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先生1956年在广州演出过,40多年后,这个对京剧艺术非常陌生的城市,一批文艺工作者以一种燃烧的热情,把梅兰芳这位中国杰出的京剧艺术家的生命存在方式,用芭蕾的“语言”,呈现在舞台上。
全剧展示了梅兰芳的几个生命片段:与卓别林的交往、抗日战争蓄须明志、新中国成立以后编演《穆桂英挂帅》并成为梅派艺术的绝唱……,尤其是在京剧改革的道路上矢志不 渝的执著和对家园故土的深深眷恋,令人感动。
舞剧的编排颇有意趣,“生活中”的梅兰芳与梅派戏里的人物:虞姬《霸王别姬》、赵艳容《宇宙锋》、杨玉环《贵妃醉酒》或《太真外传》和穆桂英《穆桂英挂帅》(可惜缺了杜丽娘——昆剧《游园惊梦》),以不同形式的“对话”,在高度舞台时空假定性里,纵情地表达着梅兰芳的生命表白。芭蕾舞剧《梅兰芳》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体现了国家级的艺术档次。京胡和京剧锣鼓点的穿插出现,令人有一种“今夕何夕”的幻觉。舞台设计渲染的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生命况味……
演出结束,我在走出剧场时候想到的是———对梅兰芳人格的神化,显然减轻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分量,尽管剧中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搏斗”,但由于对梅兰芳在“生活时空”里女性化动作的过度渲染,使人觉得“搏斗”的双人舞有欣赏同性恋的倾向。
梅兰芳是人不是神,他应该踌躇满志地从“十三绝”和“喜连成”科班走来,但京剧的旧程式压抑了艺术的活力——“京道玩”的东西太守旧。梅兰芳把眼光投向了“海派”,他在上海生活了18年,梅派艺术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梅兰芳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贴演了昆剧《游园惊梦》。杜丽娘这个人物梅先生很少演出,但这个人物对于梅兰芳先生来说,是一种“生命阅读”,杜丽娘影响了梅兰芳的一生。在“则见风月暗消磨”中,梅兰芳被誉为“昆乱不挡”,他对昆剧艺术的贡献,是梅派艺术的重要部分。
广芭能够用芭蕾舞剧的方式,向梅兰芳的人格提出时代的追问,并期待着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这一壮举体现了这里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视野和艺术良知,可在一个对京剧艺术、对梅兰芳艺术非常陌生的城市里,“梅兰芳”在舞台上又是多么孤寂啊!(吴建梁)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