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师穆洛娃:有种另类的情调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8日19:16 北京晚报
有记者问穆洛娃:“您本来是拉古典出名的,而后却特别注重融进了爵士乐,是不是特别受到您的丈夫影响?”
对这样的提问,世界小提琴大师维多利亚-穆洛娃就特别幸福地对着她的丈夫一笑:“没错,我的确受他的影响很多。”她的丈夫马西欧-巴利于是很得意,这位大提琴家多年衷情于古典音乐的近、现代创演,声名虽然没有穆洛娃显赫,却也因能将穆洛娃这样的世界大腕儿“征服”到他的创作思维中而光芒四射。
昨晚,她在以巴利为首的“穆洛娃室内乐团”的大提琴、吉他和打击乐等伴奏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精湛技巧和弓法。
但这不是穆洛娃的全部,我们细细品味个中滋味,便能知道,穆洛娃在演绎她去年录制的有点像中国名字的专辑《镜花水月》的大部分曲目时,在追求着这样一种意境:“《镜花水月》展现了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承载着一个崭新的我。”
在《别无所求》和《为你忧郁》小提琴与吉他的另类对话中,音乐的点线已经不很重要,两个演奏者完全是在一种异化的音响中进行着结构的绞接,无论你是否听懂它,你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留下这个音乐的痕迹,甭管它对你的印象是好还是不好。而在《几多情深》中,记录了穆洛娃在音乐学院读书时的最爱,特别是在用了弱音器发出的弱音,那是天堂里发出的牧歌般的声音,又把人从对穆洛娃不着边际的感觉中找了回来。我们还听到了小提琴与乐队的合作的组曲《罗伯特415》,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吉他、打击乐加马林巴琴的合奏倒更像是一组开会的人群,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丰富着讨论的话题。紧要之处,便有人出来热烈讲演一番形成一个主题。有意思的是在一次“会议”上争论不休时,有一声“一锤定音”,把观众都吓了一跳的这一声,用的大锣就是中国锣。
穆氏音乐有几个特点:所有的乐器技巧极尽其能;所有的音乐表现力图达到极致;所有的创作理念力图全面更新;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效果“大师怎么都是对的”。比如大师可以完全即兴发挥表演,可以在演奏中自己都不知道在弹、拉着什么,完了以后,我们应当努力理解为这就是新古典音乐,因为它应当和古典音乐相反,古典音乐应当完全“照谱宣科”,“有谱可查”的。另一种效果是,观众听完音乐好像还没有“过瘾”———“我好像还没听懂,这就演完了?”有人一边退场一边说道。本报记者 白宙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