本。

  但是,大部分批片还是以亏本收场。许多协助推广公司原以为三月会给批片吹来春风,结果到头来只剩春寒料峭。

  2008年,光线影业的买手在A FM上看中了金城武主演的日本电影《变相黑侠》,影片走的是动作路线,金城武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他们毫不犹豫地买下了版权,以此作为他们首次接触批片的试水之作。

  但是光线的发行部没想到,批片比普通国产片的运作更复杂。原计划去年12月上映,但12月强片如云,档期实在不合适。他们想推后,只能等下一个日本片的配额指标,一拖再拖,最后拖到了今年三月。档期仍然拥挤,但是再不上,《变相黑侠》就要过期了。光线主管发行的副总经理黄紫燕无奈地说,“尽管我之前对程序就有相关的了解,还是没想到竟然这么麻烦。”

  档期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光线等了很久,才从日本片商那里拿到盼望已久的宣传资料。面对一堆日文的导演访谈、拍摄花絮,还有一张根本看不见金城武正脸的海报,他们崩溃了。他们只能请人重新设计海报,起码让观众看了海报,知道这片子是金城武演的,以期吸引一批女粉丝入场。该片的内地票房,最终没达到公司预期的2000万,只以接近千万的成绩勉强保本。黄紫燕同时表示,今年光线应该不会再参与批片发行,“我看最近是够呛,反正没这个计划,重点还是合拍片。”

  他们爱批片之情非得已

  去年,内地有十到十五家协助推广批片的民营公司,今年年头的寒冬过后,差不多就只剩五六家还在坚持。

  这些公司大多没有把批片当成盈利的主要来源。比如赵刚的公司业务重心是影院,每年做批片的利润只占公司收入的5%到10%,“要是光靠批片,怎么可能撑这么久?”赵刚的公司不是特例,大部分还在盈利的批片协助推广公司,都有自己的副业。博纳文化还发行国产片,今年就参与了《越光宝盒》的运作;《迷魂陷阱》的协助推广公司,批片只占公司业务的两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行公司老总感叹,“一年最多两个指标,一个赔了一个赚了,怎么养活一个公司。以前赚得多些,这两年开始太艰难了。中影和华夏每年把两三个最好做的批片占着,其他的批片赚不赚他们都要分钱,亏了就是我们自己亏,风险实在太大了。”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公司争相协助推广批片?

  八月即将上映的就还有《阿黛拉的非凡冒险》、《深海探奇》等批片。《阿黛拉》的协助推广公司表示,他们选择批片的目的是“要把更多不同国家的电影带到国内观众的面前”;《迷魂陷阱》的协助方也表示不会轻言放弃,“最近几年难做是因为观众的素质越来越高了,有好的片子还是可以做,《特工强档》、《邻家特工》今年不就赚钱了吗?”

  但说到底,做批片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两个字:便宜。

  光线的黄总是这么说的,“如果你制作一部国产片,再烂也要投资300到500万,现在有一大批公司,没有钱,也没有自己的团队来做片子,只能买片子来发,那批片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一部批片赚一两百万,一个公司也就三五人,一年下来就够了。”

  另一个原因是竞争者相对较少。国产片谁都能进来插上一脚,但是批片市场,每年的配额不过20个,按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目前批片还不能说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市场。如果批片也像国产片一样,谁都可以做,没有数量的限制,那才可怕。现在也有竞争,但这是有限的竞争。”

  尾声

  最后再说说张伟吧。

  最近他一直在寻思,不知道是不是要再去换一部片,也许再换部打斗更多、枪战更火爆的片子,但又不像《摔跤王》那么血腥,中影看片的时候觉得市场前景明朗,就会慷慨地给他一个指标?

  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改投国产片。现在各种热钱涌入影市,各种老板手一抬就是上亿的钞票往里砸,他实在不够豪迈。至于像《疯狂的石头》那样的黑马——— 哎呀,算了,咱也不懂电影啊。

  张伟一拍脑门:对,也许就是因为不懂电影,所以这门生意至今才没摸出个门道?他告诉那个曾向他推荐批片的朋友,“我要去考北影的研究生了。”对方笑他,“读什么研究生啊……与其花这功夫,不如赶紧去把中影的关系打通!”

  此刻,张伟的那部法国喜剧片,仍然前途未卜。(文中除黄紫燕外,其余均为化名)

      南都记者 简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