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兴建主题公园的热潮尚未退去,近年来,又一波主题公园热再度升温,以影视基地为代表的“微缩型”主题公园,其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已达上千座,但其中80%处于亏损状态,仅5%能够盈利。全国影视基地总投资至今或已接近500亿元,该规模仍在持续扩大,一些新的影视城仍不断涌现。“中国上下5000年的古建筑,几乎被仿建完了。”然而,多数影视基地虽然亏本,却仍圈地砸钱,重复建设,以致影视基地近乎“千城一律”,数量严重供大于求,超载八成。
影视城“千城大战”的激烈竞争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重复浪费?中国影视基地的出路和盈利模式又在哪里?从今日起,本版推出《影视基地生存大扫描》系列报道,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目前,国内多数影视城处于靠场租和门票勉强糊口的窘境。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真正能称“影视产业基地”的只有13家,大而全的能胜任影视剧拍摄的则更加少。中国缺乏的是真正的影视产业基地,多数号称影视基地的只是挂着旗号而已。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担忧地表示,美国几十年下来才形成了几十家主题公园,而我国20年间就建成了近万家主题公园,将来估计有近一半要被淘汰,“没有特色的影视基地将是死路一条。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肖欢欢、陈庆辉、梁国瑞
1987年,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央视无锡影视基地落成。当时,国内影视业正处起步阶段,出于对“拍戏”的好奇、对明星的热捧,无锡影视基地一时间成了极其热门的旅游景点。
25年千座影城:80%属于重复建设
无锡影视基地的成功,刺激了市场。之后的20多年里,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热潮席卷全国:广州“西樵山梦工场”、厦门国际影视城、合肥国际影视城、珠影影视城、江苏盐都影视城、荆州三国影视城、天津蓟县华人影视城、涿州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截至2004年,国内影视基地已经超过100家。
这波投资热潮,在上世纪末,曾一度冷却。由于跟风建设,大多影视基地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很多影视基地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
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基地建设再次掀起热潮。2009年以后,这股热潮愈演愈烈。在许多政府的旅游规划中,影视旅游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获得审批的立项也不在少数。
2011年,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中,影视基地的投资建设再一次“卷土重来”。
2011年9月,香港英皇集团与杭州余杭区政府签订协议,打造英皇影视文化村,投资逾60亿元;2011年11月,浙江海宁市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微博)携手打造“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计划投资逾10亿元,占地2000亩;2012年3月,湖北襄阳“唐城”、“汉城”影视基地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达到30亿元、2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影视基地总投资或已接近500亿元,而且这个投资还在继续放大。
影视基地带来旅游业的繁荣和产业链的衍生,是很多地方建影视基地的直接动机。数据显示,新建影视基地中,95%项目投资过亿元。但相对应的是盈利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可以盈利。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表示,目前,国内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影视城,一些影视城集中的省份大大小小的影视城多达数十个,算下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影视城已经有近千个。
影视基地尽管多数不赚钱但却丝毫没有降温势头,在业界人士看来,其背后有着“圈地”冲动。
早在2010年,本山传媒便在海南琼海市博鳌镇圈下800亩地用于建设本山影视基地。其中的400亩将用来建设影视城,剩余的400亩建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
中山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喻立建表示,很多投资商想通过一部戏,建一座影视城,带动当地旅游业,这种概念本身是错误的,影视城建设必须综合周边环境、自身特点、剧组需求去建。
喻立建说,争相建设仿古建筑是很多影城都在干的事,且投资动辄数亿元。现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古建筑,几乎被仿建完了,“从春秋到汉朝,一直到民国,哪个时代的古建筑都有了。”他苦笑说:“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已严重超载,80%都是多余的。雷同造成了场租费的恶性竞争,你一万,我八千,你八千,我五千。未来20年不再新增影视基地都已经足够影视剧拍摄需要了。”
同质化危机:近半影视城或被淘汰
“美国几十年下来才形成了几十家主题公园,而我国20年间就建成了近万家主题公园,肯定有一大批要被淘汰。”齐勇锋说。
他认为,影视基地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环节,在仅仅为制片方提供取景地的单一功能下,目前已过多过滥,总量上已严重供过于求。影视城扩张速度为何如此生猛?他认为,主要是各地区之间有不同的利益,有些地方政府见别处有影视城,而自己的区域内还有不少土地,就也建一个。“比如说汉城、宋城,你横店可以建,我西安也可以建,焦作也可以建。结果大家都建,甚至有些影视城的创意团队都是同一个,盲目投资,最后必然亏损和恶性竞争。”
齐勇锋分析说,当前国内影视城的硬伤之一是雷同:古装剧流行的汉、宋、明、清等几个朝代,古建筑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以汉城、宋城为例,全国各地都有几十家,严重供过于求。但影视剧增长速度却远没跟上。目前我国每年影视剧产量约在500部,即便是美国,年产量每年也不过七八百部,我国影视剧未来几年的产量也不过每年七八百部。由于多数影视基地缺乏竞争力,剧组选择的空间很大,有时只是拍个外景就走了,而影视城一旦建成,就面临着日常维护成本和折旧。
硬伤之二是产品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影视城行业的性质也是高投入、资金回收周期长,很多影视城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十多年都没有改造过,对剧组和游客都没有吸引力,最终陷入困境。以云南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为例,当年因为《天龙八部》在那里拍摄而成名,但电视剧播放完热度一过,便很难再借助影视剧的热度吸引游客,影视城就出现闲置。
部分影城现状:配套和产业链是劣势
中山影视城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基地的影城,但也曾传出经营不善的传闻。喻立建否认,中山影城去年盈利300万元,但偿还投资商一定的利息后,是有一些亏损。“但就算是在亏损,我的土地在升值。1998年时才9万元/亩,现在起码四五十万元/亩,光300亩土地都能卖一亿多。现在把它拍卖出去,肯定是赚的。”
中山影城的现状可谓是眼下国内影视基地膨胀的“缩影”。
在喻立建看来,中山城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名人的一生为主题和背景建设的影视城。去年辛亥百年,共有18部电影在中山城拍摄,中山城另外一大优势是独特的南方景观。“到了冬天,北方都是枯树、枯叶,不具备拍戏条件时,我们这边却还是花花草草的。每一年冬季都是我们拍摄旺季。”其收入包括:旅游门票收入,影视剧组场租和婚纱拍摄收入。去年,游客人数和收入都有30%的增长,接待游客30万人次,门票收入有500多万元。
不过,喻立建坦承,中山影视城也有劣势。一是相关配套还不健全。影视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剧组来到这里,不单是拍戏,还有吃住行,还有群众演员,摄像器材租赁等。有一次他到现场去看拍戏,开拍后,有一名群众演员拿着枪却露出手表,还有群众演员,在戏开拍了还在打手机。“群众演员的素质,也是影城的软实力。一个剧组一两百人,群众演员素质不高会影响拍摄进度,一天下来损失就是几十万元。”
喻立建还表示,目前影视城还没有摄影棚,还不具备后期制作的条件。为此,影视城将配套建设上档次的酒店,并对群众演员进行培训、造册。引进珠海的影视制作公司,拉长产业链条,争取将来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
近日,央行、发改革委等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对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城市水源地的观光农业等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严格禁止或限制发放贷款。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从严审查。”
专家:大肆兴建影视基地浪费土地
记者:新建影视基地中,95%的项目投资过亿元。为何出现这样的建设热潮?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很多地方是想推广城市。但真正对城市有推广作用的,都是自然风光。即使是横店,对周边也没有带动作用。靠影视基地推广城市,这种思考是错误的。还有的地方是影视基地和主题公园结合,但又没有主题,缺乏持续内容。
还有的人是圈地,这点很突出。政府补贴多,地又便宜,没有产业就通过地产、物业赚钱。好多都是房地产公司想把土地变成地产开发,借各种名义圈地,里面没有实际的产业效益。现在建影视基地,作为影视公司总部聚集好一些。比如北京怀柔配套有后期制作,还有横店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大多数都没有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收入很少,很难盈利,再建没有意义。
余泳(影评人):现在的影视基地太多了,好多省级电视剧中心也要搞。有的是为了拍摄,有的是为了旅游。很多都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面积都很大,其实很浪费,建设也没有差别化。现在每年电影已经大量积压了,能上院线的很有限。电视剧每年2万集,能上星的少之又少。很多人是为了拿地,征地搞影视基地,是看准了土地的升值空间。在经营者眼中,这是一种保值增值的手段。
记者:这种“文化地产”会对文化产业有什么影响?
陈少峰:文化地产是通过文化来实现地产增值,但现在根本没有文化。这是一种泡沫。对文化产业没有帮助,也是土地浪费。本来该投到文化的钱投到地产上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