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威尔第逝世10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把他创作的歌剧《纳布科》搬上中国舞台。
昨晚,由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首度将这部威尔第的成名作介绍给了中国观众。大场面、大制作、大冲突、大悲大喜的人物命运,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威尔第式”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浓重的戏剧氛围始终笼罩着观众。《纳布科》作为本届音乐节惟一的一台歌剧 和第一个重头演出,可谓先声夺人。演出将在保利剧院持续到19日。
-四幕《纳布科》四大看点
昨晚的演出,是《纳布科》首次完整地在中国亮相。它讲述的是一个圣经故事:巴比伦王纳布科征服了耶路撒冷,与此同时大公主阿比嘎蕾在祭司怂恿之下篡夺了王权。盛怒的纳布科自称为神却被超自然的力量夺走了王冠,紧接着一个霹雳在他头上炸开,纳布科随之变疯并被囚禁。在狱中当他窥见其次女费内娜即将被绑赴刑场斩首时,遂向耶稣祷告,乞求救助。转眼间,纳布科恢复了神志,救下费内娜。最终,长女阿比嘎蕾畏罪自杀,纳布科恢复了统治,宣誓笃信耶稣。
《纳布科》共四幕,威尔第所擅长的人物心理刻画、激烈的矛盾冲突俯拾即是,更为难得一见的是故事在波澜壮阔的国土、权利之争的大背景下展开,始终贯穿着一种荡气回肠的震撼。第一幕中,最大的噱头是真马上台,当五匹训练有素的高头大马雄赳赳地登场时,不禁让人捏一把汗,怕它们万一不听指挥有损“纳布科”的威严,好在经过训马员的调教,马儿除了自顾自舔着缰绳以外顺利完成了任务。马儿们不仅台上风光,台下也出尽了风头——中方工作人员称得上是众里寻马千百度,寻访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马戏团才把它们找齐,从无锡和大连把它们接到北京后更是给予特别关照,配备专门马房、专门驯马员10名,专车接送,出行更有警车开道……
第二幕的帷幕拉开,场景已从耶路撒冷的荒漠移到金碧辉煌的古巴比伦宫殿,恢弘的舞台制作让人大开眼界。据介绍,为了这次演出,音乐节组委会动用海空两路交通,从华沙运抵20余吨重的道具,从“天空”到“荒漠”甚至5米高的雕像全部是“波兰原装”,光是第一批道具的拆包就用了一个晚上。另外,音乐节还包了一架波音767飞机专门运送多达236人的演职人员往返。如此奢华的规模,使亲眼目睹者值得庆幸一饱眼福,同时也成了一种障碍,世界上许多地方就是因为“演不起”而与《纳布科》无缘。
进行到第三幕时,《纳布科》最为著名的唱段“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在剧场中久久回响。这首曾极大激励了意大利人民爱国热情的歌曲不仅是歌剧史上的经典,还曾被多名流行巨星翻唱过,例如斯汀、迈克·波顿等,早已成为流行金曲广为传唱。
第四幕是演出的高潮,所有铺垫的戏剧冲突在此时达到顶峰,几乎是屏住呼吸把全剧看完,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和唱功,不负盛名。
-威尔第的歌剧人生
意大利人威尔第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以歌剧最为著名。在他全部26部歌剧作品中,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手法无不冲击着当时欧洲社会传统道德的陈规陋习和歌剧界的保守风气。
威尔第1813年出生,家境贫寒但父亲依然倾注全力供他学习音乐。1839年,踌躇满志的威尔第创作了生平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伯爵》,但因为剧本逊色没能获得应有的成功。就在他心灰意懒的时候,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经理找到威尔第,请他为一部表现争取自由解放思想的歌剧《纳布科》创作音乐。
随着《纳布科》的巨大成功,威尔第的创作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在短短几年时间中他又相继创作《十字军中的伦巴第人》、《厄尔南尼》、《马克白》等14部歌剧,声名远扬。1851年后,威尔第又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和《唐卡洛》等作品,这几部杰出的歌剧比他早期创作更富艺术表现力,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他在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20年间创作的歌剧《阿依达》、《奥塞罗》、《法尔斯塔夫》更是登峰造极之作。在歌剧艺术400多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创作能够达到像威尔第这样的成就。
威尔第于1901年1月27日去世,享年88岁。当威尔第的灵柩运往墓地安葬时,米兰有近20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沿途送葬的群众为了寄托哀思,唱起了歌剧《纳布科》中的那首著名的合唱曲“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文/实习记者杨文杰 -摄/本报记者卢北峰 资料提供 陈立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