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古典情怀 >正文
特写:楷模级的“新好男人”--马友友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03月05日15:03 申江服务导报

  2月28日下午3点半,马友友一走进上海大剧院贵宾厅记者招待会现场,立即成为众人仰慕眼光的焦点。如果灼热的眼光真能杀人的话,马友友早已被翻来覆去“蒸发”好几遍了。像是为了证明“2001最性感古典音乐家”的杀伤力,一位女记者在场下不失时机地激动“表白”:“我是马友友的狂热崇拜者!”

  也难怪,按照20世纪末流传下来的传统,马友友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算得上新好男人
,而且是楷模级的。

  【认真】

  下午4点20分,记者招待会刚结束,马友友马不停蹄,一头钻进小剧场排练。这段时间大剧院来来往往的大师不少,但很少有人会在排练时像他那么认真———大师嘛,底气足,走几个音就可以了。马友友却闭着双眼全情演奏,与正式演出相差无几。无怪每曲结束,伴奏乐团的成员都会用琴弓“空空空”地敲乐谱架来表达敬意。

  马友友独奏时,有个小提琴手一直伸着脖子往大师那边瞧,等轮到自己演奏时才把脖子缩回来。认真的男人最可爱嘛,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体贴】

  再崇拜马友友的女记者,也不敢夸赞他的中文。

  5点20分,马友友排练完毕,回到大剧院贵宾厅,接受媒体专访。由于迟到了20分钟,一进门他就笑容可掬,反复解释迟到的原因。听他说了5分钟,有人开始嘀咕:“伊的声音倒是蛮好听的,就是听勿懂讲点啥。”

  马友友还是孜孜不倦地讲着中文,哪怕有英文电视台的记者要求他用英语问答,他也不让步,一定要对方先把英语问题翻译成中文说一遍,让在场的中国人都听明白。跟他聊了几句,终于忍不住问他,是不是喜欢说中文马友友夸张地抚着胸口大叫:“怎么可能,我最怕说中文了,今天我所有的汉语词汇差不多都轮了15遍!可这里是中国嘛,而且我也很少有机会说中文……”

  你看,明明怵中文,只是为了体贴不懂英语的人,就肯作这么大的“牺牲”,不是新好男人是什么?

  【爱心】

  马友友4岁习琴,于是不少记者百般追问,想知道他小时候怎么应付练琴这档“苦差”。

  马友友含糊带过,转而大谈“逼孩子学琴没有意思”。对于自己的孩子(一个16岁,一个18岁),马友友“教给他们对音乐的爱,只希望音乐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练习。”不过,据在场某详细查过资料的记者私下揭发:马友友小时候练琴也会烦,当“叛逆少年”那会儿,他还特意打开琴盖,让大提琴淋雨。

  像是为了给这一新好男人不可或缺的禀性作个总结,马友友在接受专访时,又展开他的迷人笑容,摇头晃脑地说:“我喜欢小孩子,小孩子很可爱的。”看来,有这么喜欢小孩子的新好男人做帮手,就算带两个小孩,马太太也可以轻松搞定了。

  【率性】

  马友友让上海人见识了他的率性。

  记者招待会上,他一边答问一边不自觉地翘椅子;坐到摄像机前接受专访,他把毛衣随随便便地搭在肩上,还挽个结;坐到椅子上,两只脚抖过来抖过去,显露足下一双饰着小花穗的古怪皮鞋……当听到好友谭盾当天刚获得格莱美奖时,马友友当着上百人的面,拍着手大笑大叫:“太好了!我为他高兴!”可问他自己对格莱美奖的看法,他却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觉得评奖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得了14次格莱美奖,我从来没去领过。”

  最搞笑的是,某电视台记者问他怎么看被《PEOPLE》评为“2001最性感古典音乐家”时,马友友居然双手掩面作羞涩状:“那个不是我自己选的,我家人都笑死了……”

  【可爱】

  身为大师,居然可爱到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个记者问马友友:“有人说你身上糅合了中国人的谦逊、美国人的奔放和法国人的浪漫……”话还没说完,只见那边厢马友友已经梗起脖子、板起脸孔,直挺挺斜在椅子上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美国牛仔模样,一手还作出抽烟的姿势,压低嗓子向大家“挑衅”:“Ohyeahcomeon……”

  等笑岔了气的记者缓过劲来,马友友的脸上又挂起友好的笑容:“是吗?我有这么好吗?”

  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的一个中国移民家庭。母亲生于香港,热爱歌唱,父亲则旅法攻读儿童音乐教育。

  4岁,马友友开始跟爸爸学大提琴,7岁时水平就让大师咋舌,8岁开始挂着“神童”头衔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指挥是赫赫有名的伯恩斯坦。后来他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少年部,学了一半又突然到哈佛大学学人类学。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年轻的马友友仍然选择音乐为他的终身事业———不过,他要是一直研究人类学,兴许也能干出点名堂来呢。

  大师上课跷着脚跳

  28日晚上7点半,上海大剧院5楼小剧场。

  四下多是打扮入时的学生,还有就是穿着得体、教师模样的中老年男女。马友友双肩背着大提琴入场时,台下的掌声并不太响亮,可足足响了1分钟。

  上海音乐学院找了3位拉大提琴的学生,每人演奏一首乐曲后,由马友友亲手指点。

  第一位开始演奏,马友友就溜到观众席后排的台阶上,坐下倾听。奏完一曲,马友友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他笑眯眯地发问:“你拉这首曲子时,心情怎么样?”

  台上的男生抱着大提琴有点发愣,马友友继续启发:“你和钢琴伴奏的同学商量一下,看大家心情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吗?那你们统一一下,再拉一遍给我们听。”两个学生交头接耳一番,这回乐音响起,连记者这个外行都听得出,大提琴的音色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更丰富,更有感情,像是往白纸上泼上了大片的色彩。

  一对老师模样的男女在后排感慨:“我们的学生,技法上没什么问题,就是这种心情啊,感觉啊,特别难搞……”

  的确,马友友从头到尾,只纠正了一个学生一处技法上的小毛病。多数时间,他或循循善诱,或极尽搞笑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也许正是因为出于对音乐内涵的追求,马友友才在16岁时从著名的茱丽亚音乐学院退学,转到哈佛大学读人类学。“13岁到20岁时,正是人发展全面想象力、谋求经验的时候。音乐的内涵是天、地、人,如果到了这个阶段还在钻研乐器本身,就只能从‘物’上理解音乐,怎么行?应该让我们的头脑指挥手指!”

  为了给学生形象说明乐曲,马友友不惜“破相”。有个女生拉的曲子应该节奏轻快,大意是一个人被毒蜘蛛咬后陷入幻觉,欢快舞动着。可能为了追求音节的清晰,女生弓下的旋律略显滞重,前后音符泾渭分明。马友友一本正经地“教育”她:“这里呢,最好让旋律连贯一些,因为你是在轻快地跳舞啊!可你现在呢?是这么跳的———”他敏捷地曲起一条腿,双手抱着膝头,歪着嘴作面孔抽搐状,跷着脚在原地笨拙地转圈蹦跳,嘴里还尖声“哎呀哎呀”个不停!

  两个小时中,马友友的噱头还不少。他一会儿学警察笔笔挺地敬礼走正步,一会儿“yahoo”、“yahoo”地哇哇大叫,一会儿扁着嘴学小孩子叫妈妈,最后索性教一个女生“马式深呼吸”……真是难以想象,一个大师,也可以这么“活泼”!

  前排一个小琴童坚持了半个小时,就开始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了。他爸爸怜爱地看着自家的宝贝,抱怨道:“阿拉儿子吃勿消伊捣浆糊了,拉琴格辰光要想啥事体啦?”文/闻佳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发表评论 | 古典沙龙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马友友:在德沃夏克的作品中“怀乡” (2002/03/01 19:00)
音乐中马友友 (2002/03/01 18:59)
“百变”大师马友友 (2002/03/01 11:06)
马友友:在德沃夏克中“怀乡” (2002/03/01 11:10)
冬奥会组委会被迫宣布演出名单 斯汀马友友将献艺 (2002/01/23 15:57)
马友友《新曲+精选》收20年精彩演录美妙绝伦 (2002/01/09 11:43)
马友友被《人物》杂志选为“最吸引女性的古典音乐家” (2001/11/25 14:19)

新闻搜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分 类 信 息
:网上招生新动态
   调查:想去哪留学
   捷润引擎养护剂
   美好节日寻伴侣
   特价机票全球通
   高档写字楼热租
:廉价租房找十钢
   先进的电光源产品
   *游神州无后忧
:青岛财经日报聘
   人体艺术克隆-酷
:国际长途0.33元/分
:手机电池的伴侣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江铃入市争锋得胜
:世纪阳光MBA辅导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0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