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博纳影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纳斯达克上市申请,拟最高募资8000万美元,在国内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影视公司具有强烈的上市冲动。从去年至今,港股中有了橙天嘉禾,内地创业板有华谊兄弟、华策影视,而中影、上影等国企也跃跃欲试。国内影视公司上市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明星股东,艺人资源是这些公司的一大亮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众多明星却在上市潮中纷纷单飞。细数如今活跃在影视界的一线明星,从“四大花旦”周迅、赵薇、徐静蕾、章子怡到李冰冰、范冰冰,再到男艺人陈坤、黄晓明等,居然都是“个体户”!放弃上市公司的“大树”,大小明星纷纷开创个人事业,究竟是为了自由,还是为了钱途?而离开了明星资源的上市影视公司是否又变成了“空壳”呢?
为自由为钱途
我的前途我做主
徐静蕾:个体户,挺好!
2003年,为了拍摄《我和爸爸》,徐静蕾注册成立了“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徐静蕾也成为国内电影体制改革获得“单片申报许可证”的第一人。公司主要经营影视、广告和艺人经纪,徐静蕾既是公司最有名的艺人也是公司的老板,最有名的业务是“开啦网站”,今年最赚钱的业务是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从演员到导演,从文艺女青年到事业女强人,徐静蕾的转型十分成功。
作为“四大花旦”中最早的“个体户”,徐静蕾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的经纪人,至少没有能左右我的经纪人。我之前也签过一个公司,但我实在不适合找组织。我的性格决定我很难跟别的公司合作,个体户挺好的!从小我爸就一直告诉我你应该干嘛不应该干嘛。后来,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不用再靠家里过日子,干嘛还找一个‘爸’啊?所以,一切事情我都自己做决定,没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没人能在人生方面给我超出我自己的好建议。”
周迅:华丽转身,新片不断
从华谊上市媒体发现周迅未持有公司股票开始,关于她将离开华谊单飞的猜测就一直不断。5年来,华谊大片她只出演过《夜宴》、《风声》等,而她自己接拍华谊之外的《画皮》却连拿多个影后。一种论调认为,离开李少红和李小婉的“荣信达”公司,周迅的商业价值在华谊期间被开发出来,但另一种论调认为,华谊对周迅“提拔”力度一般。今年离开华谊后,周迅新片不断,她和彭浩翔合作的新风格短片《指甲钳人魔》10月15日上线播放;《建党伟业》的戏也已经完成;如今她正在河北拍徐克的《龙门飞甲》;有消息称她还将加盟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陈坤:“朝九晚五”白领生活
被李少红一手捧红的陈坤,也随着这波“独立”潮自立门户。他带着个人团队出走,成立“东申童画”。陈老板说:“我还是以演戏为主,工作室也主要为我服务,没有去签谁的野心。”长年漂泊的陈坤对“坐办公室”十分兴奋。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早上10点到下午6点,据说陈老板往往是公司最早到的员工。只要人在北京,他往往在公司一坐一整天,开会、看剧本,实在闲着就上微博(http://t.sina.com.cn)或者打游戏,中午还和员工一起吃饭。“我从小到大都没坐过办公室,成立工作室后的两个星期我天天去上班。我很向往‘朝九晚五’的生活,‘上班’很开心,每天期待下班,周五可以期待周末活动。”
李冰冰:工作室自负盈亏
在周迅出走华谊后,华谊经纪签约的第一个艺人李冰冰宣布“将以工作室方式和华谊继续合作”。
其经纪人纪翔解释说:“李冰冰与华谊10年的关系将做一次彻底梳理,未来的合作模式将定位为‘战略联盟’。”李冰冰自认是最早开创工作室形式的演员,经纪团队以姐姐李雪为首,手下分别有商业和执行经纪人以及宣传团队。纪翔透露:“那时起,我们就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0年了,我们都没有挪窝。我们是公司最稳定的团队。一个品牌内耗越小,外放出来的力量就越大。”李冰冰的计划是投资电影做出品人,自立门户也是大势所趋。
明星为何
“闹独立”?
原因一:翅膀长硬,独当一面
范冰冰和李冰冰跃升为电影女主角,真正被观众记住的作品分别是《手机》和《天下无贼》,都是华谊的当家导演冯小刚执导。范冰冰最早和琼瑶解约的时候,几乎是净身出户,原因非常简单,对于她这样起点不俗但是欠缺雕琢的女明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在年轻的时候攀到最高峰。而李冰冰被认为是在华谊中最受益的,出演了华谊投资的《功夫之王》《风声》《狄仁杰》等大片。艺人签约大公司,就是指望公司投资电影可以把自己“捧”上去,有了名气再带动广告收入。当他们独当一面的时候正遇上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片约如雪片一般飞上门,而公司在接片上的优势相对就减少了。从两个冰冰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公司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为了得到更广阔的空间,只好和过去说再见。翅膀长硬了,迟早要单飞。
原因二:大公司人际关系难处
周迅、范冰冰、李冰冰等人在过去几年内制造了无数的“争一姐”新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部大片谁上谁不上,一份广告代言谁接谁不接,大公司内部的明争暗斗又何尝不是一部“金枝欲孽”?觉得公司偏心,就别寄人篱下。
原因三:明星拿片酬公司抽大头
电影投资已经成为热门,不少民营企业大手笔进入电影圈,急需大牌明星撑场面。以往演员接戏都要通过经纪公司接洽,公司要抽走一部分片酬。据圈内人士透露,王宝强至今还和华谊保持二八分账的关系,王宝强拿的是20%。而羽翼丰满的大明星又岂能接受这样的分账比例?
原因四:肥水不流外人田
事业交给家里亲戚打理更让人放心。赵薇当年就拉了哥哥嫂子一起干公司,现在陈坤的弟弟也在他的公司,而章子怡的哥哥章子男、李冰冰的姐姐李雪都是经纪人团队里重要的一员。对他们来说,把重要工作交给亲朋好友担当,自己更放心。
而且明星老板作为“个体户”,更能用高薪刺激为自己服务的经纪团队。有明星坦言,当年签在经纪公司,一年产值1000万元的话就要给公司200万元,而身边跟他一起打拼的经纪人团队每个月依旧拿不到5位数的工资,到了年末如果完不成公司的规定额度,经纪人团队还有可能拿不到年终奖。据悉,陈坤当了老板就给员工加了薪,“希望他们更卖力”。
完善产业链
弥补明星流失
制造明星不依赖明星
5年前,号称国内“第一经纪人”的王京花出走华谊,带走了刘嘉玲、关之琳、袁咏仪、胡军等大批华谊的艺人,有人说,华谊完蛋了,一向低调的老板王中军放出狠话:“华谊离开了谁都行,除非我不干了,那才称得上地震。”今年再度面对周迅等艺人的“出走”潮,华谊兄弟老板王中磊近日表示,明星的离开对华谊兄弟影响不大,因为华谊兄弟已经摆脱了对个体甚至单块业务的依赖,不会因为某一个艺人资源而影响运转。“华谊兄弟签约前5名艺人收入贡献合计占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于5%;前20名艺人收入合计占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低于10%。”
王中磊表示,华谊兄弟已经制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创富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明星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成熟的电影工业,是依赖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才得以形成的,这些环节包括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院线、宣发等,而华谊在这方面已颇有经验,少数明星的缺席,不会使这个产业链断掉。相反,这个产业链所发挥出的效应,会不断使更多有眼光的演艺新生力量加入进来。“华谊已经不再是一个依靠明星的公司,而是一个制造明星的公司”。
作为填补李冰冰和周迅的空白,华谊签进了正在上升期的张雨绮和姚晨。对于明星开工作室单干,王中磊分析的原因是,好莱坞很少有这种状况,之所以这种现象扎堆出现,首先是中国的娱乐产业还不够成熟,其次是中国人都有自己做老板的情结。
开影院跑马圈地办实业
如今上市的影视公司已明智地把影院收入作为公司的“现金奶牛”。华谊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就大量投入了影院建设,而这几乎是所有上市影视公司的第一选择。因为制片业虽然风光,但风险大,一部影片的票房也只有1/3回收到片方手中,而影院作为销售终端则有票房分成的“旱涝保收”。
橙天嘉禾就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内地开设600家影院,建立20家巨幕IMAX影院,力争成为亚洲影院经营龙头的计划构想。而博纳影业是从电影发行起家,艺人经纪本来就不是公司的重头。公司董事长兼CEO于冬表示:“在3—5年内会陆续投资3到5个亿建成多家星级影院,在上海、重庆、长沙、东莞、惠州都会有集团旗下的影院开业。”
破解明星出走困局
关键在制度
今年贺岁档葛优三部大片一肩挑,引发了明星资源是否过度开发的争论——碰巧,葛优也是位“个体户”。当商业大片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明星资源稀缺的问题逐渐显著。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大牌明星才有资本单飞。有专家认为,明星当老板,虽然短期内能使其利益最大化,但其实无益于中国影视产业。而中国明星制度究竟路在何方?
其实,单飞的都是一线明星,大量的二三线演员还得依靠经纪公司这棵大树。这也是影视巨头陷入的一个困局:大牌明星走了,公司可以用一部又一部大片捧新人,但当新人捧成了大腕,是否又注定是单飞的结局?
掌握着好莱坞2/3以上顶级影星及导演事业命脉的CAA公司有着35年历史,5年前成立了中国区(这也是CAA美国以外的第一家办事处)。CAA闯入中国娱乐圈这片经营理念与发展程度迥然的市场,却靠着好莱坞法则站稳脚跟。好莱坞将经纪公司与制作公司一分为二的制度也许有助于破解国内明星出走潮的困局。
好莱坞经验一: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分立
CAA中国区总经理罗异说:“经纪公司和制作公司在一起,最后受损失的会是艺人。作为一个制片人,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导演、演员、编剧的片酬给压下来,这样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制作或是赚更多的利润;而一个经纪公司,就要为它的艺人选择最好的戏同时也要谈到一个尽量高的好片酬,如果一个人两个工作都在做,就会有矛盾。”
好莱坞经验二:经纪公司提成比例较小
除了制度的区别,CAA的经营理念也与国内经纪公司迥然不同。CAA的提成仅仅是15%,而国内很多经纪公司提成高达70%;CAA每两年跟艺人续签一次合同,艺人还可以随时解约,而国内许多经纪公司的长约合同、高额违约金就像是“卖身契”,经纪人与艺人翻脸、撕毁合同的案例屡见不鲜。
罗异表示,CAA的理念是做长线,把压力都转移到了经纪人身上,刺激经纪人卖力工作。“这个艺人看起来可能随时都会离开你,那你的工作就一定要出成绩,否则艺人就会走掉。”他说,“我们有的艺人三年前几乎是没有收入的,你拿10%也好,15%也好,其实都没太大区别。如果一个艺人一年赚30万,公司还要拿60%,我觉得也不太好吧!我们的目标是把艺人做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每年有很高的收入,如果年薪做到两千万、三千万,那我们拿的提成也不少。”
好莱坞经验三:“打包”经营,整合内部资源
在CAA的员工名片上,你看不到他们具体的工种和职位,如罗异所说,CAA全公司都有义务服务于每个艺人,“我们企业的文化很独特,我们的概念不是一个经纪人代理一个艺人,而是全公司一起代理一个艺人,信息是全公司共享的,公司的资源平台是非常庞大的,我们能提供给艺人的很多机会是别的公司提供不了的。”这一独特的竞争优势让CAA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为艺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从低成本的《夜店》到大片《赤壁》,都是CAA“打包”经营的成果。
CAA进军中国,第一步没有去挖一线演员明星,而是签约了大量有才华的导演和编剧,包括宁浩、陆川、高群书、吴宇森、杨庆、马俪文、管虎、王全安、张一白、薛晓璐等。“当时没有人签导演,觉得导演酬劳少,也不拍广告,收入不大。但我们认为,中国最好的项目恰恰都来自于导演和编剧。我们合作的导演每年总共会拍20-30部戏,这些戏我们的演员都有争取的机会。如果是以制作为中心的公司一年最多拍3部戏,那么他们的演员全要排队等这3个戏的机会。如果CAA一开始就像其他公司一样签一大堆演员进来的话,那时整个资源平台没建立起来,演员辛苦我们也辛苦;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我们的导演拍戏,我们的演员一个都没有上,在这方面公司认为导演和演员是平等的,我们不会对导演作任何强迫。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艺人推荐给导演,如果导演认可这个艺人,艺人也愿意跟这个导演合作,双方都会很愉快,而公司是不会把某个艺人硬塞进哪部戏里去的。但这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觉得这对行业的发展其实不好。”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卫昕 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