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科教节目传播:电视里的科学在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1日09:34  北京晨报
关注科教节目的传播 关注科教节目的传播
电视里的科学在哪儿? 电视里的科学在哪儿?

  这些年来,电视中不断创新推出的热闹节目一个接着一个,不管是娱乐类如超女、相亲,还是剧情类如谍战、穿越,此起彼伏不亦乐乎。但是比较电视与报纸、杂志、网络,或者与发达国家的电视相比,我们发现,电视节目中的科学比例很低,低到已经不太容易发现的程度。

  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7月开播科学-教育频道,成为中国首个以教、科、文为题材的专业电视频道。随后,全国各级电视台纷纷开设科教频道。然而,由于观念、政策、市场等原因,除了央视的科教节目还维持了比较稳定的水准之外,各地同类节目每况愈下,到了现在仍然保存科教频道的电视台仅剩4家。另一方面,覆盖全国的各地方台上星卫视的节目,又有多少节目与科学有关?号称全国卫视第一的湖南卫视(微博),没有一档跟科学有关的节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科教节目的内容还都是比较浅层次的。

  在收视率和节目创收的压力下,不赚钱还需花大钱制作的科技类节目,成了首先被抛的“鸡肋”。

  目前,省级卫视电视台拥有的单纯科教频道仅剩北京、天津、重庆、安徽4家。

  打着“科教”旗号的科教频道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学传播中心的李大光教授曾在2009年做过全国电视台科教栏目现状调查。据统计,本世纪初,全国有26家地方电视台开办了科教频道,到2007年仅剩下11家,而2009年,仅有8、9家。而据记者日前统计数据,省级卫视电视台拥有的单纯科教频道仅剩北京、天津、重庆、安徽4家。而河北的少儿科教频道、山东的农业科技频道、浙江的教育科技频道、贵州的科教健康频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其他类节目,稀释了原有的节目配置。

  在调查中发现,为了收视率,各省级科教频道都陆续开设了影视剧场,有的频道还开设了两个以上的剧场,成了打着“科教”旗号的“电视剧”频道。记者就曾在河北少儿科教频道中看到动画版的《武林外传》。

  记者也调查了一下当下科教频道以及科学节目的状况。相比于教育类节目——如青少年教育、法制教育等自拍节目,大部分电视台自制的科学节目几乎为零。就以安徽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例,除了引进的《科技探索》等节目之外,在7档自制节目中,只有每周六、周日各播出20分钟的《人与健康》和科学有着一点联系,其他的跟科学没有丝毫关系。全频道在一天的节目播出中,加上重播也仅有6-7个小时,并且在晚间也会播出电视剧。

  李大光告诉记者,“我之前去浙江做调查,看他们的科教频道,12个小时的节目仅有半个小时跟科教有关,播的是‘耶稣是怎么来的’,一看就是外国翻译过来的,而且耶稣和科学也没什么关系”。

  科学节目有多少科技含量

  中国最好的科教频道——央视科教频道,目前有《走近科学》、《绿色空间》、《科学历程》、《探索》、《人物》、《百家讲坛》等多个品牌节目。虽然在某些内容上可能存在着一些对科学的偏差,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卫视水平,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而节目也被全国各级科教频道转播。

  北京科教频道的《科学实验室》、《奇妙实验室》、《魅力科学》、《大讲堂》的节目内容也是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生活科学,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缺少一些前沿的科学内容。

  但是相当多的电视台即使节目的内容带“科”或者带有相关的属性,实际上却没有多少科学的内容。比如现在各地电视台普遍开办的养生保健类节目,这样的节目从理论上说是与科学有着一定关系的,但节目中是否所有的内容都是科学,也有待考察。

  而从全国各级电视台科教栏目现状调查中显示,省级科教频道的科普节目数量有限,且重复播放现象严重。自制节目更是少之又少,主要靠引进。引进节目中,国外科技栏目是主角,探索频道栏目绝对是主力,从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省级科教频道都引进过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

  近些年,在电视中播出的科学节目中,地理、动物、探险、考古、揭秘等内容也算成科技节目。在表现方式上,以罕见、独特、悬念、存疑、竞赛、人体超级能力展示等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当然,我们不能将其划分到非科学节目中,但这种“广义科学”并不能代替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李大光认为,在收视率成为电视台一元化的评估指标之后,电视制作人和节目编导必定要在科学与娱乐之间寻求一个既能生存又要传播科学的平衡。

  从中国全民科学素质调查中显示,中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而作为当下大众传播中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体,电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过美国科学节目的李大光教授介绍,在美国等一些“科学大国”科学节目也并不是可以单凭收视率生存的。在当下电视台比较普遍采用的收视率评估体系中,存在着较多问题的科学节目,必然敌不过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也就得不到电视台更多的“关爱”。而科教频道也就落入没人说不好,但是始终没有人给予支持的尴尬境地。

  科教频道的生存状况

  ●节目内容

  经过调查后,李大光发现,目前全国科教节目处于一个“扁、平、散”的状况,把科教频道的节目压扁,然后一些节目散到其他的频道中,然后把科教频道插入一些别的东西。

  ●观众群

  调查中显示,目前中国的科教节目收看观众的学历都在初中到高中的学历居多,而职业以学生和无业人员居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科教节目的内容还都是比较浅层次的。节目的幼稚化,当然对一些高知识水平的人来说,就不会有太多的吸引力。

  ●制作团队

  在调查中,各地电视台的专业队伍并没有形成,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电视制作人员很少,而且处于流动状态,这样的制作队伍是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科教节目制作的。而外国的科教节目,尤其是自然类的科教节目,很多都是节目制作和科研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参与者都是自然学科的研究者。

  ●制作经费

  在对各个地方科教频道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科教节目都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电视台在管理节目的政策方面也没有向科教节目偏移,对科教节目的评估与其他节目的评估方式等同。

  ●收视率

  单从收视率来说,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央视科教频道收视率始终占据着领头羊的位置。近些年,在全国上星卫视频道中的收视排名也是逐年上升。但在收视率为唯一指标的节目评价体系中,科学节目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有了很大的变动。

  找回电视中的科学

  在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多年从事科学工作的李大光教授,还是科学节目制作一线的电视台工作人员都提到了,收视率成为唯一或者最主要评价体系对科学节目的影响和制作科学电视团队的科学人才缺失,是电视科学节目当下最严重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李教授还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都承认,无论经费还是人才,说到底都是政策问题。科教频道或者科教节目在“没人说不好,但也没人支持你”的尴尬境地中勉强维持。

  李大光愤慨地向记者说,“收视率就是万恶之源!”这虽然不乏语出惊人的成分,但是收视率成为节目存在与否和衡量栏目收入多少的唯一指标是否合适确实值得人们思考。即使在美国,科学节目的收视率也是不能和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相比的,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科技类电视节目不论在商业台还是非商业台,都坚强地存在着。探索频道这样的现象更是成为世界电视研究的范例。

  对于科学节目制作团队,李大光认为,“电视台的人员需要敏感性,需要非常熟悉这个行当,知道谁最权威,出来一个新的东西,能判断它的价值所在。”

  曾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科学启示录》的制片人曾涛说,“电视怎么能有科学?做电视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要有专业的培训,让这些做电视的人至少知道什么是科学。更好的做法是建立能够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加入的体制,才能谈到制作出优秀的科学节目。”

  针对科学节目的制作,曾涛认为,国家应该有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政策上也应该有统一的规定,不能让各台自己设置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应该是根据媒体发展不断变化的。

  科学节目在观众心中的位置

  作为信息传播末端的公众来说,面对这种状况的科教节目更多的是产生对科教的误解。正因为科教节目的低端化,被很多观众看做是孩子看的东西。所以除了家长们会允许学习繁重的在校生们看看——估计也是学生们能看的不多的节目类型了,其他的观众群并不多。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电视科学节目比较少,而中国自制的科学节目质量有待提高。观众李卓说,“好像现在只有央视科教频道播的科学节目比较多。没在其他台中看到过。”观众伦臻和孙光明都表示,喜欢看科学节目,但是更多的是从网上看,“电视上的科学节目水平一般。”

  一直是“科学迷”的陈鹏宇无奈地评价,“若干年前,科教节目都是译制片,真能学到知识,现在……”而24岁的观众张轻轻告诉了记者她已经退休的父母的观点,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收看《养生堂》,但是觉得“几乎哪个卫视都有,有点多了,专家说什么的都有,不知可不可信了。”

  在采访的观众中,他们都认为愿意收看科学节目,并且觉得科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无论哪个年龄层都应该获取科学知识。

  作为电视人,曾涛在说到电视台科教频道时半开玩笑地说,“电视台科教频道,那都是业务水平比较差的人才去呢,收入又低又不受待见,谁爱去那啊!”虽然是玩笑,但也说的是事实。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科技类节目不太受待见。相比于影响力大的新闻节目和效益好的娱乐节目,往往收视率连0.1%都难达到的科学节目自然很难有地位。

  而科学工作者认为,本该在科学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电视台,目前处于失语状态。李大光告诉记者,“三年以前,欧洲搞的强子对撞机。那是震惊世界的大项目。后来我就问科影厂(即央视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的人,这么大的事情不应该做个节目吗?网上都有视频,但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深入)报道。他们总觉得老百姓不看。但是电视台对于公众应该有引导。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节目对流行时尚做引导,其实科学也要做引导。”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的科学节目生存在如此尴尬境地,而外国的科学节目是怎样的发展状况呢?李大光告诉记者,在他进行全国各级电视台科教栏目现状调查的时候也曾和美国相关机构了解了美国科教节目的状况。

  在美国的电视台分为公共频道和商业频道,而公共频道中的科教节目收视率也并不是很好,“他们的公共频道到现在也经常亏损,比不过新闻节目、娱乐节目”。而他们之所以能一直坚持播出,源自于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科学基金会就开始给公共频道的科学节目资助。一直到现在,并且还会因为通货膨胀等原因而增加”。因为有了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公共频道每个小时中,播放节目要达到55分钟,只有5分钟可以播放广告。

  美国商业频道的科教节目是得不到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因此,广告比公共频道多,45分钟的节目播出15分钟广告。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频道的收视率要比公共频道高。“商业频道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即使以获利为目标,也不会忽视科学内容。美国科学节目很会给观众讲故事,用趣味性的‘外衣’包起来,形成糖衣炮弹,suger could,吃着非常甜。”

  晨报记者 解辰巽

  评论:大江东去 关键是想不想

  中国电视的创造力实在是太弱了。

  娱乐节目的样式是拷贝的,电视剧的情节是抄袭的,连电视直销里卖的东西都是山寨的。到了科学这里,干脆掺水以致没有了。

  电视需要科学节目吗?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估计电视台们说到这个事情自己也挺委屈。可是,从整个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来说,电视媒体在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上,肩负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现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已处于全世界的焦点;但是在科技的整体发展上,无论是科技创新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比重,还是最尖端科技的领先,乃至于基础科研的底蕴,我们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长久地保持领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发展科技,就需要全社会有着浓厚的科学氛围,有着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这固然需要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界、科技界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包括电视在内的新闻媒体所能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人会否认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也没有人能否认电视的娱乐功能,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电视的引导和教化功能。因为与西方的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两分不同的是,我们的所有电视台,都是国家拥有的公共电视!既然如此,电视台就不能挣钱捞名声的时候往前冲,需要付出担责任的时候往后跑!

  制作真正的优秀科学节目,是需要长期大投入的,单单针对各个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或者栏目组来说,可能确实是勉为其难。但是在全国省级电视台重点电视剧购片费用轻易超千万、大型娱乐节目年创收过亿元的今天,由某个电视台单独支撑一个年度制作费几百上千万的原创科学节目,并不是天方夜谭。而如果开动脑筋,采用全国联动、引入社会资源互动等方式,还可以有更多的解决方案。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不是该不该,也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在电视台已经羽翼日渐丰满的今天,应该强调一下责任了。

  郁晓东

(责编: sis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