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部分:上半场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悲怆”,
作品13号
第一乐章:非常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三乐章:廻旋曲,快板
贝多芬作为十九世纪德国乐坛的代表人物,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同巴赫的四十八首平均律被世界乐坛公认为钢琴文献中的“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极具交响化,受到他自己一生所创作的九首交响乐的影响甚大。
“悲怆”奏鸣曲同“月光”、“热情”、“黎明”、“告别”被誉为五大奏鸣曲。这首作于较早期的作品已经具有贝多芬风格与气质的烙印。第一乐章广板的开始肃穆、庄严,紧接着带着听众进入一种焦虑不安、情绪波动的乐声中。第二乐章的著名旋律已被许多流行歌曲改编演奏,也许是贝多芬浩瀚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热爱的旋律之一。第三乐章以回旋曲式在坚定自信的节奏中结束。
肖邦:夜曲两首F大调,
作品15之1;升C小调,
作品27之1
十九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在他短短的39年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乐曲。他细腻、潇洒、多愁善感的乐曲风格为钢琴音乐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化瑰宝。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肖邦引人注目的、富于独创性的印记,代表着钢琴文献上独一无二的进步。
“夜曲”(Nocturne)(21首),是与浪漫主义暗示相关联的小品,遵循着肖邦从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那里学到的风格。肖邦把它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表现力的和良好平衡的艺术形式,使它即有力又精致。这里演奏的两首夜曲均是极负盛名的作品。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19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是当时举世公认的钢琴大王,他本人以精湛的钢琴演奏技巧风靡欧洲。他创作的大量的钢琴曲也以其艰深、辉煌风格让后辈的钢琴家望而生畏。《西班牙狂想曲》是作曲家以西班牙民歌工多拉曲式而写的,在其艰深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钢琴技术表演中,充满了西班牙的风情与舞蹈节奏。
幕间休息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1874--1875)
伟大的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完成了这部作品,反映出柴可夫斯基天性中激烈狂放和充满艺术激情的一面。他于1889年的新版中又作了一些修改。带着李斯特式的跑动技巧、大跨度的跳跃和双八度进行,它怒吼着、狂呼着、哀恸着、恳求着。它的倾诉并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弱。这部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快板”(Allegro),第二乐章“行板”(Adante)带有一个“极急板”(Prestissimo)中段,第三乐章是带有回旋曲要素但经过修改的“快板”(Allegro)。
埃里克-布洛姆就此对这部引起争论的作品评述道:“…谱子上有一些钢琴家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的可怕的东西,有令人恐怖的四个八度的跑动和许多做起来非常困难的跳跃,所有的音符都在某一时刻充分向外伸展,马上又紧紧束在一起;很多奏法是如此的不同寻常,以致要求对此进行大量的专门练习,没有任何其它协奏曲或技术练习曲的作曲家会为演奏者提供这种训练。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柴可夫斯基的键盘写法是多么具有独创性。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像一个巨人,高高耸立在柴可夫斯基的其它作品之上。它可能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流行”的一首。
指挥:陈燮阳
乐队: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
   订阅社会、娱乐新闻短信中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