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大剧院有不少铁杆“粉丝” 80%票房靠零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11: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9月25日晚7时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和他的学生们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准备欣赏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带来的当代芭蕾舞剧《灰姑娘》。欧建平以前曾看过该团的表演,深为震撼。得知此次国家大剧院请到这一重量级的芭蕾舞团,他让自己的学生早早就抢购了几张180元的票,“虽然是坐在二楼,但同样能欣赏精彩的演出。”

  同样是这一天,在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北京人艺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新排的话剧《原野》正在上演。45 岁的易英姿是观众之一。她是北京某国企的职工,以前陪着父母来听过京剧和民乐,这次是专门陪来京旅游的高中同学。“能在国家大剧院看一场演出,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还是比较激动的。正好是北京人艺的戏,280元的票价也还能接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演员谢幕和观众起立鼓掌的情景,很让人感动。”

  这,只是国家大剧院开门迎宾以来很普通的一天……

  500元以下的票占了七成多,80%的票房靠零售市场

  “如果说2008年和2009年演出的上座率保持在90%以上,还有奥运会的效应和大众尝鲜猎奇的心态,那么进入第三年的2010年,依然能保证80%的上座率,就说明是一种稳定状态了。”大剧院市场部的江涛介绍说,“大剧院的票价分6个层次,从800 元以上到40元左右都有,但主要以中、低价票为主。商演的高价票所占比重仅为0.72%,500元以下的票所占比重为72%,平均票价比北京演出市场的平均票价要低10%。老百姓认可的低价票主要有40元、80元、120元、180元、280元几种。一年下来,总会找到喜欢的演出和能承受的票价。”

  这一观点得到了北京口腔医院退休工程师王二民的赞同。他说自己算是艺术的“狂热分子”,一年要在大剧院看120多场演出,每周至少两次,因此对票价“非常非常在意”。他常在第一时间抢最低价的票,实在抢不到再买第二档的,或者去门口买退票。“我并不富裕,但每次花100元左右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还是愿意承受的。我已经对这里产生了依赖,2/3的演出都转移到这儿来看了。”

  北京市文化局曾对北京演出市场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赠票的比例非常大,只有56%的人有买票习惯。但江涛说,这些统计已经是“过去时”了。目前,国家大剧院的票房80%靠零售市场支撑。“邀请莫斯科大剧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这样的名团过来,价钱都很昂贵,但只要能请到,能排出档期,大剧院一般都会接下来。说实话,行内人都明白,这样的演出,每个座位平均票价低于1000元都是不可能盈利的,但 500元以下的票还是占了大部分。所以这样的演出,上座率都出奇地高,因为观众知道其中的性价比。”

  拥有不少铁杆“粉丝”,但高雅艺术还没成为市民的普遍选择

  今年中秋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和刚刚从国外回来的儿子、还有年迈的婆婆是在国家大剧院度过的,他们观看的是当代芭蕾《睡美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涂教授说:“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时为了买一张《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票,我们兄妹几个得排三天三夜的队。国家大剧院建好以后,隔三差五就有国际知名的芭蕾舞团来演出,我们也经常来看。每次都不是一个人来,或者喊上哥哥嫂嫂,或者喊上同事。”

  中国象棋选手谢思明是国家大剧院的常客,甚至连不少服务人员都认识她了。去年美国芭蕾舞剧院的《堂吉诃德》,她一场不落都看了。今年年初汉堡芭蕾舞团的《茶花女》一演6场,谢思明又是场场皆到。

  27岁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设计师赵亮来大剧院的次数虽然不多,但让他惊喜的是,几乎每次看演出都会碰到同事。“以前,选择去喝酒唱歌放松压力的人比较多,现在选择高雅艺术的人在增加,但比例还是偏少。如果有更多人离开电视、离开酒吧、走进剧院,那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会有非常大的改变。”

  不过,除了这些铁杆“粉丝”,北京市普通民众还没有将“欣赏高雅艺术”列为日常选择。有关统计显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年人均看演出只有1/3场,比起发达国家每年人均5场以上,差距还十分明显。欣赏高雅艺术还没有成为大多数民众的经常性选择。

  努力让大家热爱艺术,再通过艺术改变生活

  2009年,国家大剧院曾经和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做过某些演出的观众跟踪调查,包括5场音乐会、4场歌剧、2场儿童剧、2场戏曲、1场话剧,调查显示,接近70%的人是第一次来国家大剧院。

  某网站也曾做过一个调查:国家大剧院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气派的建筑装潢”和“良好的混响”,只有超过一成的人回答是“演出季的节目安排”。也曾有人认为,来大剧院的观众中,一半是看演出,一半是看建筑的。

  自2007年12月22日开幕至今,国家大剧院接待的参观者超180万人次。“正是在他们中,不断产生着未来的观众。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大剧院,就是胜利。”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说,“我们有4个剧场,就以每天晚上6000人的观众容量算,北京人要都来大剧院一次,也需要10多年;全国人民都来一次,可能得需要60年。所以大剧院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让大家来看演出,而是要通过努力让大家热爱艺术,再通过艺术来改变生活。”

  为了让花30元买了参观票的游客爱上艺术,大剧院花了很多心思:一旦进入大剧院,你就可以看到水下廊道展厅里的常设展览;如果是在歌剧节期间,还能在花瓣厅、第五空间展示台、西咖啡厅听到不绝于耳的歌剧唱段。

  类似的活动还有:与北京市教工委、教委联合举办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一年内,大剧院会拿出10万余张艺术普及教育演出票及活动票,组织大学生免费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等活动。

  “密集的文化演出,并不能直接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有时反而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充电。”赵亮是大剧院艺术讲座的忠实“粉丝”。两年多来,近500场讲座,他几乎每场必到。在他的带动下,妻子、父母和同事也成了艺术讲座的常客。

  2009年,世界著名男中音里奥·努奇和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歌剧《弄臣》。让里奥·努奇激动的是,“中国的观众简直太神奇了,他们甚至比意大利的观众还了解《弄臣》!”他当即表示:“明年我还要来这里演出。”于是,也才有了2010年他与中国观众的再度相遇。 (记者:杨雪梅)

  “数”说大剧院

  1489 公益演出场次

  2891 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的场次

  3499 演出总场次

  189.3万 参观总人次

  499.4万 演出、教育、参观总人次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