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院线市场协商宣言(节选)

2013年01月18日16:41  综艺报

  文/伍少康

  分账比例争论的焦点是制片和影院都声称投入大,成本高。诚然,当今拍一部商业片动辄千万,有点明星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而建一个八个厅的影院没有一千三、五百万拿不下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对于双方都是充分的理由,也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永远没有赢家。关键还是要回到成本控制上来。拍摄成本节节攀高,除了客观生产资料的涨幅外,有没有结构上的原因呢?比如很多影片用于明星上的费用要占制作成本一半多,用于制作的费用自然相形见绌。明星固然有一定市场号召力,但是也架不住拙劣的制作啊,回收难的问题自然就出现了。影院的成本来自于固定投入和运营成本,其中更多的压力还是来自运营成本中的房租成本。可是房租的推高始作俑者又是谁呢,很多情况下是院线和影院投资者自己造成的。大家都要反思。

  分账比争论的核心是利益,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追求自身利益都没错。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彼此要照顾到对方的实情。一方面制片方不应总是拿国际分账比例来要求国内院线和影院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电影政策、电影的开放度,电影的审查体制,电影票价,甚至包括电影档期安排都无法与国际接轨,又怎能单单要求分账比例与之接轨?去国际化和唯国际化都是有悖于中国特色的。另一方面,院线和影院也要审视自己,要在加强自律,规范市场方面下工夫。当前偷漏瞒报行为,随意制定票价,侵害制作方版权等现象有增无减,如果这种损害制作方利益的行为不能有效制止,彼此间又怎能建立互信。

  所以,行业要包容,不仅要检讨自己,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之,提高分账比例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切割问题。而是要有改革的思维,要把它作为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的契机加以统筹考虑。中国电影业通过十几年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院线制建立和放映数字化的全面推进,使中国电影业驶入高速发展的道路。影片年拍摄接近600部,银幕达到13000余块,影院票房收入160多亿元,这无疑是改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我们不能漠视,更不能以违反法律法规的方法,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及时检讨,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握好全局前进的方向。一方面制片和院线(影院)要包容、理解、照顾彼此的关切点,另一方面希望主管部门能统领全局,远谋近虑,有序推进和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包括合理的分账比例、演员片酬体系、市场管理、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等相关产业政策,使中国电影高速健康发展。

  (作者系浙江时代院线副总经理)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