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11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本届年会主题是“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生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李春良等领导同志,与电影界、电影教育界、研究机构人士等会聚一堂。
影人掀头脑风暴
开幕当天举行了4场高峰研讨,昨天进行了两场专题学术研讨。参与研讨者常常以身边的、看到的、听到的电影事件作为演讲内容,比如《失恋33天》、《猩球崛起》、3D技术、微博,此外,新老搭配的演讲阵容让这场电影头脑风暴愈加激烈。高峰研讨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线,分别以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市场生态、电影创作走向、电影技术前沿、电影人才培养为议题,30余人参加,前天的4场研讨主持人分别是尹鸿、饶曙光、孙立军、胡智锋。
张会军建议降价
前天,“电影市场生态研讨”议题,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提出8条建议,包括加快电影院建设、支持电影原创、扶植青年电影人、加强对电影院线的管理等。他说,要支持小成本电影,研究小成本电影的成功经验,比如超级黑马《失恋33天》,研究它是如何让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他还说:“要考虑降票价。当下我们知道中国电影票价是一个什么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降票价的话,人均进电影院的次数就不会提高,人均观影的次数就不会升高。”
数字技术成主流
昨天,“电影生产创作与走向”研讨会由陈山主持,陈旭光作总结。“全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与观众需求”由赵卫防主持,王一川总结。
发言嘉宾分别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发行单位等,他们的演讲结合自身在基层、在一线的经验,角度多样,资料翔实。中影数字公司总助孙茗介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主流。以《失恋33天》为例,截至11月21日,2.75亿元总票房,其中2.72亿来自数字银幕。差不多5年内,卫星传输拷贝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可以实现对影院数字设备的“维护数字化”。数字电影发行网络将与电视网络、互联网、手机网产生更为紧密的融合。
■与会声音
翟俊杰(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没有希望。西点军校校训是国家、荣誉、责任,不是别墅、汽车、女人。你瞧光溜溜的铁索,饿着肚子、枪林弹雨,人家过去了。让你吃饱喝足,肯德基汉堡吃8个,喝两箱啤酒,你却不敢过了。
李前宽(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要提高中小成本电影质量,这些电影难以进入院线、被媒体忽视。
邢建毅(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不是3D观众就买账,《绿灯侠》在该馆放映首周末上座率13%,不理想,关键还是讲故事,把握人性需求。中小成本电影制作,可以通过税收、奖励等手段,用看得见的手扶持。
朱玉卿(《综艺报》电影主编):某部电影阵容不错,宣传排场也拉得很大,可是票房首周1.1亿元,第二周5000万元,第三周500万元。说到底,还是质量问题,要靠电影自身说话。
本报记者王鹏
(责编: Lor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