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雄狮最后发出的是悲鸣。
对喜欢看好莱坞电影的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部好戏就要上演。这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经典的片头,无论是《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猫和老鼠》里的汤姆,还是《007》系列里的詹姆士·邦德,都是在这声怒吼之后出场的。同样,大家熟悉的奥斯卡,也是米高梅公司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后,才推出的。
但是,当地时间11月3日,这只雄狮发出一声悲鸣,积欠了40亿美元债务的米高梅宣布破产。
你得上了年纪才能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对这么个公司破产有兴趣。如果华纳兄弟代表的是大衰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黑帮电影、迪士尼代表的是动画,那么米高梅代表的就是华丽的梦想,逃离现实的完美梦境。但这几年,除了007,这个公司没有其他让人记住的事情。
米高梅失败总结报告
脱离时代 就要挨打
近年来米高梅一直靠借债死撑,尤其在2009年就陆续有消息说米高梅陆续向债主电话“求救”,希望他们能将公司高达35亿美元债务的利息支付时间拖延到明年2月,否则公司的资金链就会严重断裂。
对于公司目前的状况,米高梅的发言人宣称,公司立刻需要2000万美元作为短期现金周转——这仅仅是一个大明星参演一部电影所拿片酬(公司一直力捧的汤姆·克鲁斯片酬就要2500万美元)。早在2005年,米高梅就已经颓势突显,当时身负20亿美元债款,索尼公司救危难于水火,拿出48亿将米高梅收购,当时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股东得到久违的分红,公司股价也依势上涨。然而,短短五年之内,不让人省心的米高梅累积负债又达到了40亿美元,这次索尼打死也不再做这种赔钱买卖了,而债权人的态度更是明确:破产。
如果看米高梅这几年都拍了点什么电影,也许会发现破产的结果一点也不意外。在整个好莱坞票房节节攀高的2007年和2008年,米高梅不仅没有捞到油水,反而大无畏地贡献了众多赔钱典型:中等制作《布鲁克斯先生》《伟大的辩手》之类都是靠一个明星勉强支撑口碑的票房无作为之作。米高梅还倒霉地摊上了江河日下的汤姆·克鲁斯,无论是想炫耀演技的《狮入羊口》还是想卖弄票房的《刺杀希特勒》,都远远未达预期的效果。
公司将同样的策略运用在幕后工作当中,他们聘请最好的导演,他们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极尽完美,所以会雇用最好的艺术指导,服装设计以及最好的灯光、摄影。这一系列的手段将米高梅创造成了一个超级品牌,它代表的就是业内的最高制作水准。
这样的手段在商业上十分有效,不仅仅是在美国,而是在所有好莱坞可以触及的地方。米高梅的狮子logo一时间成为了仅次于可口可乐之外最为著名的品牌,行业杂志一度将公司就简单地称做“雄狮”。
这样的模式成功运营了35年,但是随着电视的兴起,好莱坞的衰落,老式的电影拍摄模式开始摇摇欲坠。其他的电影公司在二战之后都开始扎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米高梅却依旧砸钱投资那些场面华丽的音乐剧,虽然有一些成功的作品,但是观众们却开始渐渐走远。
实际上,《宾虚》成为了米高梅的诅咒,因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从中学到的是错误的经验。上世纪整个60年代,公司都是在进行一场赌博:每年制作一部超大预算的电影来获得盈利。但是其中的一些,比如1961年的《万王之王》显然没有取得成功,公司开始了衰退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华纳兄弟、21世纪福克斯等竞争对手慢慢占领了多元化题材的市场,使更接近平民生活的、更具时代感的新商业电影成为好莱坞的趋势。而同一时期,米高梅投资的《风语者》走的还是大制作、大场面的老路,结果当然是彻底惨败,宣告无论从电影技术还是艺术上,它都错过了好莱坞工业的转型期。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初米高梅静悄悄地吞并了同病相怜的联美公司,享受到了007的份额,但还是一样赔多赚少:因为动作加美女这样的老套路其实早已经开始显现颓势。很难想象,如果没有007系列电影以及过往的超过4000部电影版权的话,米高梅怎么能够生存下来。
雄狮的吼声和老套的影片也许就此成了历史的传奇和几代人的记忆。但是米高梅丰富的经典影片资源,以及第23部007和《霍比特人》都是极有市场前景和吸引力的财富。有消息称,破产方案中显示,米高梅将从账户中支出1.25亿美金用于公司未来15周的运营,其中约4千万美金将用于拍摄《霍比特人》及其续集,两部影片将用3D摄影机“背靠背”拍摄,《指环王》的金字招牌导演彼得·杰克逊将会亲自执导这两部影片,预算约5亿美金。仅仅这个吸引人的项目就会让很多口袋有钱的老板们蠢蠢欲动。米高梅公司也许在劫难逃,但这个电影公司的传奇故事一定还会延续下去。
最好玩的是,米高梅目前需要2000万美元的紧急注资,而到今年年底米高梅则需要1.5亿美元维持公司运转——这个数目对于急剧扩张的中国电影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对此,很多中国网友纷纷表示,中影可效仿四川民企收购悍马一样收购米高梅。如此一来,007、《霍比特人》将都会被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了。
米高梅的狮子标志是在1924年由当时工作室的Howard Dietz设计,当时一共请了5只狮子来扮演标志中的角色,最后选定了一头最为威猛的。
共有5头狮子扮演过“利奥”这个角色:最初的狮子名叫“斯拉特斯”,率领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无声影片;第2头狮子名叫“杰基”,是米高梅“雄狮大军团”中第一个被观众听到怒吼声的成员。由于仍处在默片时代,当雄狮利奥的标识在大银幕上出现时,相关人员会用留声机播放杰基的咆哮,杰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彩色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头狮子;第3头狮子名叫“坦纳”,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当时杰基仍然出现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头狮子没有名字,鬃毛非常浓密,但被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第5头狮子就是自1957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利奥。
当《指环王》《暮光之城》这样的魔幻题材开始在年轻人当中流行,各大电影公司都开始在新战场划分地盘的时候,米高梅也急着想赶上末班车。不过这趟车显然选择得有些不理智——拍摄《指环王》的前传《霍比特人》。但还未撑到红火开机那一刻,公司已经破产。
米高梅经典电影票房TOP10
年份 片名 当年北美票房 折算通胀后票房
1939 《乱世佳人》 1.89亿美元 16亿美元(影史第一)
1988 《雨人》 1.72亿美元 3.32亿美元
2001 《汉尼拔》 1.65亿美元 2.31亿美元
2002 《择日而亡》 1.60亿美元 2.18亿美元
1985 《洛奇5》 1.27亿美元 2.84亿美元
1999 《黑日危机》 1.26亿美元 1.97亿美元
1997 《明日帝国》 1.25亿美元 2.16亿美元
1982 《洛奇3》 1.24亿美元 3.35亿美元
1996 《鸟笼》 1.24亿美元 2.23亿美元
1976 《洛奇》 1.17亿美元 4.3亿美元
米高梅原定的未来发行计划
《马塔斯圆周》(The Matarese Circle) (2010)
《林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 (2011)
《惊心食人族3:大教堂》(Jeepers Creepers 3: Cathedral) (2011)
《动物园看守》(Zookeeper) (2011)
《保罗·邦杨和蓝牛》(Bunyan and Babe) (2011)
《圣母玛利亚》(Mary, Mother of the Christ) (2011)
《霍比特人上部》(The Hobbit, Part I) (2012)
《霍比特人下部》(The Hobbit, Part II) (2013)
延续传统明星战略一直是米高梅的特长,希望能通过明星来获得足够的票房吸引力。从1924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造星,虽然他们没有创造出造星的体系,但是他们一直将此作为最有效果的手段: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克拉克·盖博、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所有的名字都诞生于米高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